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独自开发10KW级充电桩 满满都是辛酸泪

发布时间:2016-12-8 阅读量:437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icyxu

我现在在一家小公司做开关电源研发工作,整个公司产品用的都是反激,然后一个偶然机会老板给我一些谐振资料,我尝试着学习并做样机,就这样,刚做1年电源的我把谐振技术搞定了,其中的辛苦就不说了(公司没人会谐振,没人帮忙,总共就三个工程师),也做了产品并且成功销售出去了,部分电源效率满载时都能达到95%,然后年底年终奖是4000元,平时工资是2000。

因为公司小,效益不是非常好,所以我也很少计较钱的事情,我唯一想做的就是尽量的帮助公司研发新的技术,把实力提升上去,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国外一片文章上看到一个拓扑,然后我就去找领导说这种可以做大功率的,我想试一下,领导也很支持,然后我买的一些材料钱也都是公司报销的,但是这个拓扑需要DSP配合,我又硬着头皮花了2个月时间来学习DSP,整个10KW级电源,包括硬件构架,软件代码全都由我一个人完成(我一个杭州网友说:这是不可能一个人完成的),但是我做到了,包括DSP算法,程序构架,硬件构架,现在正在做1KW试验机。这其中的辛酸只有同行能够体会得到,满满都是泪啊!

以上是我们快包平台服务商在开发过程中的真实独白,作为车联网、智能电网的“入口”,充电桩业务潜在价值巨大,在未来智慧城市、智能小区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资源优化配置等作用,充电桩业务已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商业模式创新空间。那么充电桩的项目开发难度到底有多大,我们今天就来帮大家分析分析!

充电桩系统开发有难度  直流快充技术门槛高

一个完整的充电桩系统,包括机柜的设计和防护、监控模块和收费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充电桩厂家要做好这么庞大的系统并且整合好资源,也是相当有难度的。而且充电桩的技术不断在演进,摩尔定律还会继续持续发酵。很多厂家雄心勃勃进入充电桩行业,竞争也是相当的激烈。

然而充电桩的设计,特别是直流快充桩的技术门槛还是很高的。在目前的低成本的压力下,要做到高可靠性,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原有的技术不断在优化,从去年的很多厂家用7.5KW串联或并联拼接成15KW模块,到今年上半年的750V 20A恒流模块向现在的600V 25A恒功率模块的演进,产品需要做的越来越好,功能也需要越来越符合市场和客户的要求。

很多人慢慢的接受了新能源电动汽车,但是对于电动汽车配套的充电桩还是有点疑惑,尤其是如今市面上面的直流电动汽车充电桩和交流电动汽车充电桩,那到底如何去区分呢?

直流电动汽车充电站,俗称就是“快充”,它是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可以为非车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直流电源的供电装置。直流充电桩的输入电压采用三相四线AC380V±15%,频率50Hz,输出为可调直流电,直接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充电。由于直流充电桩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可以提供足够的功率,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调整范围大,可以实现快充的要求。

交流电动汽车充电桩,俗称就是“慢充”,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即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机)提供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交流充电桩只提供电力输出,没有充电功能,需连接车载充电机为电动汽车充电,相当于只是起了一个控制电源的作用的。

简单来说,交流充电桩需要借助车载充电机来充电,直流快速充电桩不需要这个设备。二者在充电速度上差别较大,一辆纯电动汽车(普通电池容量)完全放电后通过交流充电桩充满需要8个小时,而通过直流快速充电桩仅需要2到3个小时。交流充电桩给电动汽车的充电机提供电力输入,由于车载充电机的功率并不大,所以不能实现快速充电。直流快速充电桩是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可以为非车载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提供直流电源的供电装置,直流充电桩可以提供足够的功率,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调整范围大,可以实现快充的要求。



相关资讯
快包故事:汽车智能诊断HUD设备开发——从OBD数据到炫酷灯效的跨界整合

一位汽车改装发烧友希望通过智能化设备提升驾驶交互体验,计划开发一款集实时车辆数据监测、动态LED灯效与蓝牙控制于一体的车载终端设备。项目需求明确但技术整合难度高,客户在我爱方案网发布需求后,平台通过智能匹配机制迅速锁定深圳某物联网方案商,凭借其成熟的汽车电子案例经验,双方在48小时内达成合作。

快包故事:双核网关嵌入式系统开发背后的"硬核"攻防战

某智慧水务企业需要开发两款工业级网关设备(STM32-H750/F407双平台),要求实现网络通信、协议转换、边缘计算等七大核心功能。其中H750版本需集成GPRS通信和短信模块,F407版本则需精简IO功能。系统需支持远程固件升级、漏水实时报警,并能在-40℃~85℃工业环境下稳定运行,最终30天内交付可量产方案。

快包故事:隧道掌子面智能采集系统开发纪实

某隧道工程公司为解决传统地质素描效率低、数据精度不足的问题,通过“我爱方案网”寻求开发一套隧道掌子面智能照片采集系统,要求系统具备高精度拍摄、多角度采集、环境自适应等功能,具体需求如下:

快包故事:医疗设备遥控器与人机界面开发项目成功交付

某高端医疗设备厂商通过我爱方案网,携手广东省方案商成功开发手术机器人专用遥控器及人机交互界面。项目以STM32F446RET7与SPSGRF-915芯片为核心,攻克7天超长续航、4K@60Hz无损信号处理、多协议抗干扰通信等难题,融合FPGA动态帧存储与环境光自适应算法,实现“无线操控-实时显示-智能交互”一体化闭环。方案商凭借模块化开发策略与本地供应链协同,仅用2.5个月完成从设计到量产交付,为国产手术机器人提供了兼具高性能与医疗级可靠性的交互范本,推动高端设备自主化进程。

60天破局:一个智能手环项目如何在我爱快包平台逆袭量产

2025年初,盛航智能医疗设备公司的技术总监李总陷入焦虑。公司计划推出一款具有实时心率监测和跌倒预警功能的智能手环,但团队在低功耗蓝牙传输算法和微型传感器集成上遇到瓶颈。传统研发周期长、成本高,而市场需求迫在眉睫。此时,李总通过行业论坛了解到“我爱快包”——一个专注于电子设计链外包的众包平台,决定尝试通过平台发布需求,寻找外部技术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