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数码相机的背照式CMOS传感器概述

发布时间:2015-01-15 阅读量:74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时代发展,技术进步。数码相机的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导致消费者面对厂家宣传或者是相机参数列表中的一些专业词汇,一般都会感到非常难于理解,以致影响到购机前的判断。本文就为大家讲解一下现在出现率颇高的“背照式CMOS传感器”,分析一下此技术是好是坏。

照片怎么来的?


相机的本质价值就在于把我们人眼能看到的景象转化成可以保存欣赏的平面图像,把辗转即逝的瞬间变成永恒。在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能量流动的方式,相机所做的工作就是将光能转化到介质上转化为信息存储起来。

其中胶片相机成像是依靠卤化银晶体的化学特性,即遇光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再通过冲洗等一系列过程得到影像,具体的细节本文不展开。

科技发展到了数码化的时代,照片的存储最终是以数字的格式,即是一连串的数值组成的文件。那究竟从自然界的光到数码图片文件,中间要经过怎么样的处理过程呢?

数码照片是一些电路和软件计算出来的结果

照片要以数码的方式来表现,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量化,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将自然界的景象转换成一种可以用数值精确衡量的方式来表达。实际上量化过 程的核心部件是影像传感器,它可以将传到它身上的不同强弱、不同颜色的光线,通过转化成可以感光二极管(photodiode)进行光电转换成电荷或者是 电压信息,整个图像传感器点阵上所有的信息出来再到处理芯片生成数字格式的图片。

CCD传感器和CMOS传感器


而现在普遍使用的两种图像传感器就是大家经常听说到的CMOS和CCD传感器了,为了让大家最终更好地认识背照式CMOS传感器,小编在此也简单说 一下两种传感器的异同以及优缺点。如下图所示,左边为CCD传感器的结构,右边的为CMOS传感器的机构,黄色的小方块为像素点。由图示可以看出,CCD 传感器中每一行中每一个象素的电荷数据都会依次传送到下一个象素中,由最底端部分输出,再经由传感器边缘的放大器进行放大输出;而在CMOS传感器中,每 个象素都会邻接一个放大器及A/D转换电路,用类似内存电路的方式将数据输出。简单说就是对待单个像素点上得到的电荷数据有不同方法,CCD是全部传输出 来再统一处理,CMOS是先分别处理在传出来。这两种方式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由CCD和CMOS的制作工艺决定的,因为CMOS器件内传输数 据会有较高的失真,所以需要先做处理。


CCD传感器和CMOS传感器的不同


正是由于两种传感器处理过程的不同,所以在早期,CMOS影像传感器在灵敏度、分辨率、噪声控制等方面都比CCD要差,但优势在于具有低成本、低功 耗、以及高整合度的特点,特别适合在像素数提升上有较多的文章可以做。因此,最近几年芯片级的厂家都放了非常多的精力在CMOS传感器上,以致现在 CMOS传感器在市场终端产品上占据了非常高的份额,特别是数码相机方面。

智能数码相机的背照式CMOS传感器概述

背照式CMOS传感器基本原理

时间推进到了08年6月,索尼公司发布了背照式CMOS,并冠以Exmor R名称,并且首先用在数款DV产品上。背照式CMOS影像从此开始快速发展,至今已有多个芯片厂商发布了该类型的产品,越来越多数码影像设备采用了此技术,接下来小编就详细讲讲此项技术的特点。

背照式CMOS传感器最大的优化之处就是将元件内部的结构改变了,即将感光层的元件调转方向,让光能从背面直射进去,避免了传统CMOS传感器结构中,光线会受到微透镜和光电二极管之间的电路和晶体管的影响,从而显著提高光的效能,大大改善低光照条件下的拍摄效果。

背照式CMOS传感器的具体结构如上图所示(源自索尼资料,其他芯片厂家的产品可能在细节上有不同,但大体意思是相同的),橙色的为光线路,黄色线 为受光面。左边的传统式,明显看到光线通过微透镜后还需要经过电路层才能到达受光面,中途光线必然会遭到部分损失(包括被阻挡或被减弱)。背照式CMOS 传感器的元件则不同,在改变了结构后,光线通过微透镜后就可以直接到达感光层的背面,完成光电反应,从进光量上改善了感光过程。

然后我们更细一点分析,由于中间没有阻隔,背照式CMOS传感器的感光面离微透镜更近了,也就是说光线的入射角度和覆盖的面都能得到优化,感光元件就有可能输出更为优秀的信号。

综合以上的因素,背照式CMOS传感器比传统CMOS传感器在灵敏度会上有质的飞跃,结果就是在低光照度下的对焦能力和画质有极大的提升。

为何这么迟才推出背照式CMOS?


为何看上去如此简单的改进是在传统CMOS传感器出现这么久才被制造出来呢?其实科学家们大概在20年之前就想到了,只是因为结构调整后的背照式 CMOS传感器对电子器件的生产工艺和微处理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此技术要求承载二极管的基板要非常薄,大概是传统正照式CMOS传感器基板厚度的 1/100。因此,芯片厂家在内功不够的时候勉强做背照式CMOS传感器必然会导致得不偿失,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噪点产生。

新型的背照式CMOS传感器还有什么优点?


新型背照式CMOS传感器得益于电子器件的制作工艺升级,至少在两个方面有提升。第一个是在传感器上的微透镜性能更为提升,以致经过微透镜后的光, 入射到感光面上的角度更接近垂直,而且微透镜产生的色散,眩光等不良效果会减弱,让最终到达传感器感光面的光较传统的好。第二就是在大像素下依旧具有高速 的处理能力,这一点归根到底是对比CCD传感器而言的。CCD传感器是需要将各像素点的电荷数据传输出来统一处理,所以在像素大的时候速度比较难提高,如 果强行提高处理的带宽就会造成噪点的增加。而CMOS传感器在每一个像素点上都已经将电荷转化成了电压数据,在提高大像素帧率上有比较大的空间。

不过这两个优点并非被照式CMOS传感器特有,是当今新款的CMOS传感器普遍都能做到的,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数码相机采用CMOS传感器了,毕竟大像素和高速的性能会直接影响最终消费者的选择。

用上背照式CMOS传感器画质就会好了吗?


既然背照式CMOS传感器这么厉害,是不是说配备了了它的数码相机拍照就很牛了呢?其实不是,决定数码照片的画质除了核心部件传感器外,还有镜头以 及处理算法等因素。镜头的因素大家应该都容易理解,因为光线到达传感器之前是要通过镜头。而各型号的相机使用的镜头不尽相同,具体的质素也当然会有差异。 另外一个就是数据处理的方面,因为从传感器出来的数据还是要经过数码相机内部的处理器来进行处理才能得到最终的照片数据(能输出RAW格式的相机除外), 换句话说就是有了原始材料,还需要做润色才能出成品。这部分就要看各个厂家的图像处理算法了,这就好比不同厨师会用的烹调方法来处理食材一样,最终的图片 就会用不同的质量,不同的风格。

对比装备了背照式CMOS传感器的相机和其他相机的各档位ISO画质,大体的结论是在低ISO的时候,两者相差不大,但在高ISO时候的确有一定的提升。另外值得提及的一点就是,装备了背照式CMOS传感器的相机在低光环境的对焦能力大大加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升。

相关文章

应用于智能汽车油位传感器的设计分析

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PIC32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方案

基于隔离传感器的防窃电智能电表的设计方案
相关资讯
全球芯链共融:新质生产力驱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新格局

2025年5月14日,全球半导体分销巨头大联大控股在深圳成功举办以「新质工业·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峰会,汇聚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芯微等16家顶尖原厂及逾500名行业精英。面对全球制造业智能化、低碳化转型浪潮,此次峰会聚焦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电力电子等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融合,通过主论坛、分论坛及技术展区三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创新方案。中国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稳步增长(2023年4.6%、2024年5.7%、2025年一季度6.5%),印证了“新质工业时代”的全面开启。大联大中国区总裁沈维中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中国制造业正以技术韧性重构全球供应链,而半导体技术的全链路赋能将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体积缩小37.7%!看LM-R2S系列如何重塑工业电源格局

根据金升阳官方技术白皮书数据显示,其最新发布的LM-R2S系列机壳开关电源通过8项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了工业供电设备在功率密度、环境耐受性及能效表现的三维突破。作为LM-R2系列的迭代产品,该系列解决了传统工业电源在设备小型化与复杂工况适配性之间的矛盾,为智能制造升级提供了高可靠性的供电保障。

存储器市场回暖驱动威刚科技2025年第一季业绩显著增长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存储器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DRAM与NAND Flash现货价自2月止跌回升,带动行业库存去化加速,需求端逐步回温。威刚科技董事长陈立白指出,存储器原厂自2024年末起减产调控供给,叠加AI服务器、智能终端等新兴应用需求增长,推动市场价格走出低谷。根据TrendForce数据,尽管此前预测Q1合约价可能下跌,但实际现货市场受备货动能及库存策略影响,价格反弹超预期,成为威刚业绩增长的直接推力。

全大核架构革新旗舰体验 天玑9400e芯片深度解析

MediaTek于5月14日正式推出天玑9400e旗舰移动平台。作为天玑系列的全新力作,该芯片凭借全大核架构设计、第三代4nm制程工艺及多项创新技术,在计算性能、能效管理和AI应用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更卓越的游戏、影像与通信体验。

韩国半导体出口突破116亿美元:存储芯片涨价与HBM需求推高增长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5月14日发布的《2025年4月ICT进出口趋势》报告,韩国4月信息通信技术(ICT)出口额达1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创下有记录以来4月份的最高值。同期贸易顺差为76.1亿美元,主要得益于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强劲表现。然而,对华、对美两大核心市场的出口增速显著放缓,反映出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