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LTE-U与Wi-Fi共存

发布时间:2015-09-1 阅读量:100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目前,智能网络在当代的应用可谓是越来越广泛,现在我爱方案网小编带着大家就深入了解如何实现LTE-U与Wi-Fi共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应行动数据需求的日益成长,美国高通公司(Qualcomm)旗下子公司高通技术公司(QTI)正扩展 LTE 至未授权频谱(LTE-U),并将该技术纳入最新小型基地台解决方案,以及行动装置的射频收发器。QTI并宣布完成空中(OTA)测试,确认在极端负载条件下,未授权频谱内的多个 LTE-U 与 Wi-Fi 存取点可共存。QTI将在MWC 2015介绍旗下最新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多项 LTE-U 展示。

LTE Advanced 拓展至未授权频谱后,有助营运商满足流量增加的需求,同时提升行动宽频服务, LTE-U 可扩充营运商服务,运用还不太拥挤的 5 GHz 未授权频段,再结合多项共存功能,让存取频段的众多使用者和技术能公平分享。

将LTE延伸至未授权频谱的益处包括锚点定于授权频谱能提供可靠且可预期的效能表现、流畅的使用者体验及行动体验、表现优于LTE或Wi-Fi独立应用,支援更大范围与容量,以及增加电信商行动宽频容量。

小型基地台方案整合LTE-U


QTI首度将 LTE-U 纳入小型基地台系统单晶片,以扩大容量及拓展 LTE 网路。小型基地台系统单晶片系列产品 FSM99xx 将支援 LTE-U ,预计于2015后半年上市。 FSM99xx 解决方案整合高通 3G 与 4G 技术,并支援Qualcomm VIVE 802.11ac/n Wi-Fi ,打造功能齐备的小型基地台,发挥绝佳表现同时降低功耗。

此外,QTI还发布首个专 为小型基地台打造的射频解决方案 FTR8950 ,以满足 5 GHz 未授权频段上的 LTE-U 执行和网路侦听需求。QTI最新小型基地台射频收发器延续自 FTR8900 射频晶片,支援数位预矫正(digital pre-distortion)与专属网路侦听等功能。

如何实现LTE-U与Wi-Fi共存

首款商用的LTE-U射频收发器


QTI推出首个无线装置专用射频解决方案 WTR3950 ,满足 LTE-U 在未授权5GHz频段内运作所需,QTI最新的28奈米射频收发器提供先进的元件封装,将于2015下半年起供应商用样品。

WTR3950 设立在支援LTE载波聚合的单晶片射频收发器成功商业化的基础上,并延续QTI在 LTE Advanced 技术射频产品上的地位。 WTR3950 搭配首部单晶片 Cat 6 载波聚合28奈米射频 WTR3925 ,可横跨授权与未授权频谱,支援最高3x20 MHz载波聚合。 WTR3950 亦可在5 GHz频段内,支援最高40 MHz带内连续载波聚合。

成功测试LTE-U与Wi-Fi共存


为发挥 LTE-U 最大效益,必须同时与数十亿现有Wi-Fi装置和谐运作,QTI正努力在系统级整合LTE与Wi-Fi,并善用各种保护功能,确保LTE-U与Wi-Fi 网路间实现最好共存。方便使用者以个人偏好方式连线,营运商亦可统一调配所有可用频谱,进而提升容量。电信商网路配置及营运将更轻松、更具成本效益,消费 者体验也将更流畅。

在圣地牙哥的QTI总部 内,工程师使用多个Wi-Fi存取点及LTE-U小型基地台打造的先进网路部署在未授权5GHz频段内的单一通道内,评估各种情境下的实际表现及干扰。经 过各种仿效极密集无线电条件的测试后,结果显示 LTE-U 表现不仅优于单独使用LTE或Wi-Fi的情况,亦能与Wi-Fi共存。在许多情境下,由于LTE使用未授权频谱的这一有效方式,流量从Wi-Fi转移至 LTE-U后,能够提升Wi-Fi用户的使用性能。

测试情境包括“适应工作周期”并存,以及“先听后送”(LBT)技术,前者适合美国、中国、韩国等采用LTE Release 10及以上国家进行商用LTE-U建置;后者出现在即将问世的LTE标准Release 13工作计画中,预计将定义名为“授权辅助存取”(LAA)的LTE-U版本,适合欧洲及日本等其他地区建置。

QTI将在MWC 2015现场展示 LTE-U 与 Wi-Fi 融合共用案例,并将参与多场采用高通用户测试设备的 LTE-U 现场展示,以及与包括KT等营运商、量测设备制造商Rohde & Schwarz,以及多家基础架构厂商,包括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华为、诺基亚网路、三星等展开合作。

相关文章

Wi-Fi携手LTE,未来会怎样我也不敢想!


小米智能套装中研究ZigBee与Wi-Fi相容特性

无线操控清凉模式:Wi-Fi智能空调控制器方案
相关资讯
韩国半导体出口突破116亿美元:存储芯片涨价与HBM需求推高增长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5月14日发布的《2025年4月ICT进出口趋势》报告,韩国4月信息通信技术(ICT)出口额达1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创下有记录以来4月份的最高值。同期贸易顺差为76.1亿美元,主要得益于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强劲表现。然而,对华、对美两大核心市场的出口增速显著放缓,反映出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深远影响。

半导体周期波动下逆势突围:Silicon Labs Q1财报的技术密码

2025年第一季度,Silicon Labs实现营收1.78亿美元,环比增长9.8%,同比增幅达32%,毛利率稳定维持在55%的高位。尽管运营亏损3200万美元,净亏损收窄至3047万美元(摊薄后每股亏损0.94美元),但其现金流管理与研发投入展现长期战略定力。在当前半导体行业周期性调整背景下,公司通过差异化产品布局,在物联网(IoT)、边缘AI及低功耗连接领域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TDK突破性创新:全球首款8A微型磁珠改写电源EMC设计规则

根据TDK株式会社(TSE:6762)2025年5月官方公告,其最新量产的MPZ1608-PH系列大电流积层贴片磁珠在微型化封装、电流承载能力和高温可靠性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该产品将推动汽车电子和工业设备电源系统的设计革新。

全球封测市场双轴驱动:技术升级与区域重构引领未来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前十大封测厂商合计营收达4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呈现出“成熟领导者稳健、区域新势力崛起”的双轴发展态势。日月光控股(ASE)以185.4亿美元营收稳居榜首,尽管同比微降0.7%,但其规模仍为第二名Amkor(63.2亿美元)的近三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封测企业表现亮眼,长电科技(JCET)和通富微电(TFME)分别以19.3%和5.6%的营收增速位列第三、第四,天水华天(TSHT)则以26%的增速成为前十大厂商中增长最快的企业。

AI驱动下的全球芯片市场巨变:英伟达登顶,传统巨头跌出前十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的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683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5%。这一增长主要由人工智能(AI)相关芯片及高带宽内存(HBM)的旺盛需求推动,而汽车、消费电子和工业领域则因市场需求疲软出现收入下滑。在此背景下,行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英伟达凭借AI芯片的爆发式增长跃居营收榜首,而传统功率与模拟芯片巨头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ST)则跌出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