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中国首款物联网操作系统,MiCO在“满周岁”的时候交上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使用MiCO的企业客户数量已经达到260+,总装机数超过400万,MiCO的开发者数量达到了3000+。除了成绩单上的数据可圈可点,相信更多人记住的是MiCO未来宏伟计划:在不久的将来,MiCO全球的开发者达到100,000,总装机量能够超过10亿。这种“跨数量级”的发展背后,会是MiCO开发者、上海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下简称上海庆科)怎样的一种战略布局呢?
在日前举办的首届MiCO开发者大会上,我们可以读到上海庆科为了实践这一豪迈目标而做的诸多努力,如MiCO 2.0新版本的优化;与上游IC原厂的合作推出MiCOKit系列开发套件;在云端与阿里、苏宁等十五家云平台服务商的连接合作;通过MiCO LAB等进行的开发者社区的开拓与服务等等。与此同时,在业务层面MiCO的策略走向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向垂直领域的深挖。
追溯MiCO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藉由以前的客户积累,在2015年上半年之前上海庆科为MiCO选取了两个重点的垂直市场领域:家电和智能照明,而从下半年起,一个新的目标垂直领域逐渐浮出水面,并在这次MiCO开发者大会上初露峥嵘,这就是“智慧体育”。
巨大的市场
2014年10月,全民健身被提升到国家战略,这让人感到“体育健康的产业风口已至”。在这点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祥晨有更为近距离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全民健身战略的提出,使得在未来的十年当中,体育产业将会是体育事业中的一个主角,但是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当今这个时代,而这个时代是一个物联网时代,所以在产业规划之初,就需要将这一要素考虑在其中——物联网带来的大数据以及基于此形成的智能化。“我觉得这样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物联网带来的智能化,无论是在全民健身,还是体育娱乐,以及体育竞赛中,它都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李祥晨说。
之前为了推进全民健身的发展,国家也曾有巨大的投入。李祥晨举例说,在过去20年中,国家体育总局发展了170多万个社会指导员,指导全民健身活动,而现实中这支庞大的队伍给人们带来的服务却非常有限,缺乏效率。而如果将这个放在物联网的环境下考虑,结果会大不一样。
同时,体育产业的智能化,对于市场上已有的业态也会产生影响。“比如说现在的健身房,它作为一个业态,在中国已经三十年了。我们发现现今健身房的行业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一个是成本过高,二是服务单一,三是增值能力差。” 李祥晨分析说,在这个行业中如果实现了智慧化,比如与庆科合作,通过WiFi模块把所有的健身器以及在健身房里所有的装备全部连接到上网,做到无人值守,根据健身者不同情况开具运动处方,再与储物、空调等环境设施联动,这样估算下来,仅在人工成本的节省上就可达到60%以上。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将意义重大。
巨大的市场,构成了MiCO与智慧体育联姻的基础:经过简便的开发和优化,将体育设施连到网上,将数据接入云端。
沉睡的数据
但是,对于一个完整的物联网生态来说,联网和数据的聚合仅仅是第一步。只有在对海量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有商业价值的服务,这才算是完成了整个产业的闭环。而今天在健身与健康相关的海量数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挑战,这就是数据的“无序”。无怪乎有人断言,非结构化的数据就是垃圾。
李祥晨举了个最直观的例子,目前中国有上百家手环厂,他们每一家手环测量出的数据,都是不一样的,没有标准和精度可言,甚至可以说“全是假的”。“我们和上海庆科的合作,就是想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想打破这样一个局面。” 李祥晨说,“我们希望在MiCO上把所有的数据进行统一化,因为我们的经验可以解决这个集成算法,我们希望把所有的计算变成统一的标准。”
上海庆科创始人及CTO沈建华也赞同李祥晨主任的持同样的观点,他表示体育总局的研究机构以前对于各种运动器材有非常精确的数据分析、计算,做了大量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现在双方可将其中一些数据研究结果,包括一些算法,叠加在MiCO上面,给一些健身器材厂商使用,生产出真正既有高精度,又能够满足物联网要求,能够改善用户体验的产品。“这个确实是超过了我们最初想象范围,后续我们还可以在很多方面开展合作。” 沈建华说。
在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和高精度之后,就可以使得基于数据的对减肥、对慢病的干预更具有针对性,也为在数据后面对接更多的专家服务奠定基础。“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私人教练,可以远程通过移动终端跟你时时刻刻在一起,带着你去锻炼,这个场景会非常有意思。” 李祥晨畅想道。
fOS:一个新的开端
有关数据标准化的实施方案,上海庆科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思路是,在MiCO操作系统里面,再做一层中间件,通过这个中间件来打通健身和健康领域的数据的计算,在这个垂直的行业完成基于MiCO的设备整合。
为此,李祥晨代表国家体育总局牵头做了一个中国健身产业技术战略联盟,联盟中目前吸纳了80多家企业,通过联盟来促进企业之间合作和标准的贯彻和实施。
联盟成员之一的北京知康优美,按照上述的思路开发出了基于MiCO的首个健康操作系统fOS,它在MiCO上加入中间件层,包括设备控制证书、健全的数据整理等控制层面的技术以及健康算法等核心科技。fOS不仅在健康动作识别以及能耗分析的算法上能达到95%以上的高精度,更能做到产品的快速迭代。此外,fOS与自身的云服务——知康云上有开放的接口,能够与第三方的APP和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上的互通和对接,利用云上的深度学习功能,有效地调整fOS各种算法里面的参数。
fOS的出现,无疑代表了MiCO早垂直领域发展的新思路,fOS在可穿戴、健身健康设备上的广泛采用,以及衍生出更多健身健康增值服务,实际上也是加速了MiCO装机量的快速增长。
跑伴儿:单品驾到
在首届MiCO开发者大会上,基于fOS的健康健身设备已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如跑伴儿智能跑步机。
“我们通过调研跟消费者去做大量互动,发现跑步等健身运动比较枯燥,需要有专业的导师给予指导, 有互联网交互,并且起到督促的功能。”跑伴儿CEO曹芳芳表示,“作为新一代智能跑步机,跑伴儿基于fOS系统研发,可以通过人在跑步机上的步态自动识别跑步的人,再根据人的身高、体重还有步态实现对人体卡路里、脂肪、糖的消耗量的监测与计算。这样就能够随时采集个人的数据,并传到云端服务器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加上智能算法的帮助,从而提供个性化智能跑步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物联网给体育产业和消费者带来的意义所在。”
跑伴儿希望让用户懂得,健身设备的智能化,并不是装上一个WiFi模块将数据连接到云端并与手机互动这样简单,它必须能够在硬件上实现硬件、软件、服务的有效闭环,这才能够给用户带来意想不到的新鲜体验。
至此,我们看以看到,在智慧体育的市场上,MiCO可以算是初战告捷,一个在垂直领域市场攻城略地的策略思路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以数据的标准化为基础,以MiCO为载体,串联起物联网价值链从硬件到云端再到服务的闭环。MiCO未来还会在哪个领域复制这个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大数据时代,物联网该如何靠近消费者?
芯片企业链接物联网:低成本,多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