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背心?智能便携可穿戴心电监护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4-07-25 阅读量:331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利用先进的穿戴式智能心电传感器,对患者提供高体验的、便捷的可穿戴式心电远程监护,长时间的连续心电监护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英诺创想将提供基于穿戴式医疗智能终端、基于智能手机的健康管理APP、基于云平台的健康管理平台及生理体征数据分析算法的一体化服务。

可穿戴便携医疗行业需求

目前大多数的心电图终端,都至少采用3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电极,很少是通过两个电极的获取心电图的。为了能在穿戴式电极上获取到心电波形,需要设计2个电极的心电传感器。经过多次试验调试,终于获得在成功。这是的关键点是处理接地电极。以前的三电极是通过右腿驱动接地。

在通常情况下,使用更多电极获得多导联的心电信号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但是随着植入/介入医学和远程医学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突出小型便携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得不进一步减少测量电极的数量,因此国外逐渐开始关注双电极测量心电的技术。

近年,美国Medtronic公司推出了新型的微型化人体植入式Holter装置,即植入式心电记录器(insertable loop recorder, ILR),手术植于患者胸前皮下,通过两个电极记录心电(电极间距38.5 mm),使用寿命可达14个月,在临床应用中,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率达80%以上,对短暂发作的心律失常的诊断率高达83%~94%,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国内,尚未见通过双电极进行心电测量报道,为此,我们开始开发双电极心电测量传感器,具有微型化、便于使用和低功耗的特点,适应植入式和体表心电图测量的需要。这种传感器配合穿戴式电极就可以完成在自然状态的长时间心电监护的需求,对院外心脏保健和老人家庭看护是很重要的技术。

便携式智能可穿戴心电获取解决方案


本次设计,主要采用了专业的低功耗仪表放大器AD8236,硬件带通滤波加上软件数字滤波技术。

AD8236原理图:


关键点是处理信号接地的难点。两个电极的心电信号中存在大量的干扰,比三个电极难处理多了。低功耗设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低功耗设计包括:调研选择业界功耗较低的仪表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等模拟集成电路;选用功耗较低的微处理器;研究并合理使用微处理器的各种低功耗模式;进行充分的系统时序分析,以此合理选择系统的时钟频率;硬件设备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微处理器控制将其关断等等。整个传感器正常采集的功耗低于1MA,用一个纽扣电池就可以供电。

下图是我们采用的穿戴式电极,这是一个胸带,可以很舒适的佩戴,和传统心电图电极相比可以长时间舒适的佩戴。


下图是我们的佩戴方式,这种佩戴方式,用两个电极很方便的获取II导心电波形。


下图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I导心电波形,波形稳定可靠,P、T波清晰,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心律异常分析监护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增加低功耗的无线发射部分,把心电信号数字化以后发送到移动终端上。




2个电极的心电传感器的研发成功,为下一步设计传戴式健康监护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先进的穿戴式智能心电传感器,对患者提供高体验的、便捷的可穿戴式心电远程监护,长时间的连续心电监护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英诺创想将提供基于穿戴式医疗智能终端、基于智能手机的健康管理APP、基于云平台的健康管理平台及生理体征数据分析算法的一体化服务。

相关阅读:

Fairchild 可携式医疗仪器解决方案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物联网系统

TI用于便携医疗的低功耗无线收发器参考设计方案
相关资讯
高可靠+低功耗:虹扬SOT23封装ESD二极管领跑车规级防护市场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加速,车载系统对ESD(静电放电)防护的要求日益严苛。虹扬电子推出的车规级ESD保护二极管AH05C325V0L,采用SOT23封装,符合AEC-Q101标准,专为CAN总线、车身控制单元(BCU)及电子控制单元(ECU)等场景设计。其核心特性包括80W浪涌吸收能力、5V反向工作电压、单向电流设计,以及低漏电流和高抗静电能力(±30kV接触放电),为敏感电子元件提供高效防护。

消费电子补贴效应凸显,中小尺寸驱动IC需求三连增

全球显示面板核心元器件市场呈现企稳态势。根据TrendForce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面板驱动IC产品均价环比下降幅度收窄至1%-3%区间,第二季度虽仍存在价格下行压力,但降幅预计将控制在2个百分点以内。这标志着自2020年疫情引发的剧烈市场波动后,驱动IC价格曲线首次出现明显筑底信号。

成本直降40%!易飞扬硅光模块如何重构DCI市场格局?

在全球5G网络部署与边缘计算需求井喷的背景下,易飞扬创新推出基于O波段的100G QSFP28 DWDM光模块,直击城域网络升级痛点。该产品通过零色散传输架构与硅光集成技术,突破传统C波段方案在中短距场景下的性能瓶颈,以低于3.5W的功耗实现30km无补偿传输,同时兼容开放光网络架构。据行业测算,其部署成本较同类方案降低40%,为5G前传、分布式AI算力互联及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高性价比选择,或将成为运营商边缘网络改造的关键技术引擎。

充电效率94.8% vs 国际竞品:国产IC技术路线图全解析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欧盟新电池法规(EU 2023/1542)的驱动下,旭化成微电子(AKM)于2025年2月正式量产AP4413系列充电控制IC,以52nA超低功耗、94.8%充电效率及多电压适配等核心技术,重新定义小型设备供电逻辑。该产品通过电容器预充电机制破解完全放电恢复难题,并凭借动态电压调节算法兼容光能、振动等微瓦级能源输入,显著优于TI、ADI等国际竞品。面对国产替代窗口期,AP4413依托BCD工艺与专利壁垒抢占先机,有望在智能家居、工业传感等千亿级市场替代传统一次性电池方案,成为环保供电赛道的标杆级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与工业4.0双重驱动:全球电子分销巨头技术布局揭秘

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的领军者,贸泽电子始终以"技术赋能创新"为核心战略,通过构建覆盖1200余家原厂的供应链网络,为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持。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物料突破8,000项,其中多项产品体现了行业技术演进的三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