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发展困难重重 17年将会呈现何种趋势?

发布时间:2017-02-22 阅读量:2083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icyxu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不断扩大以及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万物互联将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商业机遇,各行各业都对其充满期待。可以说,在这个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数据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走过了步履蹒跚的2016年,物联网继续奋力前行。自物联网概念提出至今,物联网产业已经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如今,2017年如约而至,在这一年里物联网将会呈现何种趋势?


根据权威机构预测,2017年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应用,物联网行业将呈现出以下三大趋势:


趋势一,生态系统将成为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在一些B2B和企业软件行业,通过构建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来凸显产品价值的成功案例已经数不胜数。而物联网领域,生态的价值将被进一步放大。


趋势二,大数据构成“人造云”。数以亿计的联网设备无疑会产生海量大数据,不仅包括文本、数字等数据,还有图像、视频、声音等形式。各种形式的数据都将为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者们提供不同程度的价值和变现机会。

趋势三,语音交互与人工智能将掀起下一轮平台之争。语音交互在物联网应用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谷歌的语音助手、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Alexa助手等。而当语音交互遇上人工智能,将会释放出惊人的力量,在未来的应用领域广泛渗透,其中手机、平板、家用电器、汽车等物联网设备,都有着对智能语音助手的刚需。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安全问题、新的芯片、统一通信标准、生态圈的发展等将成为2017年全球物联网市场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安全问题凸显

过去,计算机经常成为僵尸恶意软件的攻击对象,这些恶意软件会对一些企业和网站进行攻击。随着计算机安全工具的改善,这些攻击开始转向移动装置。一旦移动安全有所加强,黑客的注意力将转向物联网装置。

最近的僵尸网络攻击使全球的一些主要网站出现问题,物联网装置面临危险,比如:不安全的路由器、IP照相机器人DDoS受到攻击。安全专家已多次验证,过去对计算机实施的攻击,可被用于物联网装置。

随着物联网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匆忙推出各种连接产品,很少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导致发展的碎片化,很难实现对装置的保护。但已经看到,一些大企业已开始开发面向物联网市场的、新的安全解决方案,比如:思科和Symantec等。

新的物联网芯片

许多老牌的芯片制造商,包括英特尔、高通等,生产了各种不同的芯片。在过去两年中,英特尔不再依赖高能耗的PC和数据中心芯片,引入了低能耗的模块,例如:Edison和Curie。还有用于无人机和车联网市场的 Atom 芯片。

高通期望其用于移动芯片的骁龙线,扩展到可穿戴用的骁龙可穿戴芯片、无人机用户的飞机骁龙芯片和用于车联网的汽车骁龙芯片。2015年,高通收购了物联网芯片制造商CSR,还计划收购汽车芯片制造商NXP半导体。

由此可以预见,2017年,英特尔、高通和其它芯片制造商的竞争将会升温,重点是新芯片的推出和大的收购举措。

统一通信标准

在过去两年中,高通和英特尔将其领地扩展到物联网装置领域,以应对通信平台的升级。英特尔引领了一个财团公司——开放互联网财团。高通则成立了AllSeen联盟。两家各自使用自己的标准,这使物联网装置制造商和消费者很头痛,因为必须要应对两个不同的标准。目前,两家已建立了团队,创建了新的开放连接基金(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简称OCF),以建立物联网通信的统一标准。如果标准统一要等待很长时间,将对物联网碎片化、安全性改善等带来负面影响。因此,2017年期望统一通信标准的出台。

生态圈的发展

科技企业,包括谷歌、苹果、三星、亚马逊,都想接入其用户连接装置。

谷歌家庭和鸟巢装置的目标是实现家庭自动化,并使其成为更方便的枢纽。Android Auto试图将其生态圈扩展到车联网。苹果的iOS装置将与智能家庭装置HomeKit兼容,并扩展到车的CarPlay使用中。

亚马逊完成了其Echo/Alexa/Dash生态圈与智能辅助设施的连接,可自动完成耗材的重新库存。福特公司的车联网与Alexa 生态圈结合。三星开始销售其SmartThings家庭自动装置。最近,正在协议购买车联网和与Harman商谈实现移动互联。2017年,这些巨头围绕生态的竞争将加剧,这将用利于生态圈的成长和发展。

人工智能将使物联网实现跨边缘和云的分布

跨边缘装置、路由和云业务的物联网软件的分布式架构,可使物联网解决方案助推现代微业务的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云业务可增加在矿山的使用。

运营商将提供令人眼花缭乱的无线技术,支持物联网领域的使用案例

各种特性的物联网装置,例如:小的突发流量、密集连接集、长距离对新的无线连接需求(LoRaWAN、Sigfox或3GPP)的窄带物联网。对于物联网决策制定者,将有超过20种无线连接选择和协议需要评价。

制造商关注物联网认证

主要的物联网制造商,包括思科、IBM、微软等将大规模投资低成本或无成本的培训和认证,以保持认证的水平。同时,行业将推动特殊认证。目前,10家行业制造商已与企业制造商联手认证具有物联网功能的产品,如罗克维尔自动公司正与思科在做这一工作。

物联网将同时收缩和丰富移动活动

越来越多的移动活动与连接装置相关,从智能收看到家庭应用、汽车和虚拟支持。这些连接装置将提供丰富的数据流,包括服务和产品所有者与消费者间的互动。新的方式将促进消费者对物联网产品的替代速度加快。

2017年,将有两类智能家庭技术实现家庭10%的普及,一是虚拟支持的接入(亚马逊与Alexa的Echo业务),另一个是智能照相系统(Canary或Withings的家庭系统)。

制造商应用将发生变化

各类企业,包括互联网提供商(康卡斯特公司、安全报警公司)将采用网络中继器,让消费者实现整个家庭的互联。从长远看,2019年,物联网分析工具和应用将从初创企业转向企业应用和特性方面。产品设计、营销、销售、用户支持团队将使用物联网观察,改善用户体验、提供产品和服务、改变用户的参与度。

然而,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作为互联网发展延伸和扩张的一部分,物联网仍然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尽管众多企业争相哄抢,物联网也因此成为近年来最热门关键词之一,但是不大多数人对物联网依然陌生,也低估物联网的影响。

那这是否意味着物联网毫无意义?并非如此,物联网在系统完善的情况下,还是能为用户带来便捷性。简单来说,物联网是让所有物体连接到互联网,更深入一点,物联网是让原本了无生机的物体通过“联网”获得强大的生命,使物体具有学习能力,并可感知用户的行为,实现更加智慧的人机互动,以达到服务无人化的境界。

那么,为何物联网迟迟没有迎来实质性的进展呢?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传感器的价格居高不下。当前高端传感器价格都比较昂贵,商用化无法实现。而低端传感器虽然在价格方面有所下降,但是其功效却远远达不到要求,不仅数据准确度不高,而且可靠性极差,需要频繁的去人工维护。

如今,全球正在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转换,未来前景依然美好。但客观而言由于各方因素影响,比如传感器成本难题、碎片化以及孤岛效应等,短期内无法实现真正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万物互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关资讯
低至3μA功耗!PIC16F17576如何赋能电池供电场景?

在物联网与工业4.0浪潮驱动下,高精度、低功耗的模拟信号采集已成为传感器设计的核心挑战。Microchip最新推出的PIC16F17576系列MCU,凭借休眠模式3.0 µA超低功耗、多增益可编程运放及12位差分ADC等创新设计,直击瞬态信号捕捉与系统复杂度的痛点,为环境监测、工业传感及智能家居领域提供“高集成+低功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该产品不仅突破传统MCU在实时性与能效上的矛盾,更以高度集成化特性推动国产替代向高端模拟场景迈进,成为电池供电设备优化设计的标杆级选择。

联电12nm工艺突破在即:与英特尔深度合作剑指2027量产节点

全球半导体产业在技术迭代与地缘政治双重压力下,联华电子(UMC)通过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根据最新披露的2024年度营运报告,公司不仅在先进制程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在第三代半导体及先进封装领域建立起差异化竞争优势。

TCL电子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表现深度解析

2025年第一季度,TCL电子在全球电视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根据公司最新发布的未经审计数据,该季度全球TV出货量达到651万台,同比增长11.4%;受益于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销售额实现22.3%的同比增幅,成功实现年度"开门红"。这一增长态势背后,是TCL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优化及全球化战略上的多维突破。

产业深度:2025深圳国际半导体展(SEMI-e)的战略布局与技术前瞻

2025年9月10-12日,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将携手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构建覆盖32万平方米的全球半导体产业生态平台。本届展会由集成电路创新联盟与CIOE联合主办,预计吸引超1000家国际头部企业参展,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先进封装、核心设备及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展区规划聚焦六大核心领域——IC设计与应用、半导体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设备与材料、AI算力基础设施,集中展示第三代半导体、Chiplet封装、车规芯片等前沿技术成果,推动半导体与光电、汽车、通信等产业的交叉创新。

全球晶圆厂陷投产僵局:技术迭代与成本压力下的战略调整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深度结构性调整,龙头企业集体陷入"投产困局"与"亏损漩涡"的双重考验。三星电子美国泰勒工厂设备进口延期、台积电海外基地运营成本失控等标志性事件,暴露出行业面临市场需求周期性下行、地缘政治扰动加剧、技术迭代成本陡增等系统性压力。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晶圆代工板块平均毛利率下降8.2个百分点,而3nm以下先进制程研发支出激增42%,印证产业步入"高投入、低回报"的战略转型深水区。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联盟重构、区域产能优化等创新策略,试图在行业洗牌中重塑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