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有多火?来看中国无人驾驶技术的新变化

发布时间:2016-10-26 阅读量:115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andytang

“快看,无人驾驶!"在近日举办的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位小朋友指着正播放无人驾驶汽车视频的大屏幕,对着他的父母喊道。在会展中心入口处,径直就能看到“世界机器人大会无人车展示”字样的展示牌。这一区域摆放着十余辆来自各高校、汽车厂商和创业公司改装的、形态各异的无人车。这些在车顶上顶着激光雷达、GPS等传感器的「异类」极为惹人注目。大家拍照、打量、三五成群在一起讨论这个当前非常热门的事物。如果在这一区域停留十分钟,你还会听到人们对此发出的疑问:为什么无人驾驶还有方向盘?

在无人车展示区的左侧,人们排队抱着某种未知的好奇心,等待体验无人驾驶汽车。这是乐视「FF&LeFuture」人工智能研究院首次向外界展示的阶段性成果。工作人员介绍,在手机端,能实现的模式包括:停车入库、划线模式(车会沿着路线行驶)、路径连接模式(移动三个途经点,车辆会自动通过途经点行驶)。
 


一位体验过该车的乘客描述:整体坐下来的感觉,除了司机驾驶位上没有人外,与我们平时坐在车上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没有人,心里会有一点点担心,会想着会不会出点什么问题。但车上有安全员,所以担心也不存在。我觉得未来无人车要上路,人与车之间的信任关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起来。



就在无人驾驶汽车展示区右边的会场,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在这天上午讲解了百度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来研发无人驾驶,以及近年来百度在这无人驾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过去几个月,王劲已在多个场合表示,64线激光雷达(50万人民币)与计算系统(20万人民币)加起来的价格远远超过大部分人买一辆车所能承受的价格。

 随后他说道,百度在未来5年将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产品价格:

 50万售价的激光雷达,在量产后价格为3000人民币;

 20万售价的服务系统与车载电脑,在量产后价格为20000人民币以下。

「这是一套无人驾驶系统的价格,大家都能承受。」王劲说。

作为对比,特斯拉最近推出的自动驾驶方案,用户需要支付8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4200元)的费用才能开通这样的功能。但是,在特斯拉的方案里并没有使用激光雷达这样的传感器。在业内,有人认为激光雷达是一种技术突破,无人驾驶的算法将基于激光雷达收集的数据。

 2013年初百度无人车立项,短短3年进展迅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家公司「最早使用GPU、FPGA做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算法。」王劲认为,百度从最初就使用人工智能来开发无人驾驶系统,因此在这方面抢得先机。他甚至认为百度在无人驾驶方面的实力排在全球第一梯队,与谷歌、Uber在一个阵营。



乐视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倪凯在演讲中解释了为什么近一两年自动驾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与人工智能分不开,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深度学习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包括图像识别、图像理解、语音识别等各个使用问题解决的成功率。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自动驾驶的提高。

去年12月,百度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提出了「三年商用,五年量产」的目标。百度在无人驾驶上希望研发一套集软硬件为一体的无人驾驶系统,「百度并不造车本身,而是与汽车厂商一起合作打造无人驾驶汽车。」王劲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今年百度在无人驾驶方面找到了两个战友:Velodyne和英伟达。

前者向百度提供激光雷达,今年8月,Velodyne宣布获得福特汽车和百度分别7500万美元的投资;后者与百度联合开发从云到车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汽车平台,百度将把该计算平台作为车载计算机部署到其从云端到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中。

与两者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百度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

「无人驾驶时代,汽车共享与智能服务是最根本的目标。」这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志东的观点。

 Uber把无人驾驶当成其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情来做,通过汽车共享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把司机的人力成本完全降下来,这能使Uber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优势。今后滴滴、百度可能也会去做汽车共享。「这个战略布局非常重要,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智慧出行问题。」

 对于无人驾驶的商业化,王劲在当天接受采访时表示,百度无人驾驶会从共享出行切入。按照王劲的说法,在大规模商用量产前,先让大众使用无人车,比让他们买一辆车会更容易。所以共享是最好的途径。

今年8月,无人车创业公司nuTonomy在新加坡推出了首个无人驾驶出租车免费载客服务,通过叫车软件在限定区域就能叫车。9月,Uber在美国匹兹堡市市区,推出了无人驾驶出租车免费载客服务,并且开始试运行。

在无人驾驶的浪潮下,特斯拉在「MasterPlan」提到关于车辆共享的计划,福特、通用和大众汽车等汽车厂商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移动出行品牌。有业内人士认为,无人驾驶是未来出行的趋势,未来的用车方式将类似于近来受资本热捧的共享单车Mobike和ofo,用户并不拥有车辆所有权,只有使用权。

作为传统汽车厂商代表,北汽集团研究院副院长荣辉的观点看起来更加「新锐」。他认为,进入无人驾驶时代,未来没有人想拥有一辆汽车。「人人拥有汽车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大家不关心汽车品牌、不关心车的性能、排量,将来是拼性能价格比的时代。」而驾驶汽车将会像骑马一样,变成一种高端享受:未来人们只能在限定区域驾驶。

 在无人驾驶研究上,这家汽车厂商表现颇为「激进」,北汽无人驾驶既不用当前价格昂贵的激光雷达,也不用毫米波雷达。据荣辉透露,北汽已经将当前市面上的无人驾驶方案都试验了一遍,最后选择了最适合、最经济的方式(他并没有说明北汽采用的是哪种技术和方案)。在辽宁盘锦一个相对封闭的景区,北汽借助自己的无人驾驶技术率先将一条全长22公里的景区道路实现商业化。

与北汽采用的方式类似,倪凯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针对一些特定场景实现自动驾驶是很有希望的,比如乐视汽车在湖州筹划的生态小镇,这里有自动驾驶体验的服务。(特定场景指的是相对封闭、时速较低、路况简单的园区或景区。)

王劲回忆,去年7月走访多家车企的时候,大部分人说这个事情太遥远了,我们不关注。但在今天却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已经基本上接受了我们的观念。」

时间确实很紧张了,从全球范围来看,到2021年有19家公司希望让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有几家甚至宣称,届时他们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也将登上舞台。

 在美国加州,今年颁布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牌照数量比往年更多。从4月Zoox、Drvie.ai分别拿到2016年第一、二张牌照算起,加州交管局总共对外颁发了7张无人驾驶牌照。这半年的发牌数量超过了2015年全年的数量。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否获得加州自动驾驶车测试许可已经成为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进展的指标。

 今年9月,百度无人车获得第15张牌照,王劲说,让无人车走向生活,百度需要借助外部条件,进行更大胆的测试,才能更快达到安全标准。而加州友好的无人车环境可以测试和推动百度无人车的发展。

无人驾驶现在到底有多火?


谷歌无人驾驶之父Sebastian Thrun 2011年创办的教育初创公司Udacity,在今年甚至专门开办了针对无人驾驶的课程,希望为无人驾驶行业培养优秀技术人才。


在资本层面,通用汽车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Crusie Automation、福特和百度投资激光雷达厂商Velodyne,Uber收购Otto……更多的是,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创业公司纷纷成立,这多少代表了现在资本的流向。

不论是积极求变的汽车公司,还是充满野心的互联网巨头,它们都试图抓住未来汽车业的核心价值——无人驾驶。这样的思路在近两年似乎成了某种约定:遇到很重要但自己又无法掌控的新技术,它们会不惜成本赶紧收购。

人人谈论的无人驾驶,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比人类驾驶更加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率;无人驾驶下的汽车共享可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更重要的是,未来无人车将与新能源汽车结合。因此能将安全、共享、绿色和节能发挥到最大化。这是无人驾驶带来的社会价值。



上一次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对社会改变巨大:尤其是珍妮纺织机出现之后,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整个英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论是城市结构、无论是阶级属性还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变化绝对不会小于那一次技术的变化。」荣辉说道。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温补晶振(TCXO)核心技术解析:8大关键参数决定系统时序精度​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