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IGBT式感应加热电源常见缺陷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03-21 阅读量:763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本文将针对目前国内使用的IGBT式感应加热电源所存在的缺陷,所进行的问题总结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工程师在研发的过程中更全面的完成系统设计,规避设计缺陷。

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厂商已经采用IGBT结构的感应加热电源,这种结构的加热电源能够维持长时间高效工作,且安全性比较高,因此比较受到生产商和消费群体的欢迎。然而。虽然国内采用IGBT取代晶闸管和电子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大多数生产厂商研制生产的感应加热电源设备仍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和缺陷。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国内常见IGBT式加热电源的缺陷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长时间应用后工作效率降低、电能和冷却水消耗大;功率元件IGBT非常容易损坏;电抗器或输出变压器容易损坏;冷却水回路容易发生故障;加热电源整机功率因数较低、谐波污染大;设备可靠连续运行性能欠佳。
以上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其最主要是的原因还是在设计上存在缺陷而所致的。现在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其原因的进一步探讨。首先是电能和冷却水消耗比较大的问题,由于IGBT、电抗器、输出变压器、谐振电容器均采取水冷结构,不仅损耗较大、效率较低,冷却水消耗大,而且容易发生因为铜管结垢堵塞导致器件烧毁,也容易发生漏水导致故障范围扩大等问题。且由于水路并联支路很多,系统无法保证每一支路均具有断水保护功能。

而 IGBT功率元件容易出现损坏问题,则是由于模拟式控制电路不能适应各种变化工况,使得功率元件IGBT脱离过零软开关状态,因此开关损耗增加并导致功率元件IGBT损坏。脉宽调制型(无斩波调压)产品采用软开通、硬关断或带缓冲的硬关断电路,因此IGBT损耗大,且这种方式容易脱离软开关状态导致 IGBT损坏。

在IGBT式加热电源的运行过程中,输出变压器和电抗器也很容易受到损害。这二者出现故障或损坏原因则是由于设备在过压、过载、感应圈短路或部分短路、功率元件过热等情况下控制电路不能起到有效限制和保护作用,这种条件下很容易导致电抗器或输出变压器容易受到损坏。并联谐振方式的设备容易发生逆变单元过压而损坏器件。整流后直接采用大容量电力电容滤波,无滤波电感或直流侧IGBT斩波电路,因此功率因数低,输入电流谐波大。

以上就是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使用的IGBT式感应加热电源所存在的缺陷,所进行的问题总结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工程师在研发的过程中更全面的完成系统设计,规避设计缺陷。
相关资讯
全球最小尺寸47μF电容量产!村田0402型MLCC突破AI服务器集成瓶颈

随着人工智能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等高性能IT设备部署加速,电子元件的空间利用率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关键因素。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将突破200万台,推动微型大容量电容需求激增63%。在此背景下,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率先实现0402英寸(1.0×0.5mm)封装47μF MLCC的量产,标志着高密度电路设计进入新纪元。

美国半导体关税政策即将落地 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风险

当地时间7月8日,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宣布,关于半导体进口关税税率的最终决定将于7月末或8月1日正式公布。他在白宫简报会上援引特朗普总统的立场称:“未在美建厂的企业将面临高额税率,但已投资建厂者可能获得1-2年缓冲期,此后税率将大幅提升。”

国产EDA巨头华大九天终止收购芯和半导体 百亿级整合计划搁浅

2025年7月9日晚,国内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龙头企业华大九天(301269.SZ)发布重大公告,宣布终止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交易方案,同步终止的还包括配套募资计划。这场备受业界关注的国产EDA整合在推进三个月后戛然而止。

三星晶圆代工战略转向:押注2nm制程冲刺70%良率,争夺AI芯片市场

据韩国媒体Business Korea报道,三星晶圆代工部门在3nm制程遭遇技术瓶颈后,已将战略重心全面转向2nm工艺研发。管理层最新决策显示,公司将集中资源在2024年底前将2nm良率提升至70%,以此争夺高端AI芯片订单。这一目标被视为扭转代工业务亏损的关键举措,当前该部门季度亏损已达数万亿韩元。

攻克0.6V/6A供电挑战:深度解析意法DCP0606Y车规降压芯方案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车载电子系统对电源管理芯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苛要求:更小的体积以适应紧凑空间、更高的能效以降低能耗与热管理负担、更优异的可靠性以保障行车安全。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推出的DCP0606Y车规级同步降压DC-DC转换器,正是为满足这些核心挑战而生,为工程师提供了在高压迫环境下构建紧凑、高效、可靠的电源解决方案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