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年内建7000个5G基站!5G来了,深圳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19-05-30 阅读量:104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戴晓晓 张秀娟

“你好,孙医生,麻烦将高清镜头对准病人腹部……”在深圳前海,一项5G远程超声空中诊室的新探索正在推进。“5G传输技术的超高速率和超低时延,可以把三甲医院的超声科即时‘搬到’社区和农村,帮助医生与死神赛跑。”北大深圳医院超声影像科主任医师孙德胜说。

 

qwqw.png

无人机巡航用5G信号实时采集回来的高清画面。

 

这是5G信号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实现全覆盖后推动的民生探索之一。作为国家发改委首批5G试点城市,深圳加速5G网络覆盖、创新组网模式、探索网络切片,为5G应用和产业发展夯实极速推进的“跑道”。作为国家发改委首批5G试点城市之一,深圳计划在今年内建设7000个基站,预计在今年底实现预商用。

 

5G商用步伐加快,中国5G进入三大运营商时间。随着一批中国5G研发制造企业在基站系统、网络架构的专利布局上走在世界前列,未来5G发展除继续技术攻关外,将主要考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组网运营能力。

 

基础设施:深圳将形成5G高密度建成区

 

深圳高新科技园区,电信大厦顶层的一座5G基站正在源源不断发射信号,它和周边的26个基站连在一起,构成全球首个独立组网SA连片覆盖的外场网络,也就是说这里具备了所有5G业务的测试体验能力。

 

上述5G信号或将在今年覆盖深圳诸多主要城区和产业应用场景。根据《深圳市5G规模组网试点建设的工作方案(2018—2019)》,2020年前深圳将实现5G商用。深圳市工信局副局长徐志斌表示,今年深圳5G基站建设总量约为7000个,预计年底前实现5G预商用。这些基站全部建成后,将有效提升5G网络使用体验,促进万物互联和智慧社会的实现。

 

3434.png


目前,深圳5G网络已覆盖不少中心城区及重要行业场景。深圳电信副总经理冯炜告诉记者,中国电信在深圳已开通超过600个5G基站,主要包括南山双创区、福田CBD、宝安中心区、前海、大空港片区、大学城片区、华为科技园等。“深圳已经成为中国基站开通最早、连片规模最大、行业应用最丰富的城市。今年中国电信将在深圳开通2000个5G基站。”

 

未来深圳将形成5G高密度建成区。在深圳福田CBD北部,中国移动5G基站已经实现连续覆盖。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黄智瀛说,深圳移动今年将在深圳建设超过2000个5G基站,后续将实现深圳主要民生区域及重要行业应用的5G覆盖。“主要包括政务办公、教育医疗、交通枢纽等民生领域,以及能源工业、园区港口等行业应用领域。”

 

深圳联通副总经理周壮说,联通今年上半年规划在深圳建设5G基站3000个,目前已经建成800个。“深圳联通已在福田CBD、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西丽等试点区域完成5G网络覆盖试点。”


2424.png


应用发展:“运营商由技术驱动转向业务驱动”

 

目前全球在5G应用领域仍面临不小挑战。5G的关键技术——毫米波,因高频信号指向性较强,当遇到障碍物时,往往会直接穿过,消耗能量令传输距离缩短。

 

每座5G基站的覆盖半径大约是200米,而4G基站的覆盖半径是300米到400米,这就意味着要实现5G组网,运营商的基站建设密度远高于4G时代,总运营成本大约是4G时代的3—4倍,因此5G落地的关键在于加快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健康、正向激励的5G“生态圈”。

 

8787.png


黄智瀛说,“运营商思路要从技术驱动变成业务驱动,建网的同时就考虑与行业应用的结合,提供个性化的应用服务。运营商需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转变。”

 

冯炜认为,工业互联网可能成为运营商5G业务探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5G+云+物联网”,实现工厂产线柔性化,工业设备远程操作,AR增强现实协助操作等,帮助企业应对组件变得复杂多变,熟练技术工人离开岗位后造成的技能鸿沟,以及劳工成本增长等多重挑战。“企业业务的一个关键在于能否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面对5G领域存在的产业应用短板,深圳将通过应用场景的示范,来带动5G产业的发展。“深圳将持续完善5G产业生态环境,如组建5G产业联盟,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测试验证及试点应用等方面发挥联盟的协同效应。同时,还将大力推进5G人才队伍的建设。”徐志斌说。

 

生态构建:打造应用创新联合实验室

 

全球竞逐5G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5G将给产业发展模式带来重塑的可能。5G将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结合,孵化出更多创新业务,使得垂直行业应用更加多样化,培育出新兴信息产品和服务。因此,运营商、企业及行业伙伴等各方如何协同发展,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极为重要。

 

在周壮看来,和传统的电信业务不同,5G业务面向万物互联,需要和垂直行业深度结合,定制化开发示范应用。“运营商需要和客户、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度结合,长期合作,共同发掘业务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就在去年11月,中国联通在深圳设立了5G应用创新联合实验室,并与8家行业龙头企业签署合作协议,这些5G“创新合作人”分布在工业制造、互联网、媒体、交通等各个领域。“选择在深圳设立这一实验室,正是由于深圳创新企业活跃,产业龙头企业集中,有5G业务天然的合作伙伴。”周壮说。

 

“我们希望积极参与深圳有关政府和行业单位关于5G产业发展与生态构建方面的交流。”黄智瀛也谈道,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推动与包括富士康、创维、腾讯、大疆、南科大等一批产学研龙头单位合作研究探索5G+产业的新应用。去年8月,深圳移动还与深圳坪山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5G+产业升级、5G+智慧城市、5G+大数据应用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


“运营商应把握5G技术的核心价值,通过5G技术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对行业应用赋能,构建5G生态圈,助力民生事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为创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冯炜说。


“深圳将以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应用发展,以应用拉动产业发展,推动5G网络、技术、产品与应用深度融合,形成良好的5G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5G产业集聚地。”徐志斌说。

 

“确保每天建设50个站点”


基站建设是5G应用发展的基础,深圳目前建设进度如何?记者从深圳铁塔获悉,按照省市信息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深圳铁塔联合运营商开展深圳市5G网络站址规划,从2019到2022年规划5G站址总量4.5万个,其中宏站2.4万个,微站2.1万个,整体站间距在200米以内。


今年深圳地区的运营商5G基站建设需求大部分为基于存量基站进行改造,技术规范是建设重点。中国铁塔深圳分公司总经理蔡彦平说,5G基站天线重量大、系统耗电量大,对原有站点的电力引入、机房配套和天面空间等的改造要求较高。“深圳铁塔联合运营商和华为、中兴等设备厂商,从杆塔改造、动力配套改造、外市电引入等技术方面进行规范。”

 

随着深圳5G基础设施建设时间表确定,建设进程正在加快。为了优化施工管控流程,深圳铁塔将与运营商联合制定交付计划。蔡彦平说,今年以来,深圳铁塔组织10家施工单位共计80支施工队伍,确保每天有50个站点的建设产出。


蔡彦平提到,在5G基站建设过程中,有市民对通信基站辐射存在顾虑。对此,蔡彦平说,铁塔公司和三大运营商建设的基站、所用的设备均符合国家相关电磁辐射标准,未来将聚焦基站投诉热点,引导市民正确认识电磁辐射。“随着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基站的密度越来越大,5G大规模的基站部署离不开所有市民的支持。”

 

相关资讯
国产突围!川土微电子CA-IF1044AX-Q1 CAN收发器:全链路自主化与EMC性能双突破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加速,CAN收发器作为车载网络的核心通信接口,其可靠性与安全性成为产业链关注焦点。然而,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使得供应链自主可控需求迫在眉睫。川土微电子推出的CA-IF1044AX-Q1 CAN收发器,实现了从设计、晶圆制造到封测的全链条国产化,并通过欧洲权威机构IBEE/FTZ-Zwickau的EMC认证,成为兼具安全性与高性能的国产车规级解决方案。

“中国芯”逆袭时刻:新唐携7大新品打造全场景AIoT解决方案矩阵

在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唐科技以颠覆性创新奏响行业强音。4月25日,这场历时10天、横跨七城的科技盛宴在深圳迎来高潮,以"创新驱动AI、新能源与车用科技"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行业领袖,首次公开七大核心产品矩阵,展现从芯片设计到智能生态的全链条创新能力,为半导体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半导体先进制程技术博弈:台积电、英特尔与三星的差异化路径

在2025年北美技术研讨会上,台积电正式宣布其A14(1.4nm)工艺将于2028年量产,并明确表示无需依赖ASML最新一代High NA EUV光刻机。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全球半导体巨头在技术路线、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中的深层博弈。

嵌入式主板EMB-3128:轻量级边缘计算的工业级解决方案

随着AIoT技术的快速落地,智能设备对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硬件的需求持续攀升。华北工控推出的EMB-3128嵌入式主板,搭载Intel® Alder Lake-N系列及Core™ i3-N305处理器,以高能效比设计、工业级可靠性及丰富的接口配置,成为轻量级边缘AI计算的理想选择。该主板支持DDR5内存、多模态扩展接口及宽温运行环境,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智慧零售等场景,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从ASMI财报看行业趋势:AI芯片需求爆发如何重塑半导体设备市场?

作为全球半导体沉积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荷兰ASM国际(ASMI)近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展现强劲增长动能。财报显示,公司当季新增订单额达8.34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4%,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的8.08亿欧元。这一表现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设备需求激增与中国市场的战略性突破,同时反映出半导体产业技术迭代与地缘经济博弈的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