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22 阅读量:324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andytang
2016年10月,特斯拉宣布搭载Autopilot 2.0硬件车型开始量产。特斯拉CEO Elon Musk当时宣称Autopilot 2.0的硬件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全自动驾驶(Fully Autonomous Driving),但一位特斯拉车主对2.0硬件暴力拆解显示,这事儿可能没那么简单。
特斯拉Autopilot 2.0硬件能否胜任全自动驾驶,业内主要质疑在于未采用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芯片运算能力不足。鉴于Musk旗帜鲜明的反对激光雷达,我们这里按下不表,先来说说这块芯片的实力。
众所周知,特斯拉采用了来自英伟达的Drive PX 2自动驾驶芯片。在去年的CES展上,英伟达CEO 黄仁勋对着台下的媒体说道,“英伟达Drive PX 2是全球首款专为自动驾驶汽车设计的AI超级计算机,它的运算能力与150台MacBook Pro相当。”
图片来自英伟达官网
我们好奇的是,特斯拉采用的是哪块芯片?
从英伟达官网 的介绍来看,Drive PX2自动巡航芯片可实现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而Drive PX2自动私人司机芯片可实现点对点的自动驾驶;而Musk宣称的全自动驾驶是Drive PX2全自动驾驶芯片才可以实现的。
英伟达CEO黄仁勋与Musk私交甚笃,但在评论特斯拉自动驾驶芯片时也坦承:“特斯拉汽车上的NVIDIA Drive PX 2芯片可以实现Level 3级别的运算量,如果要实现Level 4~Level 5级别自动驾驶,需要两块芯片同时运行。”
对特斯拉芯片运算力持怀疑态度的还有车和家CEO李想,他此前发微博表示:“特斯拉AutoPilot 2.0硬件配合软件最多能实现到严格意义的Level 3,宣传的Level 5没有任何可能实现。”
最具说服力的当然还是特斯拉官方的“反水”——在此前召开的迪拜世界大会上,Musk对Autopilot 2.0硬件解决方案的表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Autopilot 2.0硬件)足以超越人类驾驶,但如果无法实现(全自动驾驶),特斯拉可以轻松的升级计算机。”
在搭载Autopilot 2.0硬件的车型宣布量产之后,Musk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芯片选择上,AMD和英伟达并没有太大区别,当然特斯拉最终选择了英伟达。但这番表述似乎表明,特斯拉在芯片选择上是非常灵活的。
也就是说,随着未来芯片制程和性能的不断精进,特斯拉汽车的自动驾驶硬件解决方案很可能会再次更迭,那么不妨来猜猜,特斯拉会选哪家的芯片呢?
去年12月,韩媒Electronic Times报道,特斯拉已于三星就芯片代工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同,一位不具名的产业人士表示:“这是一个长期的合同,至少要持续3年时间,来完成相应的设计、原型生产以及量产工作。与特斯拉这样的公司合作,将能够大大提高三星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芯片制造能力。”
更早些时候,特斯拉从知名芯片设计公司AMD挖来了AMD首席芯片架构师Jim Keller,担任特斯拉Autopilot硬件工程副总裁。在更早的Jim Keller在苹果工作期间,Keller在苹果移动平台架构集团担任主管,负责研发了A4和A5处理器,这些处理器最后用在了iPhone和iPad上。简而言之,Keller拥有丰富的芯片设计和研发经验。除了Keller,特斯拉对AMD、苹果和其他芯片设计公司的芯片设计团队的挖角也一直没有停过。
一个汽车制造商,不断挖角芯片设计团队的人才,组建自动驾驶硬件团队,还签署芯片代工合同,除了自研芯片,我们想不出特斯拉会做什么。
再说Musk不是说了嘛,特斯拉可以轻松升级计算机芯片的。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
本文将深入剖析汽车级BMS的核心技术优势及其广泛的关键应用场景
工业相机是根据工业检测的特殊需求进行深度优化与强化的专业设备
Renesas Electronics RA8P1微控制器可提供超过7,300 CoreMarks的CPU性能,以及在500 MHz时256 GOPS的AI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