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珠宝之路将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6-10-27 阅读量:11787 来源: 发布人:

随着产品智能化的不断推进,珠宝不仅要求好看,也越来越智能,在功能上,智能首饰具备传统首饰所不具备的实用功能。这些实用功能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的研发以及能源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客户的交互体验也会增强。对于智能珠宝,我们已经可以确定两点了:


一是智能珠宝是普适计算的必然结果,是天然的宿主;

二是现在是智能珠宝诞生的最佳时刻,也是条件最差的时刻,随着时间推进,智能珠宝的各项基础条件只会越来越好,技术也会越来越先进。

现在,“智能珠宝”在珠宝圈内真算是热词,被谈及的频率很高,但有意思的是,它还经常和“行业冬天”同时出现在一个人嘴里,这么一对比,显得就像一个是“明日之星”,一个是“昨日黄花”,有人曾表示,智能珠宝就是珠宝行业的未来。

但也有人认为,智能珠宝就是个概念,奢华的珠宝圈从来不缺概念,因为我们就是靠这个吃饭的,这玩意儿怎么能算珠宝呢?分明就是一个电子产品。

你首先需要认识的“普适计算”

马克•伟泽(Mark Weiser,他是世界著名研发中心——美国PARC试验室的首席科学家。PARC实验室是美国三大高科技实验室之一,其在IT和硬件系统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而这篇文章就是他于1991年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上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21世纪的计算机(The computer for 21st century)》,在这篇文章里,马克系统地提出了“普适计算”的概念。我认为,普适计算给智能珠宝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要从了解普适计算开始。马克说:


计算设备将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隐藏和消失,而和用户的日常环境和生活融为一体,让人意识不到计算设备的存在,未来的计算机将会变得更小、更廉价,同时这些设备将永远在线,能与人及环境进行主动感知和交互……

1991年被马克提出的普适计算概念,几乎精准的描述了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马克后来被科技界奉为“普适计算”之父。

隐藏和消失并不是不存在,而是换上了一个马甲让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或让你视而不见。我们会想到特工007,为了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他需要携带很多看似平常但又具备超级功能的设备,这是电影007的一大看点,在电影里描述的科幻,现在正在逐渐变成事实:能够拍照和分析目标的眼镜,氰化物的香烟,装有酸液和无线电发射机的钢笔、内有夹层的公文包、无人驾驶的汽车等等,无一例外的是把一个“功能”放到了一个传统的穿戴物品中去的,如果邦德是女人,我相信电影一定会把珠宝配饰当成道具,演绎一番珠宝作为秘密武器的神奇表现。

不过,不要把“普适计算”和一些神奇的设备划上等号。“普适计算”归根结底说的是一种计算模式,从过去的“专门且集中”到电脑里进行计算,慢慢向“不用专门在也不用集中到”某个设备上的计算方式。过去人们使用计算的时候,需要“停下别的工作来进行计算”,比如我要写下这篇文章,就要停下别的工作,专门坐到电脑面前敲打键盘,才能完成;“普适计算”不需要人们停下别的工作专门来计算,也就是说,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对人体本来在进行的活动是“不会造成打扰”的,比如:现在满大街流行的记步手环,你戴着它,只要是在走路,它就会帮你计算分析,根本不需要你停下来输入什么。

在普适计算的世界里,高度集成的电脑,被分解成了一个个小型的设备,分别完成各自的计算,比如眼镜完成有关“看”的计算,这就有了谷歌眼镜,谷歌眼镜能查看通知、获得提醒、查看消息、地图导航、拍照和视频通话。现在的导航方法是你在现实世界里走着,不时的需要眼镜从现实世界回到屏幕上,查看一下现在的方位,再回到现实世界继续走,普适计算的世界里,戴着眼镜,把现实世界和地图都整合在一起了,你不需要停下来在虚拟和现实之间进行频繁切换,一切发生的都那么自然,不会造成打扰。

普适计算下的计算不再需要大而全,而是需要精准和适配,特别注重使用的场景,比如:现在满大街流行的穿戴手环并不是把电脑缩小放到手腕上,而是把单片机和软件算法的结合后放在手腕上,没有专门的开关(因为这是对人们日常行动的打扰),只要在走路或者睡觉的时候佩戴着,它就会一直计算着。

这又跟珠宝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真的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珠宝首饰是普适计算的最佳“藏身之地”。在普适计算准备从桌面电脑大举迁徙到你的身体上之前,珠宝首饰早已经占领了你的身体,珠宝首饰和人的衣服、鞋子一样,把人体包裹起来,各有各的样式,我们可以统称为“时尚行业”。

普适计算藏身在珠宝首饰下,就诞生了智能珠宝。还有人把智能珠宝叫做功能珠宝,这也是对的,但不如“智能”来得贴切,“功能”不过是上个计算模式下的产物。智能珠宝不是一时炒作的概念,而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珠宝就是普适计算的天然宿主。

智能珠宝就是这样一步步成为必然的。

老生常谈的“摩尔定律”

还有一个跟智能珠宝有一定关系的定律,就是众所周知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1965年被英特尔(Intel)的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来的,内容是: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个月会增加一倍,性能也会提升一倍,价格会降低一半。换句话说,花同样的一份钱,18个月后买的比现在买的性能要高一倍。

这个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也像一个魔咒一样,在长达半世纪的时间持续控制着信息技术发展的轨道。近些年,关于摩尔定律是否依然有效的争论越来越多,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芯片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价格越来越便宜,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摩尔定律发挥魔力的50年里,计算机从神秘的不可接近的庞然大物,变成了“每个人桌面上都拥有一台”的个人电脑,又从个人电脑发展为智能手机。有趣的是,伴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计算发生的位置离人体越来越近,从一个放在建筑物里的庞然大物,走到了日常的个人桌面,再跳到人的膝盖(笔记本电脑),然后走进了我们的口袋(手机),按照这样的发展规律,下一个应该就是我们的身体或体内了,这就是正在发生的趋势:穿戴设备。

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计算处理器已经进入纳米阶段,大部分的传感器也都在持续的微型化。英特尔公司为了推动穿戴设备的趋势,研发了穿戴设备的开发平台爱迪生(Edison)和居里(Curie),这个只有指甲盖大小的主板上,同时拥有了384KB闪存、80KB SRAM、蓝牙LE、低功耗DSP传感器中心(独有的模式匹配加速器)、六轴混合传感器(加速剂和陀螺仪)、PMIC电源管理与充电电路,这比25年前那种单人搬不动的电脑还要强大。

从我们研发智能珠宝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现在用到的大多数传感器,大小都控制在2~3毫米见方的尺寸。如果只是处理器或主板,放到珠宝的内腔里,现在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摩尔定律发展到今天,设计师已经可以轻松地把集成电路装入珠宝里了。

能源的困境,给智能珠宝带上了手铐脚镣

相对来说,处理器、传感器和集成电路都已满足珠宝首饰对内部空间的要求,只有电池还是“阿基里斯之踵”,尽管集成电路消耗的能源非常微小,但对电池来说,用极小的体积提供足够的能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而且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难题。

如果说普适计算的原理是佩戴无感、不打扰人,那么电池是一个很大的短板,需要不停的“打扰人”,因为人们常常需要停下来给设备进行充电。

等电池体积能真正的缩小到很小的尺寸的时候,普适计算就会彻底成功的迁徙到传统珠宝里,智能珠宝将真正成为聚光灯下的超级明星。

至此,我们很庆幸的是,对于智能珠宝,我们已经可以确定两点了:一是智能珠宝是普适计算的必然结果,是天然的宿主;二是现在是智能珠宝诞生的最佳时刻,也是条件最差的时刻,随着时间推进,智能珠宝的各项基础条件只会越来越好,技术也会越来越先进。

到那时,普适计算藏身于珠宝的外观之下,完成增强人体感官和智能的功能,让人们看起来既时尚,又聪明。

相关资讯
快包故事:汽车智能诊断HUD设备开发——从OBD数据到炫酷灯效的跨界整合

一位汽车改装发烧友希望通过智能化设备提升驾驶交互体验,计划开发一款集实时车辆数据监测、动态LED灯效与蓝牙控制于一体的车载终端设备。项目需求明确但技术整合难度高,客户在我爱方案网发布需求后,平台通过智能匹配机制迅速锁定深圳某物联网方案商,凭借其成熟的汽车电子案例经验,双方在48小时内达成合作。

快包故事:双核网关嵌入式系统开发背后的"硬核"攻防战

某智慧水务企业需要开发两款工业级网关设备(STM32-H750/F407双平台),要求实现网络通信、协议转换、边缘计算等七大核心功能。其中H750版本需集成GPRS通信和短信模块,F407版本则需精简IO功能。系统需支持远程固件升级、漏水实时报警,并能在-40℃~85℃工业环境下稳定运行,最终30天内交付可量产方案。

快包故事:隧道掌子面智能采集系统开发纪实

某隧道工程公司为解决传统地质素描效率低、数据精度不足的问题,通过“我爱方案网”寻求开发一套隧道掌子面智能照片采集系统,要求系统具备高精度拍摄、多角度采集、环境自适应等功能,具体需求如下:

快包故事:医疗设备遥控器与人机界面开发项目成功交付

某高端医疗设备厂商通过我爱方案网,携手广东省方案商成功开发手术机器人专用遥控器及人机交互界面。项目以STM32F446RET7与SPSGRF-915芯片为核心,攻克7天超长续航、4K@60Hz无损信号处理、多协议抗干扰通信等难题,融合FPGA动态帧存储与环境光自适应算法,实现“无线操控-实时显示-智能交互”一体化闭环。方案商凭借模块化开发策略与本地供应链协同,仅用2.5个月完成从设计到量产交付,为国产手术机器人提供了兼具高性能与医疗级可靠性的交互范本,推动高端设备自主化进程。

60天破局:一个智能手环项目如何在我爱快包平台逆袭量产

2025年初,盛航智能医疗设备公司的技术总监李总陷入焦虑。公司计划推出一款具有实时心率监测和跌倒预警功能的智能手环,但团队在低功耗蓝牙传输算法和微型传感器集成上遇到瓶颈。传统研发周期长、成本高,而市场需求迫在眉睫。此时,李总通过行业论坛了解到“我爱快包”——一个专注于电子设计链外包的众包平台,决定尝试通过平台发布需求,寻找外部技术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