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果真的要追溯起来,事情的起源应该要从小编买了一台微星的游戏本开始。这台游戏本价格亲民,造型酷炫,配置发烧,但较高性价比换来的代价就是小毛病不断。从散热不够足到屏幕漏光;甚至前几天小编的笔记本风扇突然开始发出奇怪的噪音,在有强迫症的小编强行忍受了这台电脑几个小时之后,它终于突破了我的极限,我决定对它痛下杀手。
咳咳,放错图了
或许有读者看到那两个被拆下来的风扇已经猜到了这篇文章想要讲什么。没错。小编今天想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聊聊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改造。
可能很多人对这目前数码设备的散热瓶颈并没有直观的认识。但这个问题其实已经非常明显。如果电脑厂商讨巧的将所有发热部位都避开了人手操作电脑时经常接触的部位的话,很多人可能直到有一天灰尘将散热口完全堵死了,CPU因为过热经常性降频,才会意识到电脑可能哪里出了问题。但很可能又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到底是哪里有问题,也无计可施。
不仅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如成本考虑和电脑类型定位等,很多电脑出厂时设计的散热模块就不足以支持内部部件的散热。而今天小编就会以自己的电脑为基础,为大家比较详细的讲解一下如何对笔记本的散热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修复和改造。这篇文章会以小编的GE62为范例来进行讲解,但同时也会提及一些小编以前用过及见过的电脑,这些电脑的模板种类基本涵盖了所有的类型,因此本文是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注意是一定的普适性。尤其是关于拆机的部分。如果你想要拆机却不确定自己的笔记本是否适用于小编讲述的方法。请在网上搜寻对应你电脑型号的拆机教程或者咨询专业人员。
小编的GE62,本次故事的主角
小编其实依然还是很喜爱它的,一直在告诫自己不要随便拆它,万一搞坏什么部件就不好玩了。如果换一个人,可能噪音之类这种不怎么会影响使用的小毛病忍忍就算了。就连小编一开始也打算忍。但,小编毕竟是从四五岁开始拆电器又有强迫症的人啊。怎么管得住这一双贱手忍了半天之后,小编终于实在是忍不住了,决定将它大卸八块。
一般笔记本拆机方法
大多数的笔记本并没有在阻止用户将其拆开上花太多功夫。在背部可以轻易的找到所有螺丝,如下图所示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会有一两颗螺丝是会被贴纸覆盖的,厂商以此作为判断用户有没有自行拆卸机器,以决定是否继续提供保修的依据,如果你的电脑仍在保修期内并且十分在意保修,在拆开这些纸条前请慎重考虑,另外有光驱的电脑一般会有一颗螺丝是用来固定光驱的,在上图中是红色箭头所指的那一个。
卸下所有螺钉后,电脑的D面和主体仍会由一圈卡扣维持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此时拆开已比较容易,只要小心地用指甲或螺丝刀(容易划坏机体)试探,一般会有几个部位是结合不紧密的,从此处发力,多试几次,就可以有惊无险的拆下后盖。
这种类型的电脑,要更换任何部件都必须将D面完全拆下。但也有一种设计风格是将硬盘、内存等有可能会需要更换的部件放在外面,如下图。
上面这台戴尔就是为内存和无线网卡单独做了一个盖子,要更换这两个部件的话,只要卸下黄框右侧的两个螺钉就可以了。
不过!我们要知道,厂商这么做是有原因的。特地为这几个部件单开一个小盖子,就是因为除了这个部件外其他所有的东西要取出来都非常麻烦,大部分情况下采用这种设计的电脑如果想要将主板和风扇拿出来,需要将底部的所有螺丝卸下之后,再从上方入手,将键盘和C面保护盖拆下,最后才能从C面取出这两样东西,整个过程极其复杂,绝非一两句可以说清,如果你的笔记本不幸是这种结构,小编只能表示很遗憾。请寻找对应你机型的专门拆机教程吧。
散热关键之一:风扇
风扇是整个体系中相对比较容易改造的部分,也是最常出问题的部分。GE62的内部结构如下:
散热设施
跟散热密切相关的部位都在图中标示出来了。其中1和4就是两台风扇。依笔者的经验来看,在散热的过程中风扇本身是很少出问题的,但风扇的另一个组件:出风口却经常出问题。
清灰
现在电脑散热口每片间的缝隙一般都会被设置在合适的宽度,既不易让外部的异物进入,也不易让灰尘卡在缝隙间导致出风口堵塞。但实际上,即使出风口的设计再合理,间距控制得再完美,在长时间使用之后这里是不可能能避免积累灰尘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空气质量下=_=

图中密密麻麻的铁片是最容易积灰的地方
所以如果你的电脑刚买来的时候跑嘛嘛爽吃嘛嘛香,用了一段时间后却越来越卡,而且是间歇性的卡顿,一般都是因为风扇的出风口被堵塞,散热的速度跟不上CPU发热的速度,CPU温度飙升触发过热降频。导致一时间非常的卡。此时,在拆开电脑后只要想办法将风扇的散热口单独拆下来,将积累其上的灰尘洗掉、晾干,再原样装回去,电脑就能疾跑如初了。
改造
说到这里本次教程的重点来了!风扇清灰的步骤实际上是大部分人都很容易完成的,但那样最多只能将电脑的散热能力拉回到最初的状态。而如果你对电脑本身的散热能力就不满意。又想要挑战一下自己的动手能力,就看看下面的改造建议吧,诚然,使用外置散热器和散热底座等也是一种方便的解决手段,但如果必须要依赖外设才能好好使用,还要个笔记本干啥呢?在不更改外观的情况下增强笔记本的散热,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首先我们不妨观察一下风扇本身,也许能有提升的空间。大致有三个方向可以考虑。其实也是与任何风扇的出风量都有关系的三点:扇叶的宽度、扇叶的长度和转速。
如果风扇的扇叶能很轻松的拆下来。不妨试试在淘宝上找找尺寸更大的风扇,向上图中小编电脑的风扇,在周围留出了很大的空隙,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空气流通的方便,因此不能将其完全堵死,如有条件进行一些微调,说不定效果会好一些,不过应该无法有太大的改善,事实上,笔记本内的结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对于结构进行直接的更改很少能收获大的成效,但如果能在尽量多的地方多进行积累,积少成多也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
不过如果笔记本的主板支持转速调节,提高风扇的转速是一个一定有效的办法。并且不用改动硬件,只用软件就能实现,只需要注意一下转速不要设的太高影响了风扇的使用寿命就好了。
散热关键之二:散热硅脂和液金
这点是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的,笔记本在出厂时一般都会在CPU和散热片之间涂上适量的散热硅脂,以免平面间有缝隙影响传热的效率,但凡事总有意外……小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第一次拆开笔记本后小编顺手在CPU的散热片附近涂了一圈硅脂,本来没报任何希望的,只是一点近似强迫症的行为,没想到!这么一涂CPU的满载温度硬生生的降了将近10度!当时小编只有四个字:惊了个呆。
黄圈里这些像泥巴(呃……)一样的东西就是小编随手涂上去的散热硅脂
当时小编兴奋之余留下的截图,在涂硅脂之前开睿频是会超过95度触发降频的
实际上流水线上难免有点小误差,有可能轮到我的机器的时候,硅脂的量刚好不够了,缝隙也没有合的很严密。因此大家不妨也顺手在自己电脑的CPU散热片周围涂上一圈。说不定有奇效。如果你敢把整个散热片也拆下来,把硅胶直接涂在CPU和散热片之间,理论上效果会更好。当然,就和热管一样,硅脂也不是越多越好的。薄薄一层,确保两个平面之间能没有什么空隙就行。
液金也是一种跟硅脂发挥相同作用的物体。传说效果会比硅脂好很多,如果大家换了硅脂后温度有所下降,但仍不够满意,可以试试换上液金。
淘宝上卖的液金
散热关键之三:热管
上面散热设施图中的2和3就是整台电脑中发热最高的两个部位:2是CPU,3是显卡的GPU(当然现在它们都被埋在铜管和散热片底下),出于整体设计的考虑,大部分电脑都不会将CPU和GPU(如果有)放在最靠近风扇的地方。因此单靠空气传导热量的话,效率是完全不够的。铜管应运而生。这些铜管并不是纯粹的铜构成的,它们的内管壁上有一些吸液芯,并且里面有一种特殊的液体,这种液体的沸点很低,在遇到热量时会快速蒸发,在微小的压力差下,带着热量向较冷的那一头流动。而在较冷的那一头会重新凝结成液体,被吸液芯吸收后利用毛细原理流回较热的一端,再重新蒸发。这样循环往复,加快热量在管壁上的流动。依靠这样的设计,从CPU上散发出来的热量可以迅速的被传导至风扇,然后被吹出电脑去。原理大致像下面这个图的标示一样。
由于笔记本内部的结构一般都很紧凑,尤其是14寸及14寸以下的机型,内部空间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因此额外添加热管的机会是基本没有的。但如果笔记本采用了14寸以上或无光驱的设计,内部可能会留有一定的额外空间,为自行添加热管打下基础。而一旦成功添加了额外的热管,效果是相当可观的。
值得注意的是热管也有几种不同的等级和结构,传热效率是不同的,因此如果要动手改造热管的部分,一定要注意,尽量买最好的热管,并且,自行对热管进行弯折,有可能导致弯折处的结构被破坏,降低散热效率。所以热管的长度一定要注意。
考虑了这些之后,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添加热管了。
比如小编的GE62,虽然微星给CPU这头的风扇配备了两根热管,但实际上只有1号热管是真正用来给CPU散热的。出于不可知的原因2号热管也被分配给了GPU。一般的电脑并不会这样设计,如果CPU风扇只需要一根铜管导热,就只会给CPU风扇分配一根热管。而当笔记本取消光驱或尺寸大于14寸时,内部将会有一些富余的空间。因此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升级的可能。
如果这张图中的其他结构不变。而只有1号热管的话,可以考虑再加装一根,加装热管要考虑如下几点:
1:尽量不要弯折热管,原因前面已经说过,很容易破坏内部的结构导致传热受阻。
2:热管不是越多越好。要考虑到风扇的散热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热管太多导致热量太快的传递过来,而风扇无法散热出去,则会在热管的中部形成新的热源,干扰热量的传递,使温度不减反增。一般来说,增加一根热管是比较适宜的选择。如果发现增加热管后待机温度降低而高负载时温度反而升高,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可以考虑设法增大满载时风扇的转速。一个比较普适的避免这个现象的方法是:不要让新热管的路线与旧热管发生交叉。
3:考虑到以上两点后,将热管从cpu部分引导至风扇部分,只要铜管与部件表面有贴合接触,就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
如上图中的部分,如果没有2号热管,可考虑增加一根热管,从CPU处直线引向风扇,如红色箭头所示。
当然,上面提供的只是一些思路。各位DIYer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属于自己的改进,如果您有更好的方式,欢迎在文章底部评论告诉小编,小编将会将精彩的回复内容添加到文章正文中~
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早已发现……小编老早早早就偏题了。没错啊!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如何毁掉一台电脑,讲了这么半天,净教你修电脑了,这怎么行!所以小编的风扇有噪音了,到底是怎么搞定的?
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