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生物识别技术

发布时间:2020-11-6 阅读量:898 来源: 互联网 发布人: Viva

生物识别是智能时代的身份入口,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识别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以指纹识别、声纹识别、人脸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也日趋成熟。根据GrandViewResearch的最新报告,到2027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5%。

 

目前,我国生物识别技术产品主要以指纹识别为主,占比生物识别技术整体市场的三分之一,而人脸识别和声纹识别分别占比为16%和11%。


111.jpg

 

一、指纹识别技术

 

指纹识别是指将识别对象的指纹进行分类比对从而进行判别。指纹识别让解锁轻松异常,一触即开、一触解锁省去诸多不便。其原理是通过手指上凹凸不平的纹路,识别指纹的细节特征点,进行对比鉴别。目前的指纹识别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指纹识别设备在更新迭代之后也有了更的高识别率。

 

虽然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指纹识别技术在特定环境下也会失灵。例如长期徒手作业的人,磨损的手指会和你最开始保存的指纹对不上。手指有汗、粉末或者油性手指,也会导致指纹模糊,识别不灵。另外长期在严寒区域或严寒气候下,以及生活在需要长时间带手套的环境中的人,也容易导致指纹识别不够灵敏。

 

二、声纹识别技术

 

声纹识别也称为说话人识别,根据说话人的发音生理和行为特征,自动识别说话人身份的一种生物识别方法。其安全性可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媲美,优点十分明显:语音采集装置造价低廉,只需电话/手机或麦克风即可,无需特殊的设备。同时,声音信号便于远程传输和获取,只需一通电话,几秒钟就能远距离确定说话人的真实身份。在基于电信和网络的身份识别应用中,声纹识别独具一格。

声纹识别应用遍布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安防、金融风控身份验证、公安司法系统等领域。但声纹识别的应用也有局限性,个体语音特征受身体状况、年龄、情绪等影响,具有易变性;而不同的麦克风、环境干扰等也会造成声纹特征不易提取的问题。

 

三、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以貌识人”的特性,操作简单、结果直观、隐蔽性好。看过电影《碟中谍4》的人们一定对这样的场景印象深刻——一名特工戴上了能够进行人脸识别的特制隐形眼镜,从而在人群中迅速找出目标。

 

目前,我国在人脸识别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便利、安全的特性使其在各产业实现初步应用。具有代表性的是,智能家居领域。人脸识别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以智能安防系统为主。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摄像机识别装置,捕捉到面部图像后与后台存储的面部信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鉴别和确认。如有陌生人进入安防领域被摄像头捕捉到时,系统会通知业主并进行录像。

 

总体上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识别技术领域正酝酿新的变化和需求。生物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的碰撞,将为各行业带来新的变数。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应用上难免受到局限,这一现象正在得到改观。目前,已有一些先锋企业将生物识别技术引向多元化纵深化,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前景令人期待。


相关资讯
技术赋能 生态共赢——电子制造装备智能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在当前全球电子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产业链协同创新已成为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路径。本次走访聚焦微焦点X-RAY检测、自动化测试烧录一体化、半导体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通过构建"技术攻关-场景验证-生态协同"的三维合作模型,旨在打通从实验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美国被曝秘密植入追踪器监控高端AI芯片流向 严防技术流入中国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下)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上)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3点区分TCXO温补晶振与OCXO恒温晶振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