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预告| 新氦AI芯片论坛——近距离接触全球类脑芯片专家

发布时间:2019-08-19 阅读量:1110 来源: OFweek电子工程网 发布人: Viva

导言:说起AI芯片,依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广义范畴上讲,面向AI计算应用的芯片都可以称为AI芯片,以GPU、FPGA、ASIC为代表的AI加速芯片也可以称之为AI芯片。

作为AI芯片的前沿方向——突破传统冯诺伊曼架构的类脑芯片,近期频频博得各大媒体头条。8月30/31日两天,由新氦类脑智能主办的2019新氦AI芯片论坛将在上海市杨浦区长阳创谷隆重召开。期间,将有国内外20多位产学研各方向专家、企业家针对“人工智能与类脑智能的趋势”、“算法与芯片的发展方向“展开探讨。

论坛预告| 新氦AI芯片论坛——近距离接触全球类脑芯片专家

类脑芯片到底是什么?类脑芯片架构是模拟人脑的神经突触传递结构,众多的处理器类似于神经元,通讯系统类似于神经纤维,每个神经元的计算都是在本地进行的,从整体上看神经元们分布式进行工作,也就是说整体任务进行了分工,每个神经元只负责一部分计算。在处理海量数据上这种方式优势明显,并且功耗比传统芯片更低。

如何从人脑神经结构发展到类脑智能,从类脑计算到类脑芯片,再到类脑硬件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本次论坛特地邀请到了上海智能电子与系统研究院院长郑立荣先生,他将为大家分享《超大规模神经拟态计算》。四川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唐华锦先生也将为大家带来《神经形态认知计算》的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也特别邀请来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Thomas Lee教授,他的演讲题目是《用于泛在边缘智能的灵活片上互连架构》。阿里巴巴达摩院,计算技术实验室研究科学家陈教彦进行《类脑计算的启蒙时代》主题演讲,同时组委会还特地邀请到了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Anders Lansner及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Ahmed Hemani,他们将为大家带来《从超算大脑模拟到类脑计算》及《基于乐高积木式片上系统设计的定制化类脑硬件》的主题演讲。

对于人工智能芯片架构的探究与AI芯片的最优架构,本次论坛特别邀请来了新思科技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MLPerf工作组主席廖仁亿,联合微电子中心首席执行官杨美基,忆芯科技首席架构师孙唐等产学研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具体的论坛议程及演讲嘉宾,欢迎大家关注新氦类脑智能公众号。

论坛预告| 新氦AI芯片论坛——近距离接触全球类脑芯片专家

新氦类脑智能作为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承载主体,平台致力于构建多维度协同生态、通过设计开发芯片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及人工智能行业。

在公共服务及公益属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推动产业转化,为各类型技术团队及企业提供专家支持,行业资源,对接各类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新氦类脑智能平台是面向产业创新需求、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协同的新型组织,是促进技术研发与转化、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推进产业创新发展。

2019新氦AI芯片论坛暨国际智能电子与系统学术讨论会由上海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上海智能电子与系统研究院协办,将于2019年8月30日-8月31日在上海杨浦长阳创谷召开。对于本次论坛的具体议程及报名方式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氦类脑智能公众号。

论坛预告| 新氦AI芯片论坛——近距离接触全球类脑芯片专家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温补晶振(TCXO)核心技术解析:8大关键参数决定系统时序精度​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