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16 阅读量:758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andytang
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方式有四种:
1、无线充电联盟(WPC)推出Qi标准:电磁感应无线充电方式
2、A4WP与PMA合并后的AirFuel Alliance(国际无线充电行业联盟):磁共振方式
3、无线电波式充电方式
4、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
这四种无线充电方式的技术优势对比如下图:
国内则有中惠创智、新页、中兴、劲芯微、美嗒嗒、微鹅、斯普奥汀、华润矽科、新捷、伏达、欢喜科技以及台湾凌阳、新唐、联发科、技领、立锜、盛群等。
一、无线充电联盟(WPC)推出Qi标准:电磁感应方式,2008年12月成立。
具体方案有如下:
4、用于低功耗可穿戴应用的符合 Qi (WPC) 标准的无线充电器
具体方案有如下:
2、意法半导体与WiTricity合作开发谐振无线电能传输芯片
原理:将环境电磁波转换为电流,通过电路传输电流传输功率:大于100mW
传输距离:大于10m
使用频率范围:2.45KHz具体方案有如下:
四、电场耦合式
此外,无线充电技术还有WattUp无线充电、WiFi无线充电(十米距离)、超声波无线充电(5米)、红外光充电系统等新型充电技术,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
全球显示面板核心元器件市场呈现企稳态势。根据TrendForce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面板驱动IC产品均价环比下降幅度收窄至1%-3%区间,第二季度虽仍存在价格下行压力,但降幅预计将控制在2个百分点以内。这标志着自2020年疫情引发的剧烈市场波动后,驱动IC价格曲线首次出现明显筑底信号。
在全球5G网络部署与边缘计算需求井喷的背景下,易飞扬创新推出基于O波段的100G QSFP28 DWDM光模块,直击城域网络升级痛点。该产品通过零色散传输架构与硅光集成技术,突破传统C波段方案在中短距场景下的性能瓶颈,以低于3.5W的功耗实现30km无补偿传输,同时兼容开放光网络架构。据行业测算,其部署成本较同类方案降低40%,为5G前传、分布式AI算力互联及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高性价比选择,或将成为运营商边缘网络改造的关键技术引擎。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欧盟新电池法规(EU 2023/1542)的驱动下,旭化成微电子(AKM)于2025年2月正式量产AP4413系列充电控制IC,以52nA超低功耗、94.8%充电效率及多电压适配等核心技术,重新定义小型设备供电逻辑。该产品通过电容器预充电机制破解完全放电恢复难题,并凭借动态电压调节算法兼容光能、振动等微瓦级能源输入,显著优于TI、ADI等国际竞品。面对国产替代窗口期,AP4413依托BCD工艺与专利壁垒抢占先机,有望在智能家居、工业传感等千亿级市场替代传统一次性电池方案,成为环保供电赛道的标杆级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的领军者,贸泽电子始终以"技术赋能创新"为核心战略,通过构建覆盖1200余家原厂的供应链网络,为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持。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物料突破8,000项,其中多项产品体现了行业技术演进的三大方向:
V112E高精度振动传感器以1V/g超高灵敏度与纳米级分辨率为核心突破,重新定义了工业设备健康监测的技术边界。通过钛合金激光密封工艺与陶瓷剪切传感技术,该传感器兼具IP67防护等级与-55~120℃极端环境适应性,攻克了传统产品在高温、潮湿场景下的信号失真与寿命短板。其覆盖半导体制造、能源安全、医疗设备等高价值领域,精准捕捉微米级振动能量,为工业4.0智能化运维提供硬核数据支撑,有望在千亿级传感器市场中占据高端技术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