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 应用前景广阔

发布时间:2018-07-14 阅读量:167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一直饱受争议,但随着机器学习技术更加深入的发展,未来医生借助人工智能对病人进行诊断和健康管理将成为大势所趋。
  
试点人工智能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科技大学主办的年度大会上,包括图灵奖(TuringAward)得主IvanEdwardSutherland教授在内的众多国际顶尖学者分享了人工智能和视觉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核心技术。
  
今年的一大亮点是机器视觉在医疗方面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艾伦·尤尔(AlanYuille)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的团队正在和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辅助病人的诊断和管理。尤尔是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学生,80年代他完成了博士学位后,由物理学转向了人工智能。
  
尤尔教授认为,相比于无人驾驶而言,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将率先实现大规模应用。“我们通过对上万个病例数据库的医学影像进行分析,用这些数据提供放射学和病理学方面的训练,帮助医生做出更为精准高效的针对。”尤尔教授表示,目前该项目仍在研究阶段,要进入临床还有待美国FDA等一系列政策的批准。不过他相信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尽管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但美国的各大顶尖医院都已经开始行动。早在两年前,GPU巨头英伟达就宣布与麻省总医院医疗数据科学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该中心希望成为人工智能医疗应用领域的中心,对疾病进行探测、诊断、治疗和管理。英伟达的DGX-1深度学习超级计算机也已经被安装到麻省总医院。
  
据了解,麻省总医院的数据库包含100亿张医学影像,如果英伟达DGX-1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未来医疗数据科学中心将能扩大到电子病历和基因学等领域。
  
目前美国顶尖的五大医院最受欢迎的人工智能项目包括预测性分析,也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和关键指标来监控病人的状况;以及通过机器学习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去年年初,梅奥诊所个性化医疗中心与初创公司Tempus展开合作,利用机器学习平台开发个性化癌症治疗方案。Tempus为1000名参与免疫疗法相关研究的梅奥诊所病人进行了分子测序和分析,针对的癌症种类则包括肺癌、黑色素瘤、膀胱癌、乳腺癌和淋巴癌。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到2024年将达到1730亿美元。
  
涉足医疗
  
巧合的是,尤尔是上海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依图科技的创始人CEO朱珑的导师。
  
尤尔对于依图这样的中国初创公司给予很高的评价:“在领先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的支持下,依图正在积极布局医疗领域,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就在上个月,依图宣布与华西医院的战略级合作,加速AI医疗普惠民生。双方称将以AI治理多模态医疗大数据,构建全维度临床研究平台,推动医院智能化。依图与华西医院还发布了两项双方合作研发的肺癌人工智能成果:全球首个肺癌临床科研智能病种库,及全球首个肺癌多学科智能诊断系统。
  
依图医疗产品市场总监王文艇介绍称:“在依图医疗发布的全国首个肺癌临床科研智能病种库中,依图医疗携手华西医院完成了2.8万例肺癌患者全周期数据的跨系统集成,纳入了超过100万份的临床文档与报告,超过千万份原始医学图像,为肺癌领域科研打下坚实基础,并以此为基础研发出世界首个肺癌多学科智能诊断系统,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肺癌诊疗水平。”
  
依图科学家杨俊博士也表示:“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强大的计算力,建立普通统计学无法完成的复杂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预测和风险分级的大数据数学模型。”
  
他举例称,在脑卒中患者发病到院后的第一时间,对输入计算机的CT和MR影像资料进行高效的智能量化评估,填补多学科衔接上的影像决策输出空白,实现真正服务于临床,辅助临床医师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多学科会诊”,提高脑卒中的整体诊治效能。“影像判读越快、越精确、诊疗建议越精准,患者的脑功能受损就越小,而这一块正好是人工智能的强项所在。”杨俊表示。
  
近日英特尔与分析机构ConvergysAnalytics合作开展了一项调查,有200名美国医疗决策者参与其中。该调查重点关注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以及对其采用的感知障碍。研究显示,虽然大多数专业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将是有益的,但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不会相信人工智能,主要是担心它造成的致命错误。
  

对此,尤尔教授表示:“与自动驾驶技术相比,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不可控性要小得多。原因是人体的器官和机能都是相对固定的,不会像一些道路的路况那么复杂。”


方案超市都是成熟的量产方案和模块,欢迎合作:

CMOS图像芯片调试及FPGA处理
FPGA解决方案
FPGA ATM采集卡


快包任务,欢迎技术服务商承接:

寻找在Xilinx FPGA上的JPEG图像编解码IP 预算:¥80000
FPGA配置文件回读 预算:¥10000
FPGA开发 预算:¥5000


>>购买VIP会员套餐


相关资讯
AI引爆芯片扩产潮:2028年全球12英寸晶圆月产能将破1100万片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最新报告指出,生成式AI需求的爆发正推动全球芯片制造产能加速扩张。预计至2028年,全球12英寸晶圆月产能将达1,110万片,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达7%。其中,7nm及以下先进制程产能增速尤为显著,将从2024年的每月85万片增至2028年的140万片,年复合增长率14%(行业平均的2倍),占全球总产能比例提升至12.6%。

高通双轨代工战略落地,三星2nm制程首获旗舰芯片订单

据供应链消息确认,高通新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 Elite Gen 2(代号SM8850)将首次采用双轨代工策略:台积电负责基于N3P(3nm增强版)工艺的通用版本,供应主流安卓厂商;而三星则承接其2nm工艺(SF2)专属版本,专供2026年三星Galaxy S26系列旗舰机。此举标志着高通打破台积电独家代工依赖,三星先进制程首次打入头部客户供应链。

美光2025Q3财报:HBM驱动创纪录营收,技术领先加速市占扩张

在AI算力需求爆发性增长的浪潮下,存储巨头美光科技交出超预期答卷。其2025财年第三季度营收达9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高带宽内存(HBM)业务以环比50%的增速成为核心引擎。凭借全球首款12层堆叠HBM3E的量产突破,美光不仅获得AMD、英伟达等头部客户订单,更计划在2025年末将HBM市占率提升至24%,直逼行业双寡头。随着下一代HBM4基于1β制程的性能优势验证完成,一场由技术迭代驱动的存储市场格局重构已然开启。

对标TI TAS6424!HFDA90D以DAM诊断功能破局车载音频安全设计

随着汽车智能化升级,高保真低延迟高集成度的音频系统成为智能座舱的核心需求。意法半导体(ST)推出的HFDA80D和HFDA90D车规级D类音频功放,以2MHz高频开关技术数字输入接口及先进诊断功能,为车载音频设计带来突破性解决方案。

村田量产全球首款0805尺寸10μF/50V车规MLCC,突破车载电路小型化瓶颈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进程加速,自动驾驶(AD)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关键技术模块已成为现代车辆标配。这些系统依赖于大量高性能电子控制单元(ECU)和传感器,导致车内电子元件数量激增。作为电路稳压滤波的核心元件,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的需求随之水涨船高,尤其是在集成电路(IC)周边,对大容量电容的需求尤为迫切。然而,有限的电路板空间与日益增长的元件数量及性能要求形成了尖锐矛盾,元件的高性能化与小型化成为行业亟待攻克的关键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