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供电?这是最酷炫的“可穿戴设备”了

发布时间:2015-12-16 阅读量:88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据报道,来自麻省理工学院、马萨诸塞眼耳医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哺乳动物内耳充满离子的小室产生的电压驱动神经信号能给植入的电子设备供电,而且不会损害听力。植入内耳的设备还可用来监控生物活动,作为一款自给自足的“可穿戴设备”,这是够酷炫的了~

植入内耳的设备可用来监控生物活动,比如听到声音、平衡失调或对治疗的反应。最终,植入设备本身可发展成一种治疗手段。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用耳朵供电?这是最酷炫的“可穿戴设备”了
 
“60年前我们就知道有一种‘电池’对听力非常重要,但没人会用它给电器供电。”马萨诸塞眼耳医院耳外科医生康斯坦尼亚·斯坦科维奇说。  

耳朵能把机械压力——耳膜的振动——转换为大脑可处理的电信号,而生物电池是信号电流的电源。电池室位于内耳一个叫做耳蜗的地方,由一层膜隔开,这里一些细胞已经特化成专用的离子泵。膜的另一边是不平衡的钾、钠离子,结合这些细胞泵的特殊排列形式,就产生了电压。虽然此处电压是体内最高的(至少对单个细胞而言),但仍然非常低,而且为了不扰乱听力,可用电流只能占其很小一部分。

麻省理工学院微系统技术实验室研究员安纳萨·钱德拉卡珊小组开发的低功率芯片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还在芯片上装了一种超低功率无线发射器,以获得所检测的数据。由于生物电池的电压不稳定,芯片上还装了电源转换线路,就像一般电子设备电源线两端的盒式转换器,能逐渐充电。充电时间一般为40秒到4分钟,就能给发射器供电。信号频率本身就指示了内耳的电化性质。
用耳朵供电?这是最酷炫的“可穿戴设备”了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豚鼠内耳生物电池膜的两边植入了电极,并将低功率芯片与电极相连。芯片留在豚鼠体外,但它非常小,足以放入中耳腔内。植入电极设备后,豚鼠在听力测试中反应正常,该设备也能以无线方式传输数据,报告耳朵和外部接收器的化学情况。

凯斯西储大学耳鼻喉系董事长克利夫·梅杰利恩说,这项研究有三种可能的应用:耳蜗植入、诊断疾病及作为植入式助听器。用耳蜗本身的低压产生电流,这就让它变成了一种电源,给植入耳蜗的电子设备供电。此外,如果能检测出各种疾病状态下的电压,基于这种电流输出偏差,可能开发出一种诊断计算方法。

推荐阅读:

勤快又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案

可穿戴设备方案——健康领域的新宠儿

百度无人车实现自驾,BAT中为何百度先做无人车?

相关资讯
明日之星汇聚上海,IC独角兽亮相第106届中国电子展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将于11月5日至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4、N5馆盛大启幕

贸泽电子Mouser Talks Tech专访FIRST®创始人Dean Kamen

在这场独家专访中,Kamen深入探讨了FIRST在激发学生热情,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领域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贸泽推出全新安全资源中心 为设计工程师提供数字防御知识

生成式AI正通过大规模制造个性化、语法准确而且符合情境的攻击来重塑网络钓鱼格局。

氮化镓如何重塑电机控制格局:效率、密度与响应的全面突破

本文将分析氮化镓在电机控制方案中的核心优势,揭示其如何通过提升效率,减小体积等方式,为电机驱动系统带来质的飞跃。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