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就有电——伏来阳太阳能充电器试用体验

发布时间:2016-10-28 阅读量:158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转眼已经二月下旬,很快就可以外出郊游、野饮、垂钓了,外出时一部手机的电量根本不可能满足使用需求,就算带着移动电源如果没有交流电也白费力,那么在野外户外时如何才能保证不断电、不失联?太阳能成为首选。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可谓是历史悠久、形态多样,最典型的就是公元前215年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用太阳点燃了入侵者的战船,其次就是每届奥运会前,都要用聚光镜(凹面镜)采取火种。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而且也深入到生活中,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款太阳能的光电利用产品,伏来阳移动式太阳能充电器。

伏来阳移动式太阳能充电器简单点来说就是把太阳光变成电,然后给手机、平板等充电的一款产品,至于光是如何变成电的原理我们就不讲了,直接来看产品吧,这是前几天出去玩时朋友手机没电了,放在我车上充电的场景,由于当天太阳不错,所以充电的速度还不错,用了差不多40分钟就给手机充了65%的电量。


先看伏来阳移动式太阳能充电器的细节,放桌子上不留心看的时候,伏来阳不管是大小还是造型都像本16开的书,这个大小应该是权衡之后的最佳方案,因为我们知道,太阳能充电器要考虑受光面的面积,更要考虑便携性。


在伏来阳的侧面有一个通用USB接口,这里面集成了智能稳压控制芯片,可以实现恒定的5V输出,光转化成电以后就通过这个接口转存到手机或者移动电源上,理论上所有能用USB供电的数码产品都适用。接线盒的结构也比较劳靠,我用手试着左右晃动USB接线盒,发现固定的比较紧,感觉拔插个万儿八千次的不成问题。


太阳能电池板本身是有防水功能的,但是在使用时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保护这个供电口,防止供电口遇水短路。


伏来阳移动式太阳能充电器在四角都有开孔,为防止生锈采用了铜挂环处理,这样就可以配合登山扣使用,可以挂展开挂在背包上充电,也可以合起来收纳。


这是伏来阳移动式太阳能充电器展开后的样子,仔细观察,会发现电池片上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圆坑,其实这是表面深压花工艺,可以增大受光的表面积,降低光照反射,同时也能增加表面耐磨性,官方数据显示这种工艺可以增加5%的光电转换效率,确实是不小的进步。


伏来阳移动式太阳能充电器厚度仅有1mm,重量也只有300g,可以360度自由折叠,非常方便携带。使用时也是非常方便,展开电池板,接上线就能使用。


先来看看大晴天条件下的充电效率,时间是下午1点多,太阳光不是特别强,因为这几天一直有霾,就算是晴天也感觉灰蒙蒙的,手机为某品牌旗下的3000mAh的产品,从13%开始充电,到充满用了3个多小时,用手机原装充电器充只需要1.5小时左右,不过这效果也是不错的,毕竟野外是没有交流电供你手机充电的。


大家也都知道,既然是太阳能充电器,那肯定就需要阳光,但是天气可并不会一直艳阳高照,也有阴天下雨,这里我们就测试一下弱光环境下的充电效果,我们分别挡住了电池板的1/2、2/3、3/4,然后开始对手机进行充电,在弱光下,伏来阳充电电压依然能保持5V的稳定输出,只不过充电的速度有明显下降,把手机从10%充到20%分别用了,15分钟、27分钟、39分钟。


我还对伏来阳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了一下极限测试,看看多大的光照面积就可以有电压输出,通过实测发现,只要有很少的光照就可以让伏来阳有电压输出,可惜我手里没有相关设备,无法测出具体的电流参数,建议各位在用的时候,还是尽量增大受光面积。


下面就是我这几天用到的一些场景了,挂在车的后玻璃上接上手机就可以边充电边玩手机,接上块移动电源就能存储下电量。


要是坐在前排也不要紧,可以放在前挡风玻璃上,我们迎着朝阳开车行驶了3个多小时,手机的电量已经快充满了,很实用。


天气已经逐渐变暖,很快就可以出去爬山野营了,带着伏来阳移动式太阳能充电器出去,就不需要带多块块移动电源了,只要有光就可以随时给移动电源和手机充电,且伏来阳的寿命不受使用次数的影响,理论上可以一直使用下去,光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过在这几次的使用过程我感觉需要加个电流电压实时显示,这样使用起来可以更放心。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温补晶振(TCXO)核心技术解析:8大关键参数决定系统时序精度​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