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31 阅读量:1209 来源: 华强电子网 发布人: Viva
近几年来,张学友的演唱会上不断有逃犯落网的消息传出,“歌神”也因此摘获了“逃犯克星”的称号。其实,这是基于人脸识别布控和智能视频分析的智慧警务系统在发挥威力,背后则是生物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规模化普及。如今,智能手机在片刻间就能完成实名制认证,指纹解锁、刷脸过关、刷脸支付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在苹果于2017年发布的iPhone X中,通过简单的面部扫描即能实现即时解锁,给用户们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从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到静脉识别、声纹识别等等,生物识别技术正日趋成熟,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事实上,生物识别技术已经悄然发展了30余年,直到近年才开始走向商用化普及,并凸显出迅猛的增长势头。2015年,国内生物识别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0亿大关,业界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300亿元,而全球生物识别市场则将在该年突破1500亿元。
目前,指纹识别是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其次是人脸识别,紧接着是虹膜识别。如果单从识别精准度方面来看,虹膜识别在各类生物识别技术中可谓一枝独秀,被业界公认为是除DNA以外,最精准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虹膜的形成由遗传基因决定,人体基因表达决定了虹膜的形态、生理、颜色和整体外观。每一个虹膜都包含独一无二的基于像冠、水晶体、细丝、斑点、凹点、皱纹和条纹等特征的结构,虹膜识别技术则是利用虹膜的终身不变性和差异性来实现对身份的甄别。
相较于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是更精准的识别技术,其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目前,虹膜识别技术可以实现超过1米的中远距离识别,识别速度和人脸识别几乎一样。
虹膜的采集和识别均需要专业的硬件设备,包括专用的红外灯和红外镜头。虹膜成像是虹膜识别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何在更远的距离、用户非配合、甚至是多目标的情况下获得合格质量的图片?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在相应的硬件技术上进一步突破。
不同于市场上常见的软件处理方式,虹识技术率先完成虹膜识别专用芯片的研发。芯片的最大优势在于实现计算速度、算力的大幅提升。虹膜识别的计算过程由芯片完成,对外围的控制器要求较低,即使面对大规模计算,也无需依赖高性能CPU芯片,可以减轻对后台传输网络的要求。虹膜识别专用芯片的诞生彻底解决了虹膜识别在功耗、成本、速度、体积等多个方面的难题,与软件处理方式相比,芯片处理具有速度快、功耗低、成本适中、易于集成等多项优势。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移远通信推出的全新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引发行业关注。该产品通过双向动态补偿、微秒级频段切换及混频电路集成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车载通信中长期存在的射频链路损耗难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支持。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分析、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读这一创新方案。
在全球DRAM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将跳过第八代1e nm工艺节点,转而集中资源开发基于垂直通道晶体管(VCT)架构的下一代DRAM技术。据内部路线图显示,三星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VCT DRAM量产,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世代。该技术通过三维堆叠晶体管结构,将存储单元面积缩减30%,并利用双晶圆混合键合工艺解决信号干扰问题,被视为突破传统平面工艺物理极限的核心方案。
2025年4月28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以多项核心经营指标的历史性突破,彰显其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的强劲发展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99亿元,同比增长10.27%,创下一季度收入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6.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06%,扣非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飙升126.56%。这一业绩表现得益于其“屏之物联”战略的深化落地,以及“1+4+N+生态链”业务架构下各板块的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