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医疗市场如何:看企业的突围之路

发布时间:2016-10-26 阅读量:1087 来源: 发布人:

目前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实际上多数还只是健康管家的角色,与智能医疗的概念相距甚远;未来如果打通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认,可穿戴医疗设备也许会迎来新的爆发点。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突围之路

近日,天津一家可穿戴医疗设备生产商橙意家人推出橙意鼾症检测仪2.0,并在北京朝阳医院发布睡眠呼吸整体解决方案,试图打破穿戴设备产品目前浮于表面的健康管理模式。

使用者佩戴该款检测仪手表,经过7小时的睡眠,可以采集到血氧、脉率等数据;在手表与手机通过APP关联后,数据可以传到医生的电脑终端。医生根据手表收集的数据完成专业的诊断后,向用户手机反馈详细的报告。

通过与线下三甲医院在临床使用方面的合作,橙意鼾症检测仪连通设备使用者、APP和医生,形成了一条监测—治疗—康复的医疗服务闭环生态链。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在发布会上表示,橙意鼾症监测仪的相关数据与临床导睡眠图金标准相似率达到95%以上,可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筛查判断,并提供初级诊断的可靠依据。


据悉,橙意家人本次的产品发布会是国内首个落地在三甲医院的移动医疗项目发布会。

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今年可穿戴设备销量将由去年的2640万元增长173%至约7210万元。听风平安卫士裔云天则表示,可穿戴设备的下一个突破点很可能是在医疗健康领域。

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告诉笔者:“现在的可穿戴医疗设备还处于探索期,离成熟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爆,缘于大家都在炒这个概念,可能是为了融资,也可能是为了做市值管理。”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繁荣只是假象,各种健康监测设备,看起来贴心,实际上多数都是浅层的健康管家角色,与智能医疗的实质概念相距甚远。由于其功能“鸡肋”,且过于同质化,在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将不能给消费市场带来长久的吸引力。

移动医疗软件易问医CEO王臻也有同样的看法:“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大都偏向于大健康,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向医疗靠拢一些。未来肯定会有市场,但不仅要被广大的用户接受,还要被医院、医生接受,这确实需要一些时间。”

超过300亿美元的市场

目前在电商平台搜索可穿戴手表、手环等可穿戴产品,品牌不下百种。

6月4日,华为宣布在美国市场发售TalkBandB2智能手环,同时与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可穿戴设备创业公司Jawbone达成战略合作。今后华为可穿戴产品的数据将整合入后者的UP应用生态圈中,其UP平台目前已经有3000多个应用,为用户提供从健身指导到连接家庭温度计在内的诸多服务。

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发货量达到1140万部,同比增长200%,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增长。

根据易观智库提供的数据,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4年的规模为22亿元人民币。2015年,AppleWatch的正式上市将会极大**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的增加,预计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35.6亿元人民币。

出门问问市场总监陈思诺向笔者透露,他们的Ticwatch手表从6月3号发布以后一共不过一周时间,目前在京东众筹的销售情况比预计的要火爆得多,总金额已经超过了600万元人民币。

“从Ticwatch的销售情况来看,爆发的这个时间点比预计的更加提前,说明市场期待真正好玩好用的可穿戴设备。”陈思诺说到。

从资本市场的流向也能窥见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火爆程度

在近日橙意家人的新品发布会上,橙意家人宣布将牵手阿里云,推出国内首个云上医患互动鼾症平台。

早在去年,小米即以2500万美元注资九安医疗,占股20%,之后便推出iHealth智能血压计。

目前,苹果、三星、谷歌、索尼、高通等国际企业都在可穿戴医疗市场重点发力,软硬件方面以及生态系统方面都有所建树。国内企业除九安医疗之外,歌尔声学、长信科技等企业也都相继推出了可穿戴医疗产品。

市场调研机构HIS预计,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额将从2012年的97亿美元增长到33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9%。

火爆的现状遮盖不了现实困境

广州祺鹰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告诉笔者:“健康管理涉及的内容太广太专业,目前移动可穿戴设备提供的人体体征信息太少太小,且采集条件缺少专业指导,一般没什么医疗价值。从专业上说健康管理、医疗检测涉及的医疗设备都需要医疗器械注册证,其实目前的很多可穿戴设备都算不上医疗设备,一些可穿戴设备具有监测血压、心跳的功能,但也只是将传感技术运用到可穿戴设备采集使用者的体征数据,更像一个涉及医疗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

“目前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基本停留在外围领域的健康管理,想要突围到更深层的的医疗诊断领域,还面临很多现实的困境。一方面受限于可穿戴设备自身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是技术突破之后如何进一步和医院开展合作的问题。”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分析认为。

在易问医CEO王臻看来,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在精准度和临床方面还离得很远。比如说运动手环,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能够随时检测自己的身体状况挺不错,但是在专业的医疗人士看来,会觉得这种检测非常笼统,不够医疗化。

“即使现在穿戴医疗设备收集的健康信息很精确,最终要运用到临床,也非常不容易。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公司要和医院展开合作,另一方面还要说服设备的使用者配合医院。这种2B+2C的模式,对所有创业公司来说都很艰难。”王臻进一步说道。

在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看来,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下,想要让医院使用可穿戴医疗设备收集来的信息是很不现实的。

“首先是医疗本身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较之可穿戴设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再者,如果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有些方面能够做到和医院的医疗设备一样的精确度,替代之后就会和医院存在竞争关系了,医院怎么可能让你切走它的蛋糕。我认为可穿戴设备唯一的出路就是健康管理,这一块和医院没有冲突。”史立臣说。

“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在一家医院做的检查结果,到了另一家医院可能就用不了,更何况是在医院之外的非医疗条件下从可穿戴医疗设备采集来的数据,医院更难以接受。如果未来国家能够逐步打通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认,可穿戴医疗设备也许会迎来新的爆发点。”广州祺鹰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说道。
相关资讯
30V/10A高性能MOSFET SGMNL12330技术详解与场景落地

在电子设备小型化与高效能需求双重驱动下,功率MOSFET的性能边界持续突破。圣邦微电子推出的SGMNL12330 30V N沟道MOSFET,以TDFN-2×2-6BL超薄封装、10A持续电流及9mΩ超低导通电阻,为高密度电源设计提供国产化高性能解决方案。

AI驱动叠加产能调整,2025年Q3 NAND Flash价格全线看涨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NAND Flash产业历经2025年上半年深度产能调整与库存去化,供需失衡状况显著缓解。原厂加速将产能转向高毛利产品,导致通用型NAND晶圆流通量收缩。需求侧受企业级AI投资扩张及NVIDIA Blackwell架构芯片大规模出货带动,第三季合约价预计实现5%-10%的季度涨幅,正式确立市场回暖趋势。

全球最小尺寸47μF电容量产!村田0402型MLCC突破AI服务器集成瓶颈

随着人工智能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等高性能IT设备部署加速,电子元件的空间利用率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关键因素。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将突破200万台,推动微型大容量电容需求激增63%。在此背景下,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率先实现0402英寸(1.0×0.5mm)封装47μF MLCC的量产,标志着高密度电路设计进入新纪元。

美国半导体关税政策即将落地 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风险

当地时间7月8日,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宣布,关于半导体进口关税税率的最终决定将于7月末或8月1日正式公布。他在白宫简报会上援引特朗普总统的立场称:“未在美建厂的企业将面临高额税率,但已投资建厂者可能获得1-2年缓冲期,此后税率将大幅提升。”

国产EDA巨头华大九天终止收购芯和半导体 百亿级整合计划搁浅

2025年7月9日晚,国内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龙头企业华大九天(301269.SZ)发布重大公告,宣布终止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交易方案,同步终止的还包括配套募资计划。这场备受业界关注的国产EDA整合在推进三个月后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