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与iBeacon技术谁更强

发布时间:2015-07-8 阅读量:75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目前,V互联网在当代的应用可谓是越来越广泛,方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NFC与iBeacon技术谁更强,希望本文能对各位读者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

NFC技术与iBeacon技术作为两大热门技术在移动互联网、O2O、移动支付、场景计算等领域都有着美好的应用前景。这两种技术有着很多重叠和相似的部分,有的开发者面对此两种技术会有不少疑惑。本文为您解读NFC技术和iBeacon技术的差异,让大家更清楚这些技术。

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13.56MHz频率运行于20厘米距离内。其传输速度有106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种。大家对NFC技术相对熟悉,那什么是iBeacon技术呢?

iBeacon技术使用低功耗蓝牙技术(BluetoothLowEnergy,也就是通常所说的Bluetooth4.0或者Bluetooth Smart)可以创建一个信号区域。当智能手机进入该区域时,iBeacon信号会将用户的特定APP唤醒,为用户提供特定信息推送、移动支付等服务,让移动设备具有语境计算(contextual computing)能力。

Beacon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简单三步:

第一步:Beacon向手机通过蓝牙广播自身的唯一标识码;

第二步:手机APP将这个标识码发往云端询问,得到场景信息;

第三步:手机端触发某项动作。

下表对这两种技术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对比。

NFC与iBeacon技术谁更强

下表对两种技术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初步对比。

NFC与iBeacon技术谁更强

大家对NFC实现移动支付比较了解,那么通过iBeacon是如何实现移动支付呢?

一种方式是标准的iBeacon广播方式,当消费者进入支付Beacon覆盖范围时(1~50米,距离可调),通过手机软件可快捷找到支付对象,进入在线支付流程。另一种方式是支付Beacon平时处于静默状态,当需要付款时才启动广播,唤醒消费者手中的APP,由消费者在自己的手机端确认付费即可。在小额消费场所将极大提高用户体验,减少排队付费、找零的时间。

iBeacon的初衷是在室内触发某项特定事件,但也可用于实现室内定位的功能。您可以通过RSSI与距离的关系公式计算出手机与Beacon之间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距离计算公式在近距离是较为准确,当距离越远,由于电磁波的多径效应、信号干扰、人物遮挡等影响,计算得到的距离的准确度会下降。另外还可以利用三角等位、指纹算法等增加定位精度,但是需要开发者自行探索研究。SENSORO公司将陆续提供了一些开源的Demo应用和APP开发SDK,值得开发者学习下。另外,SENSORO推出的集合光线、温度、动作传感器的“云子”Beacon已经上市。

总的看来,NFC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耕耘更早更成熟,而iBeacon技术出现更晚但更有想象空间。除了移动支付外,在室内导航、线下商场顾客感知与行为分析、实时热点统计、下一代社交网络、智能家居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空间。

相关文章

NFC移动支付离普及还有几道门坎?

ams推出基于NFC的有卓越数据和能量管理功能的接口芯片

一款基于NFC技术的门禁系统设计
相关资讯
特斯拉试水印度市场:百万美元进口破局 本地生产仍存悬念

印度孟买即将迎来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时刻。特斯拉已正式确认,将于7月15日在孟买开设其在印度的首家品牌展厅。此举标志着这家全球电动车巨头正式进军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迈出了布局印度的关键第一步。

英伟达GB300+苹果iPhone 17引爆 台积电业绩引擎全开 千亿美元营收在望

受益于英伟达划时代AI芯片GB300的加速放量与苹果iPhone 17系列新机备货潮的强劲启动,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2330.TW)正迎来新一轮增长高峰。行业分析机构普遍看好,台积电本季度美元营收将延续强劲势头,有望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季增幅度达3%至7%,持续站稳300亿美元大关。更令人瞩目的是,在AI与先进制程需求的双重驱动下,2025年台积电美元营收有望首次突破千亿美元里程碑,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黄仁勋年內二度访华 英伟达重申中国市场核心战略地位

7月13日综合外电报道,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龙头企业英伟达(NVIDIA)确认,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于7月16日在北京举行媒体沟通会。据路透社援引英伟达高管消息指出,此次行程是黄仁勋继今年4月访华后,本年度第二次到访中国内地,突显该公司对亚太战略市场的高度重视。

中国企业级应用市场迎AI驱动增长,2029年规模将破170亿美元

根据IDC最新《中国企业级应用市场跟踪报告》,2024下半年中国EA(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规模达54.3亿美元,同比增长7.0%。尽管短期受云转型阵痛影响,但在国产化替代深化、生成式AI技术落地的双重驱动下,市场将进入高速增长周期。IDC预测,2029年整体规模将攀升至175.2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1.2%。

iPhone 17供应链全球化加速:鸿海启动中印双线量产布局

随着苹果公司备受瞩目的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 17系列发布窗口(预计9月)临近,其全球最大代工制造商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已全面进入试产和最终量产准备阶段。这一进程不仅在其核心生产基地——中国郑州的富士康工厂如火如荼地展开,更引人注目的是标志着供应链布局的新动向:鸿海近期已将首批用于组装新一代iPhone的关键零部件从中国大陆出口至印度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