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爱方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电子化标签技术在光纤管理中的应用纸质标签所代表的无源特性是光纤资源难以管理的根本原因。改变这一现状的首要条件是改变哑资源不可感知的特性,通过一种可感知的标签技术来标识日渐庞大复杂的光纤网络,以及通过对这些标签的管理来实现对光纤网络的调度和管理。
在FTTx整个建设及运维过程中,中国移动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巨大的光纤资源却由于其无源特性成为“黑盒式”的“哑资源”而难以有效管理,存在现网资源难以盘点、实际使用情况与资源管理系统记录不一致等情况。据统计,仅仅由于光纤资源的管理问题,中国移动在光纤管道投资方面每年即损失数十亿资金。可以预见,随着FTTx的进一步发展,末梢节点将会以几何级数增加,未来的光纤资源管理压力也将随之剧增。
1. 改变无源特性从标签开始
究其原因,纸质标签所代表的无源特性是光纤资源难以管理的根本原因。改变这一现状的首要条件是改变哑资源不可感知的特性,通过一种可感知的标签技术来标识日渐庞大复杂的光纤网络,以及通过对这些标签的管理来实现对光纤网络的调度和管理。
当前业界主流的电子标签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通过QR码来标识光纤连接头
在ITU-TL.64标准中提出一种通过QR码来标识光纤连接头的方案,该方案的要点如下。
(1) 每一个元素,只要是一个需要管理的目标,就赋予它一个独特的识别条码。例如,每根光纤的端面都有一个条码,每个分光器上的适配器端口也分别有一个条码标识。这些识别条码在工厂生产并贴到对应的光纤、端口上,并以一种特定的顺序命名,也就是说不需要在现场安装时贴上这些条码。
(2) 当准备施工的时候,跳纤上的条码通过一个电子条码阅读器阅读并传给OSS,这样当连接器在连接或者拔出的时候,OSS就可以管理每一个连接,如图1所示。
图1 通过QR码来标识光纤连接头
光纤连接头和适配器端口的匹配需要手工进行,确切地说需要手工针对每个光纤连接头去扫描,显然,这种方法在有大量光纤需要管理的时候操作性不好。其次,对于该技术而言,只解决了将纸质标签更换为QR码,从而避免人工录入错误这一个问题,对于如何进行光纤连接关系的校验及数据库的自动上传及更新,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没有一个很好的流程保障。因此,该技术无法彻底解决光纤网络面临的管理问题。
1.2 通过无线RFID来实现光纤管理
ITU-TL.64中,另外还有一种技术是采用RFID来进行设备的标识与管理。该标准也被一些运营商延伸至光纤管理领域,如NTT。
该系统功能如下。
(1) ID识别功能
针对光纤配线架上使用的插头和连接器适配器(以下简称为适配器),分别给出固有的ID,安装RFID芯片。另外,还配备RFID阅读器,ID识别装置,用于控制插头的、带螺线管的触发器等这些插头插拔工具。安装在插头上的RFID芯片,不仅仅可以保存固有的ID,还可以保存各种用户信息。ID识别装置还通过使用USB,连接操作用终端。
(2) 数据库自动登录功能
在使用本系统进行插头的插拔之际,通过操作用软件可以即刻更新数据库,还可以读取连接在插头上的RFID。该插头和光纤配线架连接,通过参考设备登录信息,可以确认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及用户信息。
(3) 使用LED的作业导航功能
由于在适配器的两个侧面安装了LED,所以操作人员在输入作业指令之际,只有相应的适配器LED会亮灯,操作人员很容易就可以判断作业位置,如图2所示。
图2 使用LED的作业导航功能
这种方案采用的是无线接触方式,需要专门的读写工具进行读取,其成本及稳定性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1.3 采用接触式eID对光纤连接关系进行管理
eID是一种电子编码,即电子标签。它给每个连接器编号,通过在光纤连接器上添加一个eID芯片来标识此光纤连接器。跳纤两端的eID之间相互关联,可以标识这两个连接器分别从属于一根跳纤的两个端子,如图3所示。
图3 采用接触式eID来进行光纤连接关系的管理
eID有三部分信息。第一部分是连接头ID,这个ID是连接头生产出来就拥有的惟一ID编号,用来标识eID连接器,当eID连接器安装到跳纤上的时候,连接头ID就用来惟一标识跳纤上的该连接器。第二部分连接头信息包含此连接头的类型(SC/APC、SC/UPC或SC/PC等),所在跳纤的第一个端口还是第二个端口等信息。第三部分就是跳纤ID,跳纤ID用来代表一根跳纤,有了跳纤ID,这根跳纤就有了惟一的身份证,不会与其他跳纤混淆。有了这三部分信息后,不管这根跳纤的两端安装到哪里,只要能通过所在的端口读出来,系统就能知道这两个端口是通过这根跳纤连接起来,即自动完成连接关系识别。目前该技术已被ITU-T标准采纳。
1.4 通过在跳纤两段增加铜线的方式标识连接关系
另一种方案就是在光跳纤的两头增加铜线,通过铜线产生回路的方式进行光纤连接关系的标识。该方案目前来看需要特殊的光铜一体跳纤,且只能用在两端跳纤的地方,无法进行单端口管理,距方案成熟尚有一段距离。
2. 电子标签技术的选择
结合中国移动ODN智能化改造需求,浙江移动经过缜密的研讨及分析,总结出适合ODN智能化改造的电子化标签技术需满足的12大特点,并从中选取了最重要的三点。
技术简单成熟,可以实现快速部署,一键式ODN状态管理。
产品稳定兼容,产品可以兼容不同厂商配线设备,跳纤无需定制。
成本合理可控,可根据移动市场竞争需要,利用合理成本提升竞争力。
基于以上需求,在充分比较各类技术的优缺点后,将接触式eID技术作为本次智能化ODN管理系统改造的电子化标签技术,各技术主要对比点见表1。
iODN的坚实基础使用eID技术对光纤进行标识后,改变原有纸质标签打印及记录全靠人工,工作量大、无校验的情况。只需在工厂预装上eID,即可免除现场打纸质标签的工作量;配合iODN的其他系统支持,就可起到施工结果自动记录及校验等功能,从而保证光纤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及管理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
基于光纤智能结构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吞并Oplink!Molex拓展光纤解决方案产品线
智能网络光纤光缆线路故障原因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