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医疗市场如何:看企业的突围之路

发布时间:2016-10-26 阅读量:1112 来源: 发布人:

目前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实际上多数还只是健康管家的角色,与智能医疗的概念相距甚远;未来如果打通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认,可穿戴医疗设备也许会迎来新的爆发点。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突围之路

近日,天津一家可穿戴医疗设备生产商橙意家人推出橙意鼾症检测仪2.0,并在北京朝阳医院发布睡眠呼吸整体解决方案,试图打破穿戴设备产品目前浮于表面的健康管理模式。

使用者佩戴该款检测仪手表,经过7小时的睡眠,可以采集到血氧、脉率等数据;在手表与手机通过APP关联后,数据可以传到医生的电脑终端。医生根据手表收集的数据完成专业的诊断后,向用户手机反馈详细的报告。

通过与线下三甲医院在临床使用方面的合作,橙意鼾症检测仪连通设备使用者、APP和医生,形成了一条监测—治疗—康复的医疗服务闭环生态链。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在发布会上表示,橙意鼾症监测仪的相关数据与临床导睡眠图金标准相似率达到95%以上,可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筛查判断,并提供初级诊断的可靠依据。


据悉,橙意家人本次的产品发布会是国内首个落地在三甲医院的移动医疗项目发布会。

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今年可穿戴设备销量将由去年的2640万元增长173%至约7210万元。听风平安卫士裔云天则表示,可穿戴设备的下一个突破点很可能是在医疗健康领域。

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告诉笔者:“现在的可穿戴医疗设备还处于探索期,离成熟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爆,缘于大家都在炒这个概念,可能是为了融资,也可能是为了做市值管理。”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繁荣只是假象,各种健康监测设备,看起来贴心,实际上多数都是浅层的健康管家角色,与智能医疗的实质概念相距甚远。由于其功能“鸡肋”,且过于同质化,在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将不能给消费市场带来长久的吸引力。

移动医疗软件易问医CEO王臻也有同样的看法:“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大都偏向于大健康,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向医疗靠拢一些。未来肯定会有市场,但不仅要被广大的用户接受,还要被医院、医生接受,这确实需要一些时间。”

超过300亿美元的市场

目前在电商平台搜索可穿戴手表、手环等可穿戴产品,品牌不下百种。

6月4日,华为宣布在美国市场发售TalkBandB2智能手环,同时与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可穿戴设备创业公司Jawbone达成战略合作。今后华为可穿戴产品的数据将整合入后者的UP应用生态圈中,其UP平台目前已经有3000多个应用,为用户提供从健身指导到连接家庭温度计在内的诸多服务。

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发货量达到1140万部,同比增长200%,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增长。

根据易观智库提供的数据,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4年的规模为22亿元人民币。2015年,AppleWatch的正式上市将会极大**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的增加,预计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35.6亿元人民币。

出门问问市场总监陈思诺向笔者透露,他们的Ticwatch手表从6月3号发布以后一共不过一周时间,目前在京东众筹的销售情况比预计的要火爆得多,总金额已经超过了600万元人民币。

“从Ticwatch的销售情况来看,爆发的这个时间点比预计的更加提前,说明市场期待真正好玩好用的可穿戴设备。”陈思诺说到。

从资本市场的流向也能窥见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火爆程度

在近日橙意家人的新品发布会上,橙意家人宣布将牵手阿里云,推出国内首个云上医患互动鼾症平台。

早在去年,小米即以2500万美元注资九安医疗,占股20%,之后便推出iHealth智能血压计。

目前,苹果、三星、谷歌、索尼、高通等国际企业都在可穿戴医疗市场重点发力,软硬件方面以及生态系统方面都有所建树。国内企业除九安医疗之外,歌尔声学、长信科技等企业也都相继推出了可穿戴医疗产品。

市场调研机构HIS预计,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额将从2012年的97亿美元增长到33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9%。

火爆的现状遮盖不了现实困境

广州祺鹰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告诉笔者:“健康管理涉及的内容太广太专业,目前移动可穿戴设备提供的人体体征信息太少太小,且采集条件缺少专业指导,一般没什么医疗价值。从专业上说健康管理、医疗检测涉及的医疗设备都需要医疗器械注册证,其实目前的很多可穿戴设备都算不上医疗设备,一些可穿戴设备具有监测血压、心跳的功能,但也只是将传感技术运用到可穿戴设备采集使用者的体征数据,更像一个涉及医疗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

“目前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基本停留在外围领域的健康管理,想要突围到更深层的的医疗诊断领域,还面临很多现实的困境。一方面受限于可穿戴设备自身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是技术突破之后如何进一步和医院开展合作的问题。”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分析认为。

在易问医CEO王臻看来,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在精准度和临床方面还离得很远。比如说运动手环,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能够随时检测自己的身体状况挺不错,但是在专业的医疗人士看来,会觉得这种检测非常笼统,不够医疗化。

“即使现在穿戴医疗设备收集的健康信息很精确,最终要运用到临床,也非常不容易。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公司要和医院展开合作,另一方面还要说服设备的使用者配合医院。这种2B+2C的模式,对所有创业公司来说都很艰难。”王臻进一步说道。

在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看来,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下,想要让医院使用可穿戴医疗设备收集来的信息是很不现实的。

“首先是医疗本身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较之可穿戴设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再者,如果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有些方面能够做到和医院的医疗设备一样的精确度,替代之后就会和医院存在竞争关系了,医院怎么可能让你切走它的蛋糕。我认为可穿戴设备唯一的出路就是健康管理,这一块和医院没有冲突。”史立臣说。

“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在一家医院做的检查结果,到了另一家医院可能就用不了,更何况是在医院之外的非医疗条件下从可穿戴医疗设备采集来的数据,医院更难以接受。如果未来国家能够逐步打通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认,可穿戴医疗设备也许会迎来新的爆发点。”广州祺鹰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说道。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温补晶振(TCXO)核心技术解析:8大关键参数决定系统时序精度​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