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富士康做得出全球热卖的苹果却量产不了锤子

发布时间:2015-07-28 阅读量:983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锤子一代“无法量产”宛若一道晴天霹雳,将罗永浩的“情怀”劈得七零八落。为什么富士康做出了6代苹果却做不出1代锤子?这是大众所疑问的。答案显然不是锤子的工艺要求远远高于iphone6,这样的结果是因为锤子忽略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

iPhone6都发布了,锤子还挣扎在生产线上。罗永浩的“情怀”没能战胜一个现实:虽然手机是成熟产品,却并不是只要采购了全球最好的设计和元器件就可以顺利量产。从商 业的角度说,老罗忘记了锤子其实是一次创业。既然是创业就还是得遵守“精益”的原则,因为你可能压根儿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什么。

为什么富士康做得出全球热卖的苹果却量产不了锤子
 
说来说去都绕不开那个问题:为什么富士康做出了六代苹果,却做不出一代锤子?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延伸讨论的绝不仅仅是供应链管理,而是中国产品创新能力中缺失的重要一环。那一环的名字叫做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量产可行性设计

如果说创意设计好像风筝,扶摇直上,自由自在,那么DFM就像风筝线。组成这根线的是材料、功能、装配工艺、机械/电气零部件的配合、零部件工艺、质量控制以及成 本控制。设计的风筝可以高飞不坠,恰是靠这根线的收放。所以从设计到产品之间的距离,正好就是一个DFM的距离。

一个 DFM的距离可以有多远呢?结构工程师说产品外形限制,密封没法实现,散热肯定做不了;电子工程师说外壳上音频输出孔的位置要改,否则找不到合适的元器 件;塑料零件制造商的工程师说外壳设计成这样,模具结构和动作太复杂,没法生产;机加工零件的工程师说这个特征是倾斜的,刀具进不去,怎么加工;质量工程 师说这个零件无法确定基准面,不能测量尺寸;成本工程师说设计当初估计不足,额外增加了30%成本……所以这个距离可能远到遥不可及。

为了消弭 这段距离,苹果在其著名的工业设计(ID)团队之外,还有一支产品设计(PD)团队。他们为了一根手机天线就会做多套机械结构设计进行论证,分别对应不同 的材料、工艺、成本、性能以及对工业设计的冲击。所有工程结构细节交付给富士康之后,后者只负责整合供应商、安排生产线、制作夹具和工业机器人等,并且甘 愿只赚取较少利润而规避工程开发的风险。仍有大量的工程设计细节问题由苹果常驻富士康的SQE(品控工程师)们现场解决。一台iPhone的驻站SQE可 达百人。这种做法投入巨大,国内厂商一般不会用这种方式。现在你可以大致明白为什么锤子用的是前苹果的ID设计师,也一样找了富士康,却无法顺利量产了。

文行至此目的并不是说要像苹果那样高投入地解决DFM问题,而是引起对DFM的重视和再认识。我的同事 沈靖先生(现任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创新技术总监)曾经是苹果大中华区的资深产品设计师(PD),也曾经和我一样在IDEO工作过。在近20年的跨行业经验 中,他见证了中国制造的三个阶梯。第一层就是廉价“中国制造”阶段的来样加工;第二层是一味崇尚设计;第三层则是开始重视设计与制造的互相促进。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厂家总算从来样加工走到了开始自主设计的阶段。突然所有人都开始谈设计,也重视设计了。但领略了设计之美的那些厂家,大概也都多少领教过类似于锤子的量产之痛,最后要么作死,要么被迫接受折中。

需要正名 的是,DFM并不是设计的敌人。虽然它可能对设计提出类似于“现实照进理想”的约束,但好的DFM是可以为设计做加法的。例如3D打印技术就是用新技术丰 富了设计手段。又例如DFM对材料、特性、形态、色彩、装配方式的跨界运用可以帮助常年从事特定门类的设计师突破雷同化和平庸化的宿命。

但是好的 DFM人才奇缺,国内如此,国外也有断层。在来样加工年代中国本土工程师对外商的设计图纸养成了依赖性,甘心自我沦落成为技术翻译。外资公司的工程师又被 定位为协调员,录用时看重英语能力更甚于技术能力,长此以往工作下来大多现场经验不足。所以好的DFM人才基本上是靠个人自我驱动和个人积累,颇有点可遇 不可求的意思。至于国外,则是因为过去20年生产大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0到40岁的工程师出现了断层。

所以 DFM是一个需要被提上议程的创新课题。高效的产品开发团队通常采用的是ID-PD(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并行方式。在前期就引入可行性设计,把成本和工 艺的限制作为早期决定设计方向的重要依据,而不是放在最后。能够实施并行方式设计的基础是:一是产品设计团队本身具有足够的技术广度和深度,能够自主的做 出技术决定;二是产品设计团队本身深入地参与创意阶段,具有开阔的思路和技术上的创新意识;三是产品设计团队有成熟的供应商体系提供精确的成本信息。

对于像罗永浩一样怀揣着新生代中国制造梦想的企业来说,是时候开始重新认识DFM,并合理规划资源了。产品创新仅仅依靠审美、情怀和营销还是拉不动的。

相关阅读:

无人机这个熊孩子,该管管啦

国产手机市场解读:群雄逐鹿,难成霸主

智能睡眠要火?Sleepace舒派获4400万投资的背后故事

相关资讯
士兰微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分析:一体化战略驱动盈利强劲复苏

士兰微于7月14日正式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区间为2.35亿元至2.75亿元,较上年同期成功逆转亏损态势,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转折。同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达到2.4亿元至2.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90.18%至121.88%,凸显业绩增长的强劲势头。这一积极变化标志着公司在半导体行业的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核音频DSP破局者:Cadence新一代音频处理器如何重构智能音频生态

随着生成式AI音频处理、沉浸式音效和软件定义汽车的快速发展,传统单核DSP已难以满足指数级增长的计算需求。OEM厂商面临多核硬件设计复杂、软件开发周期长的双重压力,尤其是跨核数据同步和资源分配难题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亟需通过底层架构创新实现性能与开发效率的平衡。

350亿美元并购获关键进展 新思科技收购ANSYS通过中国反垄断审查

2025年7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新思科技(Synopsys)收购ANSYS股权案。这项价值350亿美元的交易在获得美国FTC批准后,最终通过中国反垄断审查,标志着全球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工业软件领域最大并购案取得关键进展。

65W+高效能之选:揭秘MPS MP2764如何重塑便携设备电源设计

在追求极致轻薄与强劲性能的便携设备浪潮中,电源管理芯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方案往往在功率密度、效率与复杂功能集成之间难以取舍。MPS芯源系统(NASDAQ: MPWR)近期推出的MP2764升降压充电管理芯片,以其突破性的集成度与灵活架构,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游戏掌机等便携设备提供了高性能、小尺寸的电源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这一行业痛点。

Qorvo联合贸泽发布电机控制技术白皮书,解析BLDC/PMSM设计新方案

2025年7月14日,全球知名电子元器件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联合半导体技术厂商Qorvo共同发布技术电子书《10位专家畅谈电机控制基础》。本书聚焦电机控制设计的核心挑战,集结行业专家对控制方法、能效优化及集成化方案的深度解析。伴随移动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效电机系统已成为工业设计的战略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