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 Cat.1怎么突然火起来了?

发布时间:2020-03-31 阅读量:2207 来源: 电子工程专辑 发布人: CiCi

近期,物联网届掀起了一阵“猫风”,那就是各通信运营商、模组厂商、终端厂商都很关注的Cat.1。

但这个Cat.1可不是喵星人一号的意思,Cat是Category的缩写,是分类、类别的意思。Cat.1的全称是LTE UE-Category 1。LTE不用解释了,UE是指 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

从4G LTE时代开始,运营商开始为用户提供的非同质化服务,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对用户进行分层分级,并提供不同的网络能力服务。如根据与用户签订的服务质量(QoS)协议,运营商会为用户提供专门定制化的服务,包括带宽、接入优先级等保障。

而业界最熟悉的分层分级服务,就是根据终端接入能力等级提供不同服务能力,即UE Category(用户终端等级)。

根据3GPP Release定义,UE-Category被分为1-10共10个等级,其中Cat.1-5在R8组,Cat.6-8在R10组,Cat.9-10在R11组,整个定义是连续性的。目前我们手机所使用的LTE网络主要指的是LTE Cat.4,在2009年,Cat.1-5是3GPP专门划分出来,面向于未来物联网应用市场的类别。

LTE在最初设计时是为了解决一个最主要的需求——它必须足够快。尽管该技术可以满足移动宽带通讯的需求,但是它无法在一些应用产品中得到很好的运用,比如穿戴式设备、工业传感器、家用电器等。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尺寸小,电池供电,而且经常会被放在诸如地下室等网络覆盖不好或者甚至无信号的地方。于是,3GPP对LTE技术增加了几个增强型的标准,一些做了简化,一些是完全新的,用来实现连接IoT设备:

这几个类别自下而上在上传、下载速率及MIMO天线数量要求上做了阶梯式的区分。其中 Cat.1 的上行峰值速率仅有5Mbit/s,下行峰值速率为10Mbit/s。

为什么Cat.1突然火了起来?

在蜂窝连接的市场分布中,高速连接占据5%的份额,中速率连接35%,低速率占比60%。

2019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我国移动通信的网络在2G、3G退网条件已经逐步成熟。在全球,由于4G、5G网络的普及,已经有100多家运营企业实施了2G、3G的退网。在我国,随着5G建设高速推进,2G、3G退出舞台也将是大势所趋。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被2G、GSM、CDMA所占据大量基数的广域连接的物联网市场,将会如何演变?不可否认,一部分基于静态的、主动上报的应用场景,如智能表计,会继续沿用低功耗NB-IoT。但同时,还有更多的一部分具有实时性,移动性,需要一定带宽传输能力,甚至语音通信能力的应用场景,2G、3G退网以后,该被什么所替代呢?

毫无疑问NB-IoT会填补2G退网留下的空白,在2019年出货量达到5000万,2020年上看1亿。而3G退网,Cat.1和eMTC(Cat.M)也能够承载其主要面向语音、中低速率和市场。这块介于连网高速率(5G和4G LTE)和低速率(2G GPRS和NB-IoT)之间的中速率市场正在兴起。

相比eMTC,Cat.1在国内的机会更大,因为eMTC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而运营商现在正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5G建设中,很难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eMTC。

Cat.1的优势在哪里?

Cat.1 相比NB-IoT,2G模组,在网络覆盖、速度和延时上均有优势,相比传统的LTE Cat.4模组则更拥有低成本和低功耗的优势,并且拥有相同的毫秒级传输时延,以及支持100KM/H以上的移动速度。

同时,Cat.1适配于当前国内的4G网络,非常适合运用在对性价比、时延性、覆盖范围、通信速度有要求的运用场景。例如网络建设上,现在LTE Cat.1可以无缝接入现有LTE网络当中,无需针对基站进行软硬件的升级,网络覆盖成本很低。芯片成本上,经过系统优化后,集成度更高,模组的硬件架构更简单,外围硬件成本更低。

LTE Cat 1可以说承担了4G物联网连接主力的使命,作为最低版参数配置的用户终端等级,Cat 1让业界能够低成本地设计“低配版”4G终端。因此发展Cat 1网络及相关产业,对于补齐物联网主要场景需求很有意义。

Cat.1有望开启下一个亿级市场?

根据Counterpoint IoT的最新研究,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的出货量在2018年同比增长了79%,其中包括了共享单车、智能电表、智能烟雾报警器等新型运用场景。研究还指出,在2025年,全球物联网蜂窝连接数将突破50亿大关。再看向国内,随着2G、3G逐渐向4G的转网趋势,在未来3-5年,Cat.1或将是蜂窝物联网主要的通讯制式,这也意味着Cat.1面对的将是千万级甚至是亿级的市场。

目前,中国移动在全国拥有280万个4G基站,覆盖98%的区域,包括广大的农村区域,服务超过7亿用户。中国移动提出5G+4G协同发展,4G网络作为主要的业务承载网将进行持续不断的优化,打造4G精品网络。Cat.1产品已完成30个省、直辖市,海外完成65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测试,已经是一张成熟的网络。

Cat.1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例如网络建设上,现在LTE Cat.1可以无缝接入现有LTE网络当中,无需针对基站进行软硬件的升级,网络覆盖成本很低。芯片成本上,经过系统优化后,集成度更高,模组的硬件架构更简单,外围硬件成本更低。在时延方面,拥有跟LTE Cat.4相同的毫秒级传输时延,以及支持100KM/H以上的移动速度。

责编:Luffy Liu

本文综合自紫光展锐、中国移动、CSDN报道

相关资讯
全球汽车芯片市场遇冷,恩智浦如何守住56%毛利率防线?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于2025年4月28日披露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环比均下滑9%,但略超市场预期。在汽车、工业与物联网等核心业务需求疲软的背景下,Non-GAAP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56.1%,自由现金流则维持在4.27亿美元,突显其成本控制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对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中值(29亿美元)释放出环比复苏信号,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为业绩蒙上阴影。

全闪存与软件定义双轮驱动——中国存储产业年度趋势报告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索尼启动半导体业务战略重组 图像传感器龙头或迎资本化新篇章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

革新智能驾驶通信:移远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如何破解行业痛点?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移远通信推出的全新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引发行业关注。该产品通过双向动态补偿、微秒级频段切换及混频电路集成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车载通信中长期存在的射频链路损耗难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支持。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分析、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读这一创新方案。

全球DRAM市场变局:三星技术迭代与SK海力士堆叠方案的对决

在全球DRAM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将跳过第八代1e nm工艺节点,转而集中资源开发基于垂直通道晶体管(VCT)架构的下一代DRAM技术。据内部路线图显示,三星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VCT DRAM量产,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世代。该技术通过三维堆叠晶体管结构,将存储单元面积缩减30%,并利用双晶圆混合键合工艺解决信号干扰问题,被视为突破传统平面工艺物理极限的核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