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接近无人驾驶 ADAS隐藏的巨大市场发展空间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式各样传感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来感应周围的环境,收集数据,进行静态、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结合导航仪地图数据,进行系统的运算与分析,从而预先让驾驶者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无人驾驶之路遥遥无期的现在,ADAS被称为无线接近自动驾驶的技术。
ADAS作为汽车电子领域的新型技术和应用,无疑是所有已经在此领域或准备在此领域进行耕耘的公司不可避免的,一个需要积极创新和竞争的领域。到2030年,预计每台车ADAS的造价将高达$450,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无论从节能,安全还是网联方面,政府和业界都一致看到ADAS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
据美国一家专业汽车市场调查公司IHS AutomoTIve最近的一份数据调查显示,2035年全球每年将有2000万辆自动驾驶车上路,而该公司的研究负责人强调,2025年自动驾驶车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将达到近60万辆;预测已经显示,由于自动驾驶汽车将在全球主要车市中广泛使用,从2025年到2035年这十年间自动驾驶车年销量将以43%增幅实现增长。
中国领先的智能产品外包服务平台,
快包上,以ADAS展开的外包需求自15年开始逐渐增加,从未遇冷,其基于图像的ADAS系统、寻求基于ST的6轴陀螺仪和G-sensor的驾驶行为分析模型算法、汽车OBD系统软硬件开发等项目已近10万的高额酬金寻求技术支持!
毫无疑问,汽车未来的新增市场以及既有的存量市场都将成为ADAS技术的温床。
ST大规模部署ADAS 其方案所具备的优势与挑战
从与Mobileye联手合作推出的用于自动驾驶的EyeQ5芯片到正准备大规模部署的V2X,ST一直往着智能驾驶的路上前进且从未退缩,那么最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ST芯片在ADAS领域拥有的优势与挑战又是什么呢?
目前,ST在ADAS方面有毫米波雷达,包括24GHz和77GHz产品系列。此外,ST也有CMOS车载图像传感器和与其相配的图像处理器。ST作为一家半导体公司,首先在ADAS芯片设计和生产方面保证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再进一步,ST在ADAS应用方面与我们的合作伙伴进行紧密地合作,长期为ADAS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众所周知,ST与Mobileye合作开发和生产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视觉芯片,使得ADAS走向广泛应用。
EyeQ5装备了8枚多线程CPU内核,搭载18枚Mobileye的下一代视觉处理器。同时EyeQ5具有异构性,完全可编程的加速器,芯片内置的四种类型加速器均经过其系列算法优化。加速器结构的多样性,使每种应用执行不同任务时,能够选择最适合的加速器核心,节省计算时间和功耗。这种优化的配置使EyeQ5在低功耗封装中,不仅能够提供“超级计算”能力,还实现了经济的被动散热。
在面对来自ADAS市场的挑战,ADAS市场必须经过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ADAS应用本身和一个国家,地区的用车文化以及用车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为此,ADAS应用本身的开发不会是一个设计或一个方案就可以包打天下,而必须是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如果更高端些,就需要有较强的自学习能力。归根结底,ADAS应用需要达到一个精准性,即不漏报,也不误报,同时必须保证驾驶的舒适性。虽然不是无人驾驶,这个要求从技术层面上讲其实也是很高的。如果这个精准性能够达到用户的期望,ADAS应用市场就会迅速起量。
谁才是未来ADAS的重中之重?
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应用。我们知道,巡航控制系统(CC)已经存在二十年以上了,只能在车辆较少的高速公路上有实际使用价值,并且不是十分安全,仅有限地解决了驾驶舒适性的问题。ACC则会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应该说,有了成功的ACC,自动驾驶的实现就有基础了。
LDW:车道偏离警告(LDW)的用途也十分必要,关系到行车的安全。但是,LDW对路面质量,定位系统和行车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高可靠性LDW设备的有效性还有待于经过更多的环境磨合与实地验证。
SOD:相对来讲,侧面物体探测(SOD)的实现会简单,容易些,但的的确确有助于驾驶员更准确地控制车辆。由于车辆换道而引起的交通事故非常之多。有了SOD,即使驾驶员在换道前没有左顾右盼的安全驾驶的好习惯,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车辆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存在,从而避免换道所引起的碰撞。
中国市场的机遇在何方?
在中国,ADAS的发展会和国外发达市场有所不同。尤其是后装市场,中国会发展比较迅速,但目前更多的是局限在视频的应用。中国汽车市场对新技术,创新应用一贯接受程度高而且快,所以一些基本的ADAS功能成为前装标配也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
ADAS应用的普及使用将为整个世界的汽车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这个迅速变革的进程中,对于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中国汽车公司,包括零部件供应商来说无疑可以发现许多追赶超的好时机。自然,对那些刚刚或者准备进入汽车领域的新型公司来说,就和其它同类公司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ADAS应用本身和一个国家,地区的用车文化以及用车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中国公司应该首先决战本土市场。除了在关键的传感器,控制器等硬件模块的技术攻关上要尽快夯实基础之外,中国公司更应该在具体应用的配置方面,包括模型,算法,软件等等方面不遗余力地,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把本地的实际市场需求研究透彻,开发出切合实际,精准对路的解决方案,为汽车用户带来真正满意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