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锂离子电池的过温度保护

发布时间:2016-01-14 阅读量:220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从设计习惯和认证测试角度来看,客户更多的是关注电压的监测和保护,而忽视被动保护器件的过温度保护性能,它们采用两套 IC+Mos 主动保护方案和 NTC 温度监测。但这样的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性,本文试从实际使用角度略谈一二。

在众多锂离子保护方案中,多级保护方案一直被广泛采用,以获得锂离子电池的高安全性。通常多级保护均包含主动和被动保护方案,控制的基本参数大多是电压、电流和温度。近年来,由于能量密度的提升受限,为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因此快速充电迅速普及。从设计习惯和认证测试角度来看,客户往往更关注电压的监测和保护,而忽视之前较多采用的被动保护器件,如 PTC 和 MHP-TA 等过温度保护性能,它们采用两套 IC+Mos 主动保护方案和 NTC 温度监测。这样的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性,业界尚有争论。本文试从实际使用角度略谈一二。

如下图所示,锂离子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采用陈化等机制,会将部分缺陷产品提前暴露出来,使得投入市场的产品具有相对较低的瞬时失效率。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或者循环次数的增加,锂离子电池由于化学反应和应力等因素,内部材料开始老化,直观的表现为容量衰减、体积增大膨涨及内阻增高。

图:“浴盆”曲线

在电池寿命的末期,电池的内阻可能出现异常升高,此时维持高功率的输入输出必然带来温度的升高。一般而言,温度每升高 10℃,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加约一倍,而化学反应加快将带来电池的加速老化。换而言之,这是一个“自催化”的恶性循环。

目前的设计过度依赖 NTC 的主动温度监测,而缺乏被动的过温度保护。这样的设计是建立在电池温度分布均匀且热传导快的假设之上,而实际上这两点都是较难达到的。电池的内部温度需要传导至板子上的 NTC 上才能有效地“通知”主动器件做出反应,而这个过程伴随着较长的时间和温度差。MHP-TA 和 Strap PPTC 由于与极耳直接连接,且电池高速热传导通路与电流回路一致,是最快的感测电池内部温度异常的方案。因而也是理想的被动温度保护器件。

电池安全周期是从设计开始,以电池报废回收结束。设计方案应该考虑锂离子电池全使用周期的异常情况,充分考量和评价保护方案。

推荐阅读:

别不信,锂离子电池将为常规潜艇 带来“能源革命”
低功耗锂电池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浅谈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应用保护
一种基于ARM的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 设计

相关资讯
明日之星汇聚上海,IC独角兽亮相第106届中国电子展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将于11月5日至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4、N5馆盛大启幕

贸泽电子Mouser Talks Tech专访FIRST®创始人Dean Kamen

在这场独家专访中,Kamen深入探讨了FIRST在激发学生热情,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领域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贸泽推出全新安全资源中心 为设计工程师提供数字防御知识

生成式AI正通过大规模制造个性化、语法准确而且符合情境的攻击来重塑网络钓鱼格局。

氮化镓如何重塑电机控制格局:效率、密度与响应的全面突破

本文将分析氮化镓在电机控制方案中的核心优势,揭示其如何通过提升效率,减小体积等方式,为电机驱动系统带来质的飞跃。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