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智能化控制电饭煲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15-12-15 阅读量:158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IM900A的全自动电饭煲设计方案,专门针对普通电饭煲不便远程控制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电饭煲的远程控制,形成了快捷、智能、及时的煮饭模式。

对普通电饭煲进行了机械机构的优化改进,采用短息和GPRS技术实现STM32F103单片机与用户手机远程通信,STM32F103单片机根据用户指令控制电饭煲从取米到煮饭的全自动化过程,实时检测电饭煲的工作状态并智能报警。

现在的电饭煲正在向集煮饭、煲汤、保温于一体的方向发展,虽现在的电饭煲有预约煮饭功能,但由于预约时间过长而影响了米的口感,本文设计的全自动电饭煲融合嵌入式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不仅实现了煮饭的远程智能化控制,同时保证了煮饭的良好口感。

1 全自动电饭煲的工作原理

设计的电饭煲在未工作时处于待机状态,当SIM900A模块接收到用户手机发来的短信或GPRS的控制指令后,将指令发送到 STM32F103单片机,单片机对指令进行解析,然后控制电饭煲自动漏米、淘米、煮饭的整个过程,并且实时采用温度传感器检测电饭煲的工作温度,同时能够根据电饭煲的工作状态智能报警,保证了电饭煲的可靠稳定工作,系统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总体设计图

2 机械结构设计

本系统对普通电饭煲进行全新机械结构改进,从储米器、淘米机构、煮饭器等3方面进行设计,具体如图2所示。

图2:全自动电饭煲机械构图

装置的顶端为储米器,一次性最大可储存5 kg的米量。压力传感器可精确地测出所需煮饭的米量,由电磁阀控制米和水的进出,淘米机构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进行淘米操作,淘洗结束后,将米和适量的水送入煮饭器,然后由传送带将煮饭器从空闲位置运送到指定的工作位置进行煮饭,同时机械手在电机的带动下将电饭煲锅盖自动放置到煮饭器上,装置在单片机的控制下自动完成。

3 硬件电路设计

装置的硬件电路由主控电路、SIM900A无线通信电路、传感器电路、继电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电源电路、报警电路等构成,硬件电路如图3所示。

图3:硬件电路结构图

主控电路芯片应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存储速度快等特点。本电路以ARM内核的32位单片机STM32F103作为控制核心,其工作温度范围广,具有7个定时器和9种通信接口;自带7通道DMA控制器,并内置2个12位的A/D模数转换器。

SIM900A无线数据通讯电路的工作频段是EGSM900和DSC1800,工作温度范围为-30~+80℃,其具有省电、传输速率快、支持分组广播控制通道、支持实时时钟、支持软件控制RTS/CTS硬件流控等特点。本设计中的SIM900A用于接收手机发来的短信或GPRS控制指令,然后将指令传输给STM32F103芯片,从而实现了电饭煲的远程控制,SIM900A与控制器的连接如图4所示。

图4:SIM900A与STM32F103 电路连接图

继电器主要用于控制电磁阀的断开和导通、电饭煲总电源的关断,其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

图5:继电器电路图

4 软件设计


4.1 主程序软件

系统的软件控制流程为:SIM900A无线通讯模块接收到外来短信或CPRS指令后,将指令发送给STM32F103主控芯片,然后启动电饭煲系统并实时监测工作温度,同时系统根据工作状态智能报警,STM32F103控制电饭煲实现自动漏米、淘米、煮饭等功能,主程序流程如图6所示。

图6:主程序流程图

4.2 漏米器的软件设计

STM32F103接收SIM900A无线通讯模块发出的指令:假如n个人吃饭所需米量为m1;此时启动漏米器的程序并初始化,测得初始化储米器的米量为 m2;再将数据发送到控制核心进行计算得出差额米量m3=m2-m1,再使漏米器继续漏米并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储米器中米的重量m4,当m3=m4时关闭储米器开关,返回子程序中的m2和m4值,并结束程序,漏米器的流程如图7所示。

图7:漏米器的软件流程图


推荐阅读:

高效闪光灯LED驱动器设计方案
太阳能路灯充放电自动监测系统方案
基于开源软件的智能家居系统方案

相关资讯
明日之星汇聚上海,IC独角兽亮相第106届中国电子展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将于11月5日至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4、N5馆盛大启幕

贸泽电子Mouser Talks Tech专访FIRST®创始人Dean Kamen

在这场独家专访中,Kamen深入探讨了FIRST在激发学生热情,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领域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贸泽推出全新安全资源中心 为设计工程师提供数字防御知识

生成式AI正通过大规模制造个性化、语法准确而且符合情境的攻击来重塑网络钓鱼格局。

氮化镓如何重塑电机控制格局:效率、密度与响应的全面突破

本文将分析氮化镓在电机控制方案中的核心优势,揭示其如何通过提升效率,减小体积等方式,为电机驱动系统带来质的飞跃。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