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进给伺服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6-11-18 阅读量:12758 来源: 发布人:

运动控制主要涉及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的控制,控制结构模式一般是:控制装置 驱动器 (步进或伺服)电机,本文笔者将根据最近智能硬件众包平台快包平台发布的几个伺服控制器项目,与大家探讨伺服控制技术。



据平台工作人员介绍,上周一位南京的雇主发布了一个伺服电动螺丝刀控制器任务,其中电机及其驱动设计已经完成,要求服务商设计制作控制器,该控制器实现如下控制:带5寸以上彩色显示屏,带触摸操作功能;有急停按键及运行、停止按键;控制螺丝拧紧过程等要求,发布之日,申请人数达十五人。

本文介绍一种进给伺服系统,通过它的原理与应用,让更多的人了解伺服控制技术的真谛。

进给伺服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位置控制单元、速度控制单元、驱动元件(电机)、检测与反馈单元和机械执行部件。

进给伺服系统各模块(单元)之间的联系。从调节原理的角度,进给伺服系统是一种精密的位置跟踪与定位系统,按其位置环路的开放与否,可以分为开环与闭环两种,其中闭环系统按其位置检测元件的安装部位又可分为:全闭环与半闭环两种。全闭环的位置检测元件安装在进给传动链的末端,半闭环的位置检测元件安装在进给传动链中的某个传动元件上。

如果说CNC装置是数控装备的“大脑”,是发布“命令”的“指挥所”,那么进给伺服系统则是数控装置的“四肢”,是一种“执行机构”。进给伺服系统忠实地执行由CNC 装置发来的运动命令,精确控制执行部件的运动方向、进给速度与位移量。

通常在数控机装备往往需要对多个运动部件进行控制,如:数控车床一般有两个进给轴,数控铣床一般有3个进给轴,加工中心则有更多的进给轴(包括直线轴或回转轴)。这些进给轴有的带动装有工件的工作台运动,有的则带动装有刀具的刀架(如车床)或主轴箱(如铣床等)。每个进给轴均是一个进给伺服系统。多个进给伺服系统问的配合和协调,是通过CNC 装置(以指令的方式)实现的。通过多个进给伺服系统的协调,可使刀具相对于加工工件产生复杂的曲线运动,加工出复杂形状的工件。

开环进给伺服系统工作原理

开环进给伺服系统的原理与图1相似,只是没有检测与反馈单元(包括相应的位置和速度检测元件),驱动电机只能用步进电机,因为通过脉冲既可以控制其速度(脉冲的频率),又可以控制其位置(脉冲的个数)。


图1 进给伺服系统的原理图

开环进给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开环进给伺服系统工作原理图

系统接受来自CNC插补指令,即该轴在插补周期内的位移量,按该系统的脉冲当量,将位移量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个数n 和脉冲频率,输出给脉冲环形分配器,由它将脉冲逐一分配给步进电机各相的驱动电源,经其放大后驱动步进电机运行。

闭环和半闭环进给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

闭环和半闭环进给伺服系统所使用驱动电机通常是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由于这类驱动电机只能控制其速度,不能控制其位置,当用于位置控制系统时,只能采用闭环或半闭环控制,不能用于开环控制,所以系统的结构要比开环的复杂。

系统接受来自CNC 插补指令,即该轴在插补周期内的位移量,并以该位移量和由检测与反馈单元测得的执行部件的实际位置值,作为位置控制单元的输入,经过比较器比较,即得位置跟随误差:

跟随误差=位置指令值-实际位置值

以跟随误差为位置控制调节器的输入,按给定的调节规律(P、PI、PID 或其他方法)计算出速度指令值,经数模转换(D/A)后变成速度指令电压,该电压即为速度控制单元的一个输入量。

速度控制单元以位置控制单元输出的速度指令电压和由检测与反馈单元测得的实际速度值为输入,经过比较器比较,即得速度跟随误差:

速度跟随误差=速度指令电压-实际速度电压

以速度跟随误差为速度调节器的输入,按给定的调节规律进行调节可得出伺服电机控制电压,该电压根据伺服电机的不同将变换成不同形式的电量,并经过放大后输出以控制电机的运行。

想了解更多伺服电机控制学习资料,可注册快包即可免费申请。
相关资讯
快包故事:汽车智能诊断HUD设备开发——从OBD数据到炫酷灯效的跨界整合

一位汽车改装发烧友希望通过智能化设备提升驾驶交互体验,计划开发一款集实时车辆数据监测、动态LED灯效与蓝牙控制于一体的车载终端设备。项目需求明确但技术整合难度高,客户在我爱方案网发布需求后,平台通过智能匹配机制迅速锁定深圳某物联网方案商,凭借其成熟的汽车电子案例经验,双方在48小时内达成合作。

快包故事:双核网关嵌入式系统开发背后的"硬核"攻防战

某智慧水务企业需要开发两款工业级网关设备(STM32-H750/F407双平台),要求实现网络通信、协议转换、边缘计算等七大核心功能。其中H750版本需集成GPRS通信和短信模块,F407版本则需精简IO功能。系统需支持远程固件升级、漏水实时报警,并能在-40℃~85℃工业环境下稳定运行,最终30天内交付可量产方案。

快包故事:隧道掌子面智能采集系统开发纪实

某隧道工程公司为解决传统地质素描效率低、数据精度不足的问题,通过“我爱方案网”寻求开发一套隧道掌子面智能照片采集系统,要求系统具备高精度拍摄、多角度采集、环境自适应等功能,具体需求如下:

快包故事:医疗设备遥控器与人机界面开发项目成功交付

某高端医疗设备厂商通过我爱方案网,携手广东省方案商成功开发手术机器人专用遥控器及人机交互界面。项目以STM32F446RET7与SPSGRF-915芯片为核心,攻克7天超长续航、4K@60Hz无损信号处理、多协议抗干扰通信等难题,融合FPGA动态帧存储与环境光自适应算法,实现“无线操控-实时显示-智能交互”一体化闭环。方案商凭借模块化开发策略与本地供应链协同,仅用2.5个月完成从设计到量产交付,为国产手术机器人提供了兼具高性能与医疗级可靠性的交互范本,推动高端设备自主化进程。

60天破局:一个智能手环项目如何在我爱快包平台逆袭量产

2025年初,盛航智能医疗设备公司的技术总监李总陷入焦虑。公司计划推出一款具有实时心率监测和跌倒预警功能的智能手环,但团队在低功耗蓝牙传输算法和微型传感器集成上遇到瓶颈。传统研发周期长、成本高,而市场需求迫在眉睫。此时,李总通过行业论坛了解到“我爱快包”——一个专注于电子设计链外包的众包平台,决定尝试通过平台发布需求,寻找外部技术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