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功能被复制,ZigBee这次真的要出局了!

发布时间:2016-10-27 阅读量:1119 来源: 发布人:

虽然,智能硬件行业相比前几年的热度有所下降,但是WiFi、ZigBee、蓝牙等通信协议之间的标准之争还在继续,到底哪个会成为最适合智能硬件或者物联网领域的协议,谁也没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WiFi能传输大量的数据,但功耗比较大;

蓝牙功耗比较低,但连接设备能力确实较差;

ZigBee具备组网特性,但数据传输速度慢。

不过,从这些主流以及一些大众并不熟知的协议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支持自组网功能,随着一大波具备组网功能协议的到来,ZigBee的优势似乎已经荡然无存了。

复制ZigBee:原来so easy!

自组网曾是ZigBee协议最大的杀手锏,要了解其它协议是如何复制ZigBee优势,就必须知道什么是自组网。

自组网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通俗点说就是,这是一种对等无中心结构的网络,所有节点呈现的是网状结构,任何一个节点都具备连接作用,而某个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如果终端要与覆盖范围之外的终端进行通信时,中间节点就可以充当传输介质的作用。

不过自组网也不是万能的,在节点数量很多的情况下,如果采用自组网的方式,整个网络中的延时以及功耗就很难得到控制。

实现自组网功能的关键就是形成多跳网络。蓝牙从4.0版本开始也逐渐开始支持这一功能了,而最近还有国内企业推出了Wi-Fi Mesh组网技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草根级别的企业也在自创组网技术,智慧云谷的“星云协议”就是其中之一。

其做法很简单,只要基于专用的通信模块,在简单的触发或指令下,硬件就可以实现类似ZigBee的组网功能,在这种网络协议下,每个设备可以自动寻找最短的路径进行信号传输,对节点数量几乎没有限制。从这些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类似于ZigBee的网络协议。

它的无线稳定传输距离最远为300米,最多支持26500多个节点。

不过从技术本身来看,Zigbee和星云协议都是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短距离低功耗局域网协议,但后者在性能上却比前者更好。

智慧云谷的负责人告诉雷锋网,虽然ZigBee以自组网功能著称,但它的兼容性很差,它不能和市面上的433M、315M、2.4G以及红外传输协议的设备进行兼容,这是ZigBee的一个短板。
而且在他看来,做好兼容性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利用一个红外转发器就可以将2.4GHz网络转化为红外信号,也可取代433/315MHz射频遥控器,将2.4GHz网络转化为433/315MHz信号。信号之间完成转换后就可以通过手机来控制不同的硬件。

当然包括Google Thread在内的一些所谓的协议都是在802.15.4基础上做出了修改或者说是优化,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即可保持ZigBee的优势,又能体现出差异化。

ZigBee已成鸡肋?

ZigBee是2004年诞生的,它比WiFi和蓝牙来的都要晚,但在这期间媒体对其进行大肆渲染下,这导致业界一直存在“ZigBee就是最佳无线通信协议”的假象,实际上这12年来WiFi和蓝牙的成绩业界有目共睹,二者完美的将移动设备上的应用切换到了智能硬件领域,但ZigBee因为升级节奏过于迟缓,始终没有达到业界期盼的高度。

今年5月,ZigBee联盟憋了一年的时间发布了3.0标准,但只是在功耗和延迟上进行了微弱的优化,这再次给业界造成了极大的落差感。

相比之下,蓝牙技术联盟与不久前分享了蓝牙5.0标准的进展,新标准可能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问世,而这一标准的推出很有可能将彻底把ZigBee推向死亡线。

蓝牙5.0的传输速度将翻一倍;传输距离会是蓝牙4.2的四倍;新增组网功能...

一位从事通信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笔者,蓝牙5.0规格的大幅提升对ZigBee的影响最大,ZigBee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缩小。

蓝牙技术联盟预计,今年将有近30亿个蓝牙设备出货,这一数字将在2020年时达到50亿台,这就意味着蓝牙协议将在物联网中占据1/3的节点。

虽然各标准之间将会持续共存,但在WiFi和蓝牙以及其他协议的夹击下,ZigBee很有可能即将沦为鸡肋。

相关资讯
AI驱动叠加产能调整,2025年Q3 NAND Flash价格全线看涨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NAND Flash产业历经2025年上半年深度产能调整与库存去化,供需失衡状况显著缓解。原厂加速将产能转向高毛利产品,导致通用型NAND晶圆流通量收缩。需求侧受企业级AI投资扩张及NVIDIA Blackwell架构芯片大规模出货带动,第三季合约价预计实现5%-10%的季度涨幅,正式确立市场回暖趋势。

全球最小尺寸47μF电容量产!村田0402型MLCC突破AI服务器集成瓶颈

随着人工智能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等高性能IT设备部署加速,电子元件的空间利用率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关键因素。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将突破200万台,推动微型大容量电容需求激增63%。在此背景下,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率先实现0402英寸(1.0×0.5mm)封装47μF MLCC的量产,标志着高密度电路设计进入新纪元。

美国半导体关税政策即将落地 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风险

当地时间7月8日,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宣布,关于半导体进口关税税率的最终决定将于7月末或8月1日正式公布。他在白宫简报会上援引特朗普总统的立场称:“未在美建厂的企业将面临高额税率,但已投资建厂者可能获得1-2年缓冲期,此后税率将大幅提升。”

国产EDA巨头华大九天终止收购芯和半导体 百亿级整合计划搁浅

2025年7月9日晚,国内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龙头企业华大九天(301269.SZ)发布重大公告,宣布终止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交易方案,同步终止的还包括配套募资计划。这场备受业界关注的国产EDA整合在推进三个月后戛然而止。

三星晶圆代工战略转向:押注2nm制程冲刺70%良率,争夺AI芯片市场

据韩国媒体Business Korea报道,三星晶圆代工部门在3nm制程遭遇技术瓶颈后,已将战略重心全面转向2nm工艺研发。管理层最新决策显示,公司将集中资源在2024年底前将2nm良率提升至70%,以此争夺高端AI芯片订单。这一目标被视为扭转代工业务亏损的关键举措,当前该部门季度亏损已达数万亿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