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4 阅读量:100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鉴于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工作电压仅为3V,通过全桥整流将220V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在全桥上的电压降约为1.8V,只驱动 一只发光二极管工作的电能 利用效率仅为60%.必须把3只以上发光二极管串联起来工作,才能使总的电能利用效率超过80%.
根据3基色合成白光原理,将红、绿、蓝3只1W大功率发光二极管串联起来工作,就可以获得相当于3W发白光的LED所达到的亮度 。同时还可以组合出6种彩色光线,满足人们对变换彩光的喜好。为了避免电能浪费,使用市电做LED驱动电源 应采用电容器做降压限流元件。
用洗衣机电机所配的常规4.7μ/AC400V电容器做降压限流元件可提供325mA工作电流,正好与1W大功率LED额定工作电流相同。购买红、绿、蓝3只1W大功率LED共需20元,比购买1只3W 发白光的LED贵5元。但3W大功率LED的工作电流是1W大功率LDE的3倍,需要使用容量为14μ的电容器做降压限流元件,而购买1只 14μ/AC400V电容器比购买1只4.7μ/400V电容器又要高出5元,综合成本并不合算。
1W大功率LED的实用驱动电源见附图,其中:C3电容的主要作用是在刚接通220V市电时防止可能产出的瞬间大电流通过LED使其受到损坏,VS1可控硅则是防止负载开路时在C3两端产生高压使其严重发热爆炸。VDS1触发二极管的转折电压为30V~40V,正常状况下C3两端电压不超过10V,VDS1一直截止,VS1也截止。只有在负载电路断掉或LED内部开路情况下,C3两端电压刚升到30V~40V时VS1才即刻导通并维持导通状态。排除故障重新接通电源,VS1即自动恢复截止状态。
如果只要求3只大功率LED一起发光,电源驱动电路中的VT1~VT9和R3~R9可全部不用。该部分电路专门为控制红、绿、蓝3只LDE的发光状态而设计,A、B、C三端悬空或接到直流负端相对中点上,VT1、VT4、VT7~VT9截止,VT2、 VT3、VT5、VT6导通,LED2和LED3分别被VT2和VT3短路,只有LED1工作发光。
单独将B端接到直流正端,将使VT8导通,VT5和VT2随之截止,LED2工作发光。单独将C端接到直流正端,将使VT9导通,VT6和VT3随之截止,LED3工作发光。与此同时,B端或C端接到直流正端,都可使VT4导通、VT1随之导通,LED1被VT1短路不工作。但将A端接到直流正端,将使VT7导通,强制让BG4截止,VT1随之截止,LED1工作发光。这样,无论A、B、C三端处于何种状态,总有至少一只发光管工作。而通过对加在A、B、C三端上的电平控制,就可以使3只发光按照需要的组合进行发光。
A、B、C三端上的电平可以采用普通开关 进行控制,也可以使用3只D触发器和一只按键来实现循环变换。当然还可以把6只LED串联起来工作,用专门的彩灯控制IC来实现动态变化。
推荐阅读:
1000W大功率电源方案:滤波电路设计
大功率应用的高能效电源设计方案
大功率LED封装的常用关键技术和结构形式
士兰微于7月14日正式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区间为2.35亿元至2.75亿元,较上年同期成功逆转亏损态势,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转折。同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达到2.4亿元至2.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90.18%至121.88%,凸显业绩增长的强劲势头。这一积极变化标志着公司在半导体行业的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生成式AI音频处理、沉浸式音效和软件定义汽车的快速发展,传统单核DSP已难以满足指数级增长的计算需求。OEM厂商面临多核硬件设计复杂、软件开发周期长的双重压力,尤其是跨核数据同步和资源分配难题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亟需通过底层架构创新实现性能与开发效率的平衡。
2025年7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新思科技(Synopsys)收购ANSYS股权案。这项价值350亿美元的交易在获得美国FTC批准后,最终通过中国反垄断审查,标志着全球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工业软件领域最大并购案取得关键进展。
在追求极致轻薄与强劲性能的便携设备浪潮中,电源管理芯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方案往往在功率密度、效率与复杂功能集成之间难以取舍。MPS芯源系统(NASDAQ: MPWR)近期推出的MP2764升降压充电管理芯片,以其突破性的集成度与灵活架构,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游戏掌机等便携设备提供了高性能、小尺寸的电源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这一行业痛点。
2025年7月14日,全球知名电子元器件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联合半导体技术厂商Qorvo共同发布技术电子书《10位专家畅谈电机控制基础》。本书聚焦电机控制设计的核心挑战,集结行业专家对控制方法、能效优化及集成化方案的深度解析。伴随移动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效电机系统已成为工业设计的战略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