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漩涡中的小米和5年前那个“狗日的”腾讯

发布时间:2014-08-1 阅读量:695 来源: 发布人:

【导读】 这种细节上同时“抄袭”巨头和对手,对同一领域的初创公司和新兴势力采取先下手为强遏制其做大的策略,但在公司模式和产品逻辑上又颇有创新的公司,你是不是听着很耳熟?没错,这一切都让人们想起了5年前那个被骂得最惨的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传说中“狗日的”腾讯。


小米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舆论指责和公关危机——来自中国,更来自全球。

批评的角度大抵有三:

来自美国的批评者认为小米尽管在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上有前所未有的创新,但在具体的产品形态和设计细节上仍频繁抄袭其它的公司。科技媒体TechCrunch近日的一篇评论列举了小米从产品设计到营销方式的若干细节上对苹果的“抄袭”,也提到了PingWest曾经报道过的小米的米键对初创公司Pressy的借鉴。

来自台湾的声音认为小米的“网络抢购”事实上并未真正抢购完毕就提前关闭了预售通道,造成一货难求的“假象”。

中国大陆最对小米强烈的批评声音来自硬件创业者:Broadlink创始人刘宗孺日前对媒体回顾了Broadlink RM-Home智能遥控装置被小米放入小米路由器测试版盒子但到正式销售版又被拿出,转而自己推出类似产品的台前幕后;而他的说法也得到了其它一些与小米接触过的硬件创业者对小米印象的反馈:强势,习惯用资源换价格,谋求低价收购或控股地位。

以上来自大洋两岸和海峡对岸对小米的批评声音总结起来就是几个词:像素级抄袭、虚假营销、扼杀创业者——听上去都是很严重的罪过。但所有的批评者好像又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小米这样的公司,短短4年做到100亿美元估值,年销售额超过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而且从运营模式和旗下产品之间的关联逻辑角度,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家类似的公司。

这种细节上同时“抄袭”巨头和对手,对同一领域的初创公司和新兴势力采取先下手为强遏制其做大的策略,但在公司模式和产品逻辑上又颇有创新的公司,你是不是听着很耳熟?没错,小米现在的一切作为乃至引发的外界的舆论攻势和尖锐批评,都让人们想起了5年前那个被骂得最惨的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传说中“狗日的”腾讯。

在谋求固守城池和疆界扩张上,小米现在的做法确实很像5年前“开放平台”尚未成型之前的腾讯:

1、有小米4对iPhone5、小米Mini路由器对Mac Magic Trackpad、米键对Pressy的像素级“借鉴”和对Broadlink产品路径的学习,也有腾讯早年对ICQ、Navar、CyWorld的“借鉴”和日后血洗联众、荼毒暴风影音等一系列产品接近策略;

2、有小米谋求用流量和用户资源作为“要挟”,希望初创公司低价出售公司或被小米绝对控股的企图,就有当年腾讯接近开心农场创业团队“五分钟”假意合作,接着用海量流量冲垮其服务器,最后胁迫其接受低价买断,以及腾讯在博雅、智明星通和热酷等一系列当时流行的游戏开发商中谋求少则5-10%,多则30%以上甚至控股股份的“挟制”策略;

3、有小米对京东和360投资的智能硬件公司的围堵,就有腾讯当年对用UC浏览器的游戏摩尔庄园用户强行“降级”的截胡。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就连在面对舆论批评的反应态度,双方也有接近的地方,当年腾讯惯用发律师函和走上层路线的办法制伏那些对其进行批评报道的媒体,而PingWest前不久一篇“即使79元,小米手环也是个鸡肋” 发布之后,也听到了来自小米内部扬言日后“封杀PingWest”的威胁……

从这个意义上,我现在觉得,我们年初在描摹中国互联网生态格局的时候,把小米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和360并列为影响中国互联网未来格局与走向的“五大巨头”,是不是有点早了?没错,小米固然在体量上已经接近巨头,但当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的投资与并购策略已日渐灵活,越来越习惯和娴熟于用真正的“战略投资”,对大众点评、携程、京东、去哪儿、陌陌、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甚至Snapchat、Lyft、Tango、Fab和Quixey这样的中国乃至海外的公司施加事实上的影响力,用这些独立的优秀公司的资源形成拱卫自己核心业务的外部城池的时候,小米还在用“见招拆招”的方式对待那些正在出现的新兴的硬件初创公司,在与小米合作的前提下限制其做大,或直接复制和挤占其业务。如果说小米手机还是试图与联想、三星、LG和宏达电这样的公司一较高下的话,那小米在新领域的探索,几乎是在挤压那些体量和估值甚至不及自己千分之一的公司。

现在,它的吃相和姿势,它的像素级复制,已经开始被人们诟病了——舆论的集中爆发甚至超过想象。问题是,接下来,小米会做什么,它还能做什么。

2010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3Q”大战作为转折点,让腾讯在半年时间内推出了“开放平台战略”和“开放共赢基金”。尽管对“开放”的标榜仍有些刻意,但你能够看到腾讯在平衡团队自身的产品生产以及与外部资源合作,甚至通过战略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双重杠杆,建立与业内更多公司(包括大公司和优秀的创业公司)广泛联盟上的一系列变化。当“敌人”变成合作伙伴,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激活了中国本土科技创业者的活力和灵感。它没有束缚和伤害腾讯,反而使腾讯变得不但更值钱,也更有格局。

也许这真的是一家中国的科技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无法逾越的升级阶段。也许小米需要的是一场智能硬件领域的“3Q大战”,或者其它的转折性事件,才会让这家公司的玩法发生真正的变化。比起疆界扩张的野望,小米可能更缺的,还真的就是那么一点点自信和安全感。

相关资讯
信创浪潮下的硬核力量:解析国产CPU性能优化方法论

在国产计算产业自主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某央企基于海光C86架构的服务器平台,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双端优化,成功实现关键场景性能跃升。客户端大数据读取场景中,技术团队采用跨NUMA绑定与深度指令集优化策略,使吞吐量突破13GB/s,超越同类国外机型12.5GB/s的基准水平,实测性能提升达30%以上。服务器端则通过1DPC内存布局优化、BOLT编译加速及数据校验算法升级,将写入性能提升超10倍,满足高并发AI训练与实时交易系统的严苛需求。

芯原突破车规芯片设计壁垒 发布ASIL D级智能驾驶开发平台

芯原股份(股票代码:688521.SH)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自主研发的车规级智慧驾驶系统级芯片设计平台于2025年4月完成全流程验证,并实现客户项目商业化落地。该平台基于SiPaaS(芯片平台即服务)创新业务模式,整合了芯片架构设计、功能安全认证与车规级IP集成三大核心能力,为ADAS、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等场景提供符合ISO 26262标准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

全球服务器市场供应链动态及季度趋势解读

在宏观经济环境波动背景下,全球服务器产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据DIGITIMES Research最新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服务器出货量预计实现1.8%的环比增长,这一反常的季度正增长主要源于供应链端的主动避险策略。美国近期针对多国产品实施的差异化关税政策触发产业链积极响应,部分ODM厂商通过前置采购窗口期优化库存策略,尤其是针对AI服务器等高价值产品的备货积极性显著提升。

AMTS带你探秘上海车展:AI、智能座舱、智能底盘、驾控超级大脑……还有更多汽车黑科技!

作为汽车技术与工程行业盛会,AMTS受邀参加上海车展,探寻行业热点与未来趋势。来跟随AMTS的脚步,一起看看汽车领域在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多维度的全新突破与变革。

涨价,清库存,转移产能……面对关税冲击,车企们都这样做

鸿蒙座舱正式启动基于HarmonyOS NEXT的鸿蒙车机操作系统应用先行者开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