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从三个角度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2016-03-22 阅读量:66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2015 年末,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前景受到了极大关注。这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因素:首先,为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各大车企都在年末加紧冲刺;新能源汽车政策密集出台,引发媒体持续报道;最后,经过政策与车企的市场培育作用,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日益提高。在上述因素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也节节高升。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75万辆,其中纯电动14243辆,插电式混合动力3290辆;新能源汽车销售1.76万辆,其中纯电动销售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销售3038辆。2014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一年,全年共完成新能源汽车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2015年年1到10月,我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171145辆,同比增长2.9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13810辆,同比增长3.9倍;插电式混动汽车销售57335辆,同比增长1.8倍。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

政策力挺、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也收获了利好。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除中游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没有变化外,在上游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了锂电池、电机与电控系统、下游增加了充电设施建设与电池回收等环节。其中,上游锂电池产业链最长,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也至关重要,可以说锂电池产业链的任何一项技术突破都将有助于带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因此新宙邦、中国宝安、杉杉股份、科力远、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企业值得关注。

中游是整车制造与零部件环节,受困于我国汽车工业不发达,我国整车制造过程中,核心技术依赖进口较多,这也导致了新能源汽车较高成本,但近年比亚迪、吉利、北汽等自主汽车厂商正在通过新能源汽车崛起。下游充电设施建设正在快速开展,充电桩与充电站本身具有盈利价值,在互联网的快速冲击下,充电站/桩将成为车联网的重要入口,其价值进一步放大,为特锐德、奥特迅、许继电气、中恒电气等相关厂商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能源汽车困境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与产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市场上,受充电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市场更加偏爱插电式混动汽车,这让以生产纯电动汽车厂商的车企尴尬不已;此外,出于成本考量,市面上小微纯电动汽车更受市场欢迎,而风靡山东、河北等城乡接合部的低速电动车,目前处于法律“灰色地带”。

产业链上,锂电技术难有重大突破,导致了新能源汽车续航短、成本高;充电设施布局与盈利问题还尚未见起色,这也限制了新能源车企大显身手。

综上可知,虽然2015年新能源汽车成绩优异,但未来发展前景仍旧任重道远。考虑到国家能源保护、环保、“弯道超车”的需要,未来政策将持续力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将从整车转向锂电池研发、充电设施建设等环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新能源汽车的困境,行业发展前景向好。
相关资讯
韩国EUV掩模本土化迈关键一步 S&S Tech接近获三星认证

韩国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迎来重要突破。据行业消息,本土掩模制造商S&S Tech自主研发的极紫外(EUV)光刻用空白掩模版已进入三星电子最终认证阶段。三星正于实际制程环境中测试其样品,重点检测内部缺陷水平,最终质量评估预计将于2024年下半年完成。

台积电美国先进封装布局提速,2028年启动SoIC与CoPoS双线扩张

据产业最新动态,台积电正加速推进美国亚利桑那州半导体生态链建设。除现有晶圆厂外,该公司计划于2028年动工两座先进封装厂,重点部署其顶尖的SoIC(系统整合芯片)和CoPoS(Chip-on-Package-on-Substrate)技术,以满足北美市场对AI及高性能计算(HPC)芯片的封装需求。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登顶全球AI芯片霸主地位

当地时间周三,英伟达股价盘中触及164.42美元的历史高点,推动其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首家达成此里程碑的企业。截至收盘,公司股价上涨1.80%,市值达3.97万亿美元,进一步奠定其人工智能硬件领域核心地位。

TCL科技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增:显示业务强势驱动,光伏板块承压前行

7月9日,TCL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26亿元至9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至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8亿元至20亿元,同比大幅上升81%至101%,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启幕,聚力成渝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7月9日,成都迎来第十三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的盛大启幕。本届博览会紧扣“新动能、新生态、新西部”主题,在国家战略引领下,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成渝双城产业协同,通过展示前沿成果、分享发展理念、促进生态合作,加速推动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向世界级跃升,倾力打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