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硅光子技术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5-07-6 阅读量:78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我爱方案网小编和大家一起解读硅光子技术的前世今生,在半导体工艺达到物理极限,革命性的新计算机尚未出现之前,硅光学技术将负责填补空缺,尽可能延续摩尔定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日IBM宣布已经研制成功实用化的硅光学芯片,让这项已经有二十年发展历史的技术看到了大规模商用化的曙光。

解读硅光子技术的前世今生

【前世】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IT从业者就开始为半导体芯片产业寻找继任者。光子计算、量子计算、生物计算、超导计算等概念一时间炙手可热,它们的目标都是在硅芯片发展到物理极限后取而代之,以延续摩尔定律。

其中光子计算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未来技术。与半导体芯片相比,光芯片用超微透镜取代晶体管、以光信号代替电信号进行运算。光芯片无需改变二进制计算机的软件原理,但可以轻易实现极高的运算频率,同时能耗非常低,不需要复杂的散热装置。与电脑对应,设想中的光学计算机被称作“光脑”。早年甚至有人预言2015年光脑就会开始取代硅芯片。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很快就发现制造纳米级的光学透镜是如此困难,想在小小的芯片上集成数十亿的透镜远远超出了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真正实用化的光子计算技术恐怕要再等几十年才会出现,于是IT业放弃了这一理想,转而继续挖掘半导体技术的潜能。

【今生】


虽然光子计算的研究沉寂了,但科研单位并未放弃将光线引入芯片世界的努力。很快人们发现用光通路取代电路来在硅芯片之间传输数据是很有潜力的应用方向: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很少衰减,几乎不产生热量,同时可以轻松获得恐怖的带宽;最重要的是在硅芯片上集成光学数据通道的难度不算太高,不像光子计算那样近乎幻想。于是从21世纪初开始,以Intel和IBM为首的企业与学术机构就开始重点发展硅芯片光学信号传输技术,期望有朝一日能用光通路取代芯片之间的数据电路。

解读硅光子技术的前世今生

光纤音频接口如今随处可见,这类设备的体积较大,无法集成进芯片

以激光代替电路传递数据的技术对普通人来说并不陌生,音频设备常见的光纤数字接口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如今城市新建宽带网络已经普遍使用光纤取代了铜缆,大大提升了网络的接入带宽。光信号技术有很多优势,但传统光学数据设备的体积庞大,难以应用在芯片级的信号网络中。硅光学技术的目标就是在芯片上集成光电转换和传输模块,使芯片间光信号交换成为可能。使用该技术的芯片中,电流从计算核心流出,到转换模块通过光电效应转换为光信号发射到电路板上铺设的超细光纤,到另一块芯片后再转换为电信号。

解读硅光子技术的前世今生

芯片级光电转换模块


把复杂的光电转换模块缩小到纳米尺寸,同时还要能用半导体工艺制造不是容易的事情。虽然实验室中早有成果,但成品的良率和成本一直难以令人满意。另一方面,2004年后串行数据电路技术飞速发展,PCIe、QPI、HyperTransport等总线技术提供的带宽达到很高的水平,也降低了业界对硅光学技术的潜在需求。

直到两年前,业界发现传统的铜电路已经接近物理瓶颈,继续提高带宽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云计算产业却对芯片间数据交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中心、超级计算机通常会安装数以千计的高性能处理器,可这些芯片的协同运算能力却受到芯片互联带宽的严重制约。例如一颗Xeon CPU从与自己直接连接的内存中读取数据的带宽高达每秒40G字节,但如果是从另一颗Xeon芯片控制的内存中读入资料,带宽就会下降一半甚至三分之二。单颗芯片的性能越强、互联的芯片数量越多,较低的互联带宽就越容易成为性能提升的障碍。铜电路不仅带宽提升困难,功耗和发热也不可小视,业界对硅光学技术的需求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

解读硅光子技术的前世今生

高端服务器集成四至八颗处理器,而数据中心往往配备上千台服务器

幸运的是,经过十余年的研究硅光子工艺终于到了大规模实用化的程度。Intel和IBM的相关技术现在离产业化只有一步之遥。硅光学技术不仅能大幅提高芯片互联带宽,还远比传统的铜电路节省能源和散热需求,对云计算产业意义重大。虽然在商业化初期使用该技术的芯片成本会很高昂,但习惯了售价数千乃至数万美元的处理器的客户并不会在意每块处理器几百美元的成本提升。芯片间信号通路改用光路后,大量芯片的联合计算性能会成倍增长,同时总体能耗明显下降,大大提高了服务器集群的效率。

【未来】

在Intel和IBM两大巨头的推动下,硅光学技术很快就会在数据中心、超级计算机领域普及。不过在消费级产业这项技术很难有用武之地:智能设备和PC本来就没那么多芯片,自然也用不上高大上的芯片间光信号传输。新技术将更多以间接的形式影响我们的生活:未来云计算平台的性能快速增长可以为普通用户提供更快更好的信息服务,背后的功臣之一就是硅光学技术。

相关文章

详解S7-400 PLC和WinCC在硅片清洗设备中的应用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提供第7代硅片的“T系列IGBT模块"样品

国内首款实现4K内容输出的LG G4手机内置硅谷数模SlimPortTM芯片
相关资讯
面板双虎6月营收承压 大摩预警第三季度价格疲软延续

中国台湾面板大厂友达光电与群创光电相继公布2025年6月营收数据,显示行业整体仍面临下行压力。友达光电6月合并营收为219.2亿元新台币,环比下滑9.3%,同比减少13.1%。群创光电当月营收185亿元新台币,较5月微降1.14%,同比略减1.23%。

三星显示加速推进,为苹果可折叠iPhone铺平OLED道路

全球显示技术领导者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已正式启动为苹果公司(Apple Inc.)专属可折叠iPhone打造OLED显示屏的生产准备工作。据悉,这一关键举措的核心是在其韩国忠清南道牙山的A3工厂内,建设一条专为可折叠面板设计的全新生产线。消息人士透露,该产线所需的关键设备更换与调试工作已于2023年下半年全面展开,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进入最后的冲刺与收尾阶段,为后续的批量试产和最终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赛力斯2025上半年预盈超27亿,净利润同比劲增最高近97%

7月10日,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赛力斯集团(601127.SH)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1至6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27亿元至32亿元之间,相比上年同期的16.2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66.2%至96.98%,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联发科Q2营收突破1500亿台币,AI与定制化芯片驱动未来增长

联发科技(MediaTek)公布2024年6月合并营收达564.34亿台币,强势重返500亿大关,创下近33个月新高。该业绩较上月增长24.9%,同比提升30.9%,显著拉动第二季度整体表现达标。

革命性零恢复特性!Nexperia发布1200V SiC二极管攻占工业能源市场

在全球能源效率需求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宽禁带半导体技术迎来爆发式增长。Nexperia作为功率电子领域的领先企业,近期扩充了其碳化硅(SiC)产品线,推出两款1200V/20A规格的肖特基二极管——PSC20120J与PSC20120L。这两款新器件瞄准工业级高能效应用场景,为解决高功率系统能量转换损耗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