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防监控是人脸识别的主战场?

发布时间:2016-12-6 阅读量:6241 来源: 发布人:

人脸识别是一项非常热门的技术,近日,支付宝正式上线人脸登录功能,用户可以用“刷脸”取代账号密码,来登录支付宝,支付宝进入“刷脸”时代;如今,人脸识别被广为熟知,但这种技术并未真正普及,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几个领域包括安防监控、金融、教育、政府,其中在安防监控中的应用最广泛,本文笔者将详解为什么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监控中应用最广泛?

平安城市是人脸识别在安防监控中广泛应用的催化剂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人员在不同地域之间频繁的流动,随之而来的是对公众人员的安全管理的需求迅速增加,每年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逐年上升,众多涉案人员在逃,此外,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小偷惯犯难以抓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安在逃人员约50万,各地的公安需要新的技术手段对协助其案件技侦和对重点区域提供安全保障。

另一方面,目前平安城市基本上完成了联网、高清化的建设,正在走向以实战应用、云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一轮发展,现有的监控系统每天产生海量的网络高清视频数据,其中就包含大量可用的人脸信息,而当前这些人脸的信息整体的利用率不高,配套的使用工具简单,甚至是依靠人工排查的土办法。因此,为了实现在海量视频中的人员身份的快速识别,人脸识别技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人脸识别与安防监控有着深厚的渊源

人脸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安防智能化产品,其技术源头始于20世纪60年代,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人脸识别的才进入了真正的机器自动识别阶段。目前,在安防监控领域,人脸识别主要是基于对可见光图像的人脸识别。人脸与人体的其它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与生俱来,虽然环境光线、人脸的分辨率对识别结果存在影响,但相比其它特征识别,其具有非强制性、隐蔽性、友好性、高并发性等特点,因此,对于开放的公共环境下的应用,人脸识别产品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市场上人脸识别产品中,静态人脸识别产品的使用比较广泛且成熟,在通关、金融、电信、公证等领域需要对人和证件进行一致性验证的场景下,人脸识别系统应用表现良好。尤其是金融行业,由于银行业务对身份核实的需要及VTM的推广,客户在办理业务或自助办理业务过程中一般均要对客户的身份进行验证核实,在实际应用中,系统获取客户身份证件内的人脸照片和现场客户的图片进行人脸识别比对,完成人证一致性验证,大大提升金融的业务工作效率。

动态人脸识别的应用当前处于前期阶段,并逐步开始在交通、公安、楼宇、社区等领域推广。由于识别目标的非配合性,动态人脸识别应用上比静态人脸稍复杂,实现人脸识别的高准确率和时效性是业务应用的前提,需要专业的团队开发、部署才能取得满意使用结果,据悉,目前国内从事人脸识别的专业团队只有不到一百家,但安防监控的市场需求却很大,这给行业造成了资源的不对等。

未来在安防监控中人脸识别技术的走向——客户建议就是最好的案例




安防系统中人脸识别绝不仅仅是一个人脸检测、识别报警的子系统,对用户而言,其需要的是能够解决一类或几类问题的人脸识别服务,通过人脸识别服务的应用,能够优化或提升其业务过程,提高业务工作效率,是一个成套的人脸识别的服务体系,绝非仅仅是对重点的人员的布控报警这种离散式的服务功能。例如,在发生案件以后,为寻找嫌疑人,通过人脸抓拍、人脸查重、人脸检索摘要辅助案件的侦查,通过人脸轨迹为破案提供线索,定位嫌疑人之后,通过人脸布控报警,为嫌疑人的抓捕提供情报。

“之前有一位客户给我们提了一个建议,说我们的信息采集系统很麻烦,需要在手机填写个人资料才能申请公司的服务,对于一些中老年客户很麻烦,现在人脸技术这么火,不妨在你们的系统上加上这门技术就很方便了”一位从事安防监控行业十几年的从业人员说道。据了解,由于这位客户不懂技术,不知道开发这个所需的成本与时间,这个项目也没有引起那家工作人员的注意。

“就在上个月,我们公司的业绩下滑,我将这个想法反馈给老板,他想尝试一下,于是这个项目就开始规划,因为缺乏这样的专业团队,在一家做技术外包服务的平台快包上我们找到了一家很牛的团队,目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负责这个项目的经理对记者说。

另外,在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即便是一个小型城市的监控系统,每天也会产生大量的人脸数据,传统的存储模式难以对其二次利用,需要对人脸大数据进行结构化云识别储存,解决数据规模扩大对性能降低的严重问题,使得庞大离散的人脸数据变为有机的整体。

当然,人脸识别产品由于其自身的技术条件,实际应用的好坏,与摄像机的安装和部署也是有紧密联系的,完全相同的人脸识别产品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可能会给客户带来截然不同的使用体验。由于监控系统画面内的人员处于活动自由状态,目标容易产生运动模糊、相互遮挡、低头侧脸等问题,给人脸的检测、识别工作带来困难而且是不可避免的,针对这些问题,在安装及部署过程中,一般采用现场补光、高帧率、长焦降低俯角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以上问题。

人脸识别未来的应用场景

笔者认为,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未来的应用场景将不局限于安防监控领域,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方面将更多的出现人脸识别的身影,但就目前的应用领域而言,毫无疑问,安防监控才是人脸识别的主战场。
相关资讯
快包故事:汽车智能诊断HUD设备开发——从OBD数据到炫酷灯效的跨界整合

一位汽车改装发烧友希望通过智能化设备提升驾驶交互体验,计划开发一款集实时车辆数据监测、动态LED灯效与蓝牙控制于一体的车载终端设备。项目需求明确但技术整合难度高,客户在我爱方案网发布需求后,平台通过智能匹配机制迅速锁定深圳某物联网方案商,凭借其成熟的汽车电子案例经验,双方在48小时内达成合作。

快包故事:双核网关嵌入式系统开发背后的"硬核"攻防战

某智慧水务企业需要开发两款工业级网关设备(STM32-H750/F407双平台),要求实现网络通信、协议转换、边缘计算等七大核心功能。其中H750版本需集成GPRS通信和短信模块,F407版本则需精简IO功能。系统需支持远程固件升级、漏水实时报警,并能在-40℃~85℃工业环境下稳定运行,最终30天内交付可量产方案。

快包故事:隧道掌子面智能采集系统开发纪实

某隧道工程公司为解决传统地质素描效率低、数据精度不足的问题,通过“我爱方案网”寻求开发一套隧道掌子面智能照片采集系统,要求系统具备高精度拍摄、多角度采集、环境自适应等功能,具体需求如下:

快包故事:医疗设备遥控器与人机界面开发项目成功交付

某高端医疗设备厂商通过我爱方案网,携手广东省方案商成功开发手术机器人专用遥控器及人机交互界面。项目以STM32F446RET7与SPSGRF-915芯片为核心,攻克7天超长续航、4K@60Hz无损信号处理、多协议抗干扰通信等难题,融合FPGA动态帧存储与环境光自适应算法,实现“无线操控-实时显示-智能交互”一体化闭环。方案商凭借模块化开发策略与本地供应链协同,仅用2.5个月完成从设计到量产交付,为国产手术机器人提供了兼具高性能与医疗级可靠性的交互范本,推动高端设备自主化进程。

60天破局:一个智能手环项目如何在我爱快包平台逆袭量产

2025年初,盛航智能医疗设备公司的技术总监李总陷入焦虑。公司计划推出一款具有实时心率监测和跌倒预警功能的智能手环,但团队在低功耗蓝牙传输算法和微型传感器集成上遇到瓶颈。传统研发周期长、成本高,而市场需求迫在眉睫。此时,李总通过行业论坛了解到“我爱快包”——一个专注于电子设计链外包的众包平台,决定尝试通过平台发布需求,寻找外部技术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