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或许并没有可穿戴设备的一席之地

发布时间:2015-11-30 阅读量:69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这篇文章有些标题党了。在某些方面看来,可穿戴设备,比如现在的智能手表之类的各种东西。确实会给我们提供比一般设备更加方便、完美的体验,但仅仅是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或许更多时候,智能手机仍将是一切的中心。

最近我感觉到,在关于用户体验和需求的讨论中有一个需求几乎从来没有被提及过,但是经过仔细的思考,我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随时随地用一台设备完成所有事”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对一个万能工具的追求。鉴于我并没有见到任何人专门提到过这个概念并给它一个定义,我决定在这篇文章里将这种需求命名为“AIO”(All in One)需求。
 
有一句话说万能工具的效率永远比不上专用工具。但是至少在个人消费数码领域,这句话完全不使用。在数码产品的发展史上,除去那些供发烧友把玩的小众产品,大众消费设备的功能集成度从来都是越来越高的。以智能手机为例,我将目前的智能手机的功能分成传统手机功能、照相摄像、互联网娱乐三大块,其实这三大块还可以细分出许多小块,比如电话、短信、游戏、影音、阅读、社交……等等等等,回顾科技产品的发展史,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几乎所有功能曾经都是由对应的专用设备完成的。比如掌上游戏曾是NDS、PSP、GBA等掌机的天下,影音娱乐则由形形色色的随身听、MP3和MP4完成。如果“书”也是一种专用设备的话,阅读则曾经全是由书来完成的。曾经的大哥大只能用来打电话,而短信的部分功能则可以由BP机承担。而现在,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到了这一个手掌大的设备里。并且它能把这些功能的每一项都做得比之前的那些东西有效率。因此,智能手机才能如飓风一般席卷全球,成为无数人生活中极其重要的角色。
 
或许从那个时代的跨越而来的我们并不能真正清楚的意识到这个需求有多强大。但是就像俗话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我们再试着体验过去的时光,就会明白要用2台及以上的设备才能处理完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事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麻烦。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下载好了期待已久的PSP独占游戏,满心欢喜的登上去另一个城市的长途汽车,打算在旅途中好好享受游戏的快乐。可是没玩几分钟,我的手机就震了起来,我不得不暂停游戏,将手机从兜里拿出来,回复了一条(或者几条)微信之后,好不容易抱起PSP继续玩,却再次被回复的微信打断,汽车的颠簸和身上带的行李让我不可能有条件同时把手机和PSP都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我要么狠心忽略掉所有的手机消息,要么不断重复着将手机拿出、放回衣兜的动作。MP3和MP4给我的感觉也是一样的。我曾经想让以前的一个ipod nano继续担任音频播放器的任务,但是在听到暂时不想听的歌的时候还要将手机放下,拿出播放器来换歌这样的动作绝对是对用户体验的毁灭性打击。
 
所以想到这一点之后再去看看科技产品的进化史,很多事情都变得自然:为什么数码摄影会取代胶卷摄影?因为内置存储器和越来越清晰艳丽的屏幕已经完全做到了胶卷和实体照片能做到的事。而且他们不需要额外的设备。为什么唱片工业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因为用户已经随时随地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并且听到自己想听的音乐,而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光盘和读盘设备。为什么PC日渐式微而智能手机蒸蒸日上?因为对于大多数用户的需求来说,智能手机已经可以给他们提供PC能给他们提供的一切服务。而且智能手机更便携。
 
说了这么久,我们终于可以开始谈谈这篇文章本来要说的东西:可穿戴设备。好吧,其实我要说的就是智能手表。我无法预测很远的将来会不会有什么黑科技被发明出来,但我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所有的可穿戴设备都无法做到完美的满足一个普通用户的所有日常需求。
 
制约的因素多种多样:本身的产品形态决定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的重度交互、屏幕太小使得信息处理的效率极大的降低、目前的电池技术所限导致设备的续航无法令人满意等等。即使它们能开发出再多的心率检测、血压检测、xx检测这样的花边功能,仍然无法解决这个产品形态本身在使用体验方面存在的天然壁垒,而这一切都决定了在现有、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可以肯定是永远)里,现在这种形态的可穿戴设备都无法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全部日常需求,也无法成为大部分人生活的核心工具。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的智能手表大多有自知之明的将自己定位为手机的辅助工具。或许在短暂的新鲜感、爆发期过去后,现在这种样子的可穿戴设备就将成为历史中一朵不大不小的浪花,渐渐被人遗忘。
 
我们不妨就假设这个AIO需求会在极大程度上会主导用户的购买选择。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可穿戴设备无法为自己赢得满足AIO需求的机会。而智能手机可以,甚至PC也可以。
 
目前的智能手机还受制于很多因素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发热,例如续航,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些因素都能得到改善,甚至可以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解决。甚至连现在可穿戴设备引以为傲的这些花边功能,我也看不到智能手机做不到它们的理由。现在home键早已集成了指纹识别,谁会知道如果传感器的精度提高到了某一个临界点,home键,甚至整个手机的机身不会拥有心率检测的功能?一旦手机拥有了这种检测能力——比如整个外壳都布满传感器,可以感受并识别出心脏鼓出血液造成的最微小的皮肤的起伏,这听起来也没有那么黑科技吧?——不会时常运动的人就完全不需要再为了心率检测这个功能而买一台智能手表了(智能手表真的不会阻碍运动吗)。就更不用说计步器这样的功能了,GPS配合加速度传感器,只要手机想,即使是现在也可以做得完全不输于这些智能手表。
 
所以我觉得PC不会衰亡的,手机也不会。这两样东西会成为我们未来数字生活的核心,陪伴我们很久很久。它们的形态或许会有变化,但精神不灭。因为它们都能满足AIO需求。PC的销量已经在衰落?那是因为它已经够普及了。如果所有人都拥有了一台pc并且不打算购置新机器,那PC的销量将会为0,但那时你能说pc灭亡了吗?在智能手机的衬托下,现在的普通笔记本和台式机已经显得太笨太重,但它仍然有它的优势:与手机相比完美的显示效果。并且在对配置、质量需求极高的专业领域,PC的销量仍然不差,Mac的销量逆势而涨和微软新的SurfaceBook一经开启预定就全线售罄就是一个证明。如果新技术让PC变得更轻更薄的同时还能满足更强劲的需求——它一定会的,那PC的市场还大有可挖。而智能手机,它大小刚好,性能不差,非常便携,不会改变使用者的外貌,拿得起放得下,仍有极大发展空间,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的一种产品。也是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智能生活中心的一件。
 
可穿戴设备呢?我们回头看看标题,未来数字生活的舞台上或许确实没有它的位置,但我想它也不会消亡,当可穿戴设备继续发展下去。我相信它会发生一个彻彻底底的改变:它会消失。当然不是真的消失,而是会隐藏起来,让所有人都注意不到它的存在。让一个非核心的设备产生过多的存在感,可能会让用户感到迷茫,分散人们本来就很宝贵的精力。但如果它彻底退居幕后,默默完成自己的使命,就能够在给予使用者最大帮助的同时避免对其的干扰。或许将来的衣服看起来还是一件衣服,但内层会布满细密的传感器,它小到不会影响衣服的外观和质感,又强大到能准确的测出你身体的一切数据。然后将它们传递至你的手机或者电脑来进一步的处理,或者想点别的办法直接告诉你。围绕在“可穿戴设备”这个词周围神性的光芒将会消失,它将变得与空气和水一样普通。无时无刻的照顾着我们,却又不为我们所知。
 
是的,这就是我所相信的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资讯
行业观察:三星押注HBM3E量产抢占AI芯片供应链先机

随着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高带宽内存(HBM)技术成为全球半导体巨头的必争之地。据韩国权威科技媒体ZDNet Korea披露,三星电子于2025年2月启动12层堆叠HBM3E内存的量产计划,试图通过超前布局争夺英伟达的AI芯片订单。然而,由于该产品尚未通过英伟达的质量认证,三星当前面临库存积压与市场窗口期缩短的双重挑战。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Q1深度分析:复苏动能释放,双线竞争格局显现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延续了自2024年以来的复苏态势,出货量同比增长9%至6870万部,连续五个季度实现正增长。这一增长得益于多重因素:

工业4.0核心引擎:HPM5E00如何破解高实时性与成本控制双重难题?

随着工业控制系统向智能化、高集成化方向演进,国产MCU在实时通信、算力效率及成本控制等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先楫半导体推出的HPM5E00系列,凭借480MHz主频、EtherCAT协议深度集成及运动控制优化设计,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国产替代的标杆产品.该系列不仅延续了HPM6E00的高算力基因,更通过低功耗架构与紧凑封装实现三大技术升级,为工控、机器人等场景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技术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贸泽电子发布智慧农业全景解决方案

在全球人口突破85亿的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战略重点。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与电子元器件供应商,贸泽电子近日推出农业资源中心,系统性整合物联网(IoT)、人工智能与卫星遥感技术,为现代农业提供从数据采集到决策优化的全链条技术支持。

国产替代加速下的竞争格局:VEML4031X00与TI/Intersil的全面技术对标

2025年5月7日,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宣布推出全球首款符合AEC-Q100标准的矩形环境光传感器VEML4031X00,其采用4.38 mm×1.45 mm超薄表贴封装,厚度仅0.6 mm,专为汽车无边框中控显示器等空间受限场景设计。该产品集成环境光(ALS)与高灵敏度红外光电二极管,光谱响应范围0 lx至172,000 lx,解决了传统传感器在深色盖玻片后灵敏度不足的行业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