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的工作原理
普通型闪光灯的基本工作电路
普通型闪光灯是指闪光输出的能量是不可调的闪光灯,即闪光灯的标称闪光指,数GN为一恒定值。
电路由四部分组成:振荡升压部分、整流充电部分、电压指示部分和脉冲触发闪光部分。当电源接通后,利用晶体管V1的开关特性,形成一个间歇振荡,使T1的初级获得一个交变电压,经T1升压,使其次级获得大于300V的交变电压。交变电压经二极管D1半波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压,对主电容C2和触发电容C3充电储能。当电压充至额定电压的70%左右时,指示电路中的氖灯(Ne)起辉,指示闪光灯处于正常闪光等待状态。当按下按钮AN,触发电路(由R3、C3、T2和Xe组成)产生脉冲电压,在T2的次级感应出瞬间高压(约10kV)脉冲,通过Xe闪光管的触发极使Xe闪光管内氮气电离并导通,电容C2上储存的电能瞬间通过闪光灯管放电转化为光能,完成一次闪光。
自动调光式闪光灯的工作原理
闪光灯充足电后,照相机上的闪光同步触点接通闪光电路。在闪光灯发光期间,光从闪光灯发出照射到被摄物体上,从被摄物体反射回来进入照相机(进行曝光),和闪光测光元件上。此测光元件很快将光能量变换成电信号输入积分电路,再由积分电路输出一个与闪光光量值成正比的电信号;当闪光光量值达到合适曝光量的要 求时,积分电路的输出电信号便使控制电路触发闪光停止电路,从而使闪光灯熄灭。由于闪光灯的持续闪光时间是很短的,要对它进行调光,所用的闪光测光元件 必须是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光敏元件。
自动调光闪光灯的控制方式按其电路结构不同,可分为并联式和串联式两种。在主闪光灯管Xe的两端并联一个泄放管V。主闪光灯管的点燃工作电路与普通型的线路相同。当主闪光灯的发光量达到某个基准值时,通过测光元件接收,积分电路和控制电路触发泄放管将主控制方式中尚未泄放的能量立即泄放,使主闪光管熄灭。
电子闪光灯工作原理
电子闪光灯主要由电池、电路和闪光灯管组成。而通用闪光灯的基本电路由四个部分组成:(1) 振荡升压;(2) 整流充电; (3) 电压指示(充电完毕);(4) 脉冲触发。
振荡升压部分的作用是将电池的直流低电压变换成交流高电压;整流充电部分的作用是将交流高电压,经半波整流变成脉动直流,并向电容充电储能;而电压指示部分则用来指明闪光灯的工作状况;最后的脉冲触发部分则用来使闪光灯管发光。
闪光灯管是阴冷极发电管,灯管的两端分别有金属的阴、阳两极。靠近阴极附近的玻璃管外部缠绕着触发电极,玻璃管外部涂敷一层四氯化锡导电层。密封的玻璃管内部充满了发光强度很高的惰性气体(通常是氙、氪、氩等气体)。惰性气体在高压电作用下,其原子会丢失电子而变成正离子,而脱离原子的电子获得能量,于是管内惰性气体呈电离状态。离子在电场中移动,使原来处于"阻断"状态的管子导通。此时,若从阴、阳极间引入外加电荷,电子与离子再度复合,能量将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气体放电。惰性气体在放电时,能发出瞬间的强烈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