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隐患多:空调能窃听、插座能放电

发布时间:2016-10-26 阅读量:105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andytang

不久前,美国两家网络供应商遭遇网络攻击,致使诸多知名网站无法登陆,半个美国互联网陷于瘫痪状态。经调查,这是黑客利用病毒感染物联网设备,进而利用这些设备发起网络攻击。中国互联网是否也会有此威胁?对于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以及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我们的安全又由谁来保障?



物联网搞定了互联网?

在这次弄瘫半个美国互联网的事件中,物联网被普遍认为是“导火索”。360攻防实验室负责人刘健皓表示,此次感染病毒的物联网设备数以十万计,包括网络摄像头等。主要原因还是这些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存在大量漏洞,有些漏洞属于系统通用性漏洞,容易被控制,然后成为攻击互联网的“马仔”。

虽然此次事件影响巨大,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攻击的技术含量并不高。

一位安全专家告诉记者,这次病毒攻击的都是弱口令设备,攻击门槛其实并不高。那些暴露在公网上的物联网设备,如果都是简单的初始默认密码,就很容易被攻击。

为什么一次技术含量不高的攻击,却能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对此,专注物联网安全投资的永洲创投创始合伙人陆一舟也告诉记者,因为物联网设备都讲究通用性,不像每家的PC都各不相同,物联网设备都是标准化的,一次出货可能就是几万台甚至几十万台。一旦一个漏洞被发现,黑客就能劫持一批产品,这个影响就非常大了。

更坏的消息是,这次美国的网络事件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不加注意,将来物联网引起的安全事件会比想象的更多。

空调能窃听、插座能放电:智能硬件还有多少坑?

“现在的物联网设备基本都是在‘裸奔’。”陆一舟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他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有家厂商为了检测一款空调的噪音以改进产品,就在空调里安装了收集声音的装备,这些设备可以回传众多空调的分贝数。但就是这么一个装备,很快被外部的安全专家发现了漏洞,只需要略施小计,就可以将其变成“窃听器”。当每台空调都可能变成一只窃听器时,想一想这有多可怕?

这可不是一家之言的危言耸听,安天实验室首席技术架构师肖新光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家里都买了扫地机器人,这个机器人都有麦克、摄像头等装置,也需连接网络,这就相当于是一台潜在的监控设备。一旦遭到攻击,家庭隐私也就无处可藏。

至于现在很多人都在用的智能插座,更是有可能成为安全隐患。专家表示,现在的智能插座的安全漏洞是比较多的,如果被黑客攻破利用,轻则可制造一批用户无故断电,重则可以让插座过载发热,成为放火的“凶器”。

至于现在风头正劲的新能源车特斯拉,尽管其安全团队已经足够强大,但仍被攻破过。可以设想,如果黑客能远程遥控一辆智能汽车,对于车主将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PC和移动端的设备漏洞,最多也就是谋财。但是物联网的漏洞,真是可能害命的。”陆一舟告诉记者,“但是,现在很多向物联网转型的企业,多数都是白色家电企业出身。他们的安全能力严重不足,固有思维是追求硬件的标准化,而黑客就是喜欢标准化的硬件。”

对此,网络安全专家、安在创始人张耀疆告诉记者,当前的物联网设备厂商,很少真正关注并引入安全控制,物联网设备的用户也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其安全状况的惨淡就可想而知了。

拒绝还是拥抱物联网?

一方面,物联网时代已经逐渐降临,各类智能硬件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购买的智能硬件也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物联网的安全却仍非常脆弱,甚至有专业人士认为,大多数物联网设备就是“裸奔”。

那么,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可能“裸奔”的智能设备呢?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物联网安全,消费者能做的不多。肖新光告诉记者,“不像电脑、手机等设备具有诸如下载杀毒软件等成熟的安全措施,智能硬件无法形成交互。”

为此,对于那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物联网设备厂商们“责无旁贷”。

陆一舟告诉记者,因为物联网设备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傻瓜式,因此对厂商来说,就更需要重视物联网安全,必须要加大对安全重视和投入。同样,那些不注重安全的物联网厂商,每一次安全事件的爆发,也会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肖新光认为,关键是要在生产、设计等环节中如何融入安全基因,比如建立安全企业与智能硬件厂商之间的深度融合,从源头嵌入安全能力。通过远程部署,建立响应机制和联动机制。

此外,多位安全专家也提出,需要通过改变规则、制定法律等办法来明确智能硬件厂商的安全责任,尤其对于隐私、数据的合理采集、合法使用及妥善保管等方面。这也是推动厂商投入安全成本,防范其可能产生的关联风险的有效办法。

当然,对于竞争相对白热化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安全投入多少才够,这也是件需要摸索的事。业内人士对此也更多是观望。

张耀疆告诉记者,“物联网安全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蓝海市场。只不过,物联网安全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探寻。毕竟,制造业成本控制才是基本的生存之道。”
相关资讯
30V/10A高性能MOSFET SGMNL12330技术详解与场景落地

在电子设备小型化与高效能需求双重驱动下,功率MOSFET的性能边界持续突破。圣邦微电子推出的SGMNL12330 30V N沟道MOSFET,以TDFN-2×2-6BL超薄封装、10A持续电流及9mΩ超低导通电阻,为高密度电源设计提供国产化高性能解决方案。

AI驱动叠加产能调整,2025年Q3 NAND Flash价格全线看涨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NAND Flash产业历经2025年上半年深度产能调整与库存去化,供需失衡状况显著缓解。原厂加速将产能转向高毛利产品,导致通用型NAND晶圆流通量收缩。需求侧受企业级AI投资扩张及NVIDIA Blackwell架构芯片大规模出货带动,第三季合约价预计实现5%-10%的季度涨幅,正式确立市场回暖趋势。

全球最小尺寸47μF电容量产!村田0402型MLCC突破AI服务器集成瓶颈

随着人工智能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等高性能IT设备部署加速,电子元件的空间利用率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关键因素。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将突破200万台,推动微型大容量电容需求激增63%。在此背景下,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率先实现0402英寸(1.0×0.5mm)封装47μF MLCC的量产,标志着高密度电路设计进入新纪元。

美国半导体关税政策即将落地 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风险

当地时间7月8日,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宣布,关于半导体进口关税税率的最终决定将于7月末或8月1日正式公布。他在白宫简报会上援引特朗普总统的立场称:“未在美建厂的企业将面临高额税率,但已投资建厂者可能获得1-2年缓冲期,此后税率将大幅提升。”

国产EDA巨头华大九天终止收购芯和半导体 百亿级整合计划搁浅

2025年7月9日晚,国内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龙头企业华大九天(301269.SZ)发布重大公告,宣布终止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交易方案,同步终止的还包括配套募资计划。这场备受业界关注的国产EDA整合在推进三个月后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