智能化的便携式流感诊断系统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14-07-22 阅读量:673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与市面上其它的热循环仪相比,该智能诊断系统更紧凑、便携性更高,且恒温性更好系统的便携性使其在大范围流感爆发的早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该诊断系统非常适合在门诊、急诊室、公共检查站点等地使用。

使用NI公司的CompactDAQ硬件系统和LabVIEW软件来创建小型热循环仪,并且凭借USB接口的即插即用功能,以执行实时的聚合酶链反应。

聚合酶链反应(PCR)热循环是进行分子诊断的黄金准则。然而,在应对流感大流行方面,全球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只有专业人员才能进行有效的诊断测试。此外,商业上可用的热循环仪也只能用于实验室环境使用,因此,我们很难对其进行操作,要将商用热循环仪的应用领域扩大到紧急情况下,以及公共检测站,例如机场,其笨重且昂贵的特性无疑是一个障碍。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开发一种便宜的,可携带的,且可任意使用的分子诊断工具。

为了提供灵活的,成本低廉的诊断系统,我们在新加坡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个小型诊断系统,该诊断系统采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所推荐的PCR 技术来检测传染性急病。我们的系统从实时PCR到病毒基因目标链的检测对整个诊断过程进行整合与自动化,以执行数据的分析。

通过使用NI 公司的CompactDAQ硬件系统,以及用于控制和数据分析的LabVIEW图形化系统设计软件作为我们的解决方案,我们创建了一个小型且便携式的系统。该系统由一个较小的珀尔帖器(温度装置),电源供应器(能量装置),和具有USB接口即插即用功能的光检测器(光学装置)构成。

我们的热循环仪是便携式的,完全自动化的,且可用于在重要场合中大规模健康检查的情况下使用,例如在机场检查站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系统自动化是可靠诊断的一个关键优势,因为流感大流行可能会在偏远地区发生,那里可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处理试验样品。此外,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大大降低了人力和培训费用。

利用该系统同时运行包含预加载PCR反应物的三个聚合物,从抽样到结果所花费时间不到一小时,并且允许采用大量生物的多样性。利用热敏电阻的实时温度反馈,一个内部比例积分微分(PID)芯片来处理温度控制。该控制器由一个补偿器,输出装置和传感器反馈信号组成,反馈信号对于控制加热器输出功率,以及保持温度是很必要的。使用LabVIEW软件,我们对图形用户接口进行编程,以显示实时温度,设置温度,并且显示来自三个通道的实时PCR结果。

系统配置

整个集成系统的配置包括执行PCR系统运行和反应的循环温控系统、固定安装的三个蓝色LED光源、排布于LED至光电倍增管(PMT)光路之间用于实时光学探测的相关透镜和滤波器。系统中包括一组铜制或黄铜制的加热室,与放置样本的聚合体反应室集成在一起。

LabVIEW是系统构架的核心,中心处理器单元的设计专门针对执行由LabVIEW预编写的指令,可用于控制系统启动和健康检查、PCR运行的热量循环控制、和多路复用荧光信号的光学检测。

在PCR处理的循环温控过程中,系统于退火循环的最后一秒进行光学检测。三个LED同时由来自NI 9265模拟输出模块的电流驱动依次点亮,每个LED持续发光200 ms,在下一个LED灯点亮前熄灭当前LED灯。

特殊设计的装置用于聚焦和引导LED光路传输。光在照射到放置DNA样本的反应室之前要先通过一个滤波器。光线在到达PMT之前还需通过一系列透镜和滤波器,最后由NI 9206模拟输入模块读出该信号。

我们使用LabVIEW来进行信号处理以获取数据集的均值,来自PMT的信号被放大并处理。之后将向用户显示数据,并通过主用户菜单将该数据连续更新于三个独立的曲线图中(见图2)。


 

PCR 混合物被置于聚碳酸酯PCR反应室中,并加油以防止蒸发。PCR在以下温度条件下完成:95 °C下持续20秒(Taq聚合酶活化) 、50 次循环的放大(在95 °C下保持5秒进行加热变性、在60 °C保持60秒进行退火和延伸)。LabVIEW程序记录每次循环中DNA复制发出的荧光。

稳定性和重用性

在分子诊断中,PCR是一种将特定DNA片段放大至分子级别的常用方法。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在94 °C下进行40至50次循环的热变,在60 °C下进行退火,在60 °C下进行延伸。整个过程的关键点在于精确的温度控制,保持2 °C/s的温度上升率,以避免产生或放大错误的DNA序列。

我们使用LabVIEW来控制独立的高端和低端参考输出通道,并采用一块由高速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组成的电路,设计并制造了片上加热方案,实现了PWM实时控制。温度测量显示,我们获得的加温和冷却率分别为2.5 °C/s和2.2 °C/s。对于每一路的温度设置,过冲小于1 °C,并且稳定性保持在±0.1 °C。

结果与结论

我们使用1至104的TaqMan探针,通过连续稀释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互补DNA(cDNA) 来确认PCR的实时探测性能。结果证实,从Ct曲线中确定的敏感度与市场上的实时热循环仪性能相当。
 

与市面上其它的热循环仪相比,我们的系统更紧凑、便携性更高,且恒温性更好(表1)。系统的便携性使其在大范围流感爆发的早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该诊断系统非常适合在门诊、急诊室、公共检查站点等地使用。此外,由于其便携性好、价格低、体积小、且使用方便等特点,该热循环仪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关资讯
高可靠+低功耗:虹扬SOT23封装ESD二极管领跑车规级防护市场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加速,车载系统对ESD(静电放电)防护的要求日益严苛。虹扬电子推出的车规级ESD保护二极管AH05C325V0L,采用SOT23封装,符合AEC-Q101标准,专为CAN总线、车身控制单元(BCU)及电子控制单元(ECU)等场景设计。其核心特性包括80W浪涌吸收能力、5V反向工作电压、单向电流设计,以及低漏电流和高抗静电能力(±30kV接触放电),为敏感电子元件提供高效防护。

消费电子补贴效应凸显,中小尺寸驱动IC需求三连增

全球显示面板核心元器件市场呈现企稳态势。根据TrendForce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面板驱动IC产品均价环比下降幅度收窄至1%-3%区间,第二季度虽仍存在价格下行压力,但降幅预计将控制在2个百分点以内。这标志着自2020年疫情引发的剧烈市场波动后,驱动IC价格曲线首次出现明显筑底信号。

成本直降40%!易飞扬硅光模块如何重构DCI市场格局?

在全球5G网络部署与边缘计算需求井喷的背景下,易飞扬创新推出基于O波段的100G QSFP28 DWDM光模块,直击城域网络升级痛点。该产品通过零色散传输架构与硅光集成技术,突破传统C波段方案在中短距场景下的性能瓶颈,以低于3.5W的功耗实现30km无补偿传输,同时兼容开放光网络架构。据行业测算,其部署成本较同类方案降低40%,为5G前传、分布式AI算力互联及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高性价比选择,或将成为运营商边缘网络改造的关键技术引擎。

充电效率94.8% vs 国际竞品:国产IC技术路线图全解析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欧盟新电池法规(EU 2023/1542)的驱动下,旭化成微电子(AKM)于2025年2月正式量产AP4413系列充电控制IC,以52nA超低功耗、94.8%充电效率及多电压适配等核心技术,重新定义小型设备供电逻辑。该产品通过电容器预充电机制破解完全放电恢复难题,并凭借动态电压调节算法兼容光能、振动等微瓦级能源输入,显著优于TI、ADI等国际竞品。面对国产替代窗口期,AP4413依托BCD工艺与专利壁垒抢占先机,有望在智能家居、工业传感等千亿级市场替代传统一次性电池方案,成为环保供电赛道的标杆级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与工业4.0双重驱动:全球电子分销巨头技术布局揭秘

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的领军者,贸泽电子始终以"技术赋能创新"为核心战略,通过构建覆盖1200余家原厂的供应链网络,为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持。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物料突破8,000项,其中多项产品体现了行业技术演进的三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