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快充问题频出,需产业协同加速普及进程

发布时间:2020-12-28 阅读量:109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Viva整理

一个新产品的出现,要不断经历技术磨合,市场使用反馈,最终实现完美落地,无线快充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挺陌生的,目前正在不断克服出现的技术问题,而这一次不仅需要技术调整,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

 

随着无线快充的普及,不仅仅是靠协议统一就能够解决的。无线充电本身在技术上还有不少问题要解决,比如充电效率低、发热大、天线干扰等。某品牌手机无线充电技术专家姜翔文表示:“随着手机无线充电功率越来越大,首先带来的问题就是干扰。因为手机是很复杂的系统,包括触摸屏、各种天线以及音频设备,在手掌大小的充电设备中,来自线圈、数字电路、风扇、电源四个方面的不同类型干扰,需要它具备很好的抗干扰能力。我们在无线充电底座上采用金属屏蔽罩、PCB材料优化、采用FPC线圈连接线等等方法去解决。”

 

image.png 

 

“我们在选择方案的时候经常与一些供应商讨论线圈发热的问题,但后来发现大多数供应商对于线圈设计并不是特别精通,他们对于标准线圈以及定制线圈是否最优化没有概念。于是我们在对线圈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和仿真测试后,找出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优化接收线圈的Q值(品质因数),二是采用多股绕线的线圈。”

另一方面,很多人在使用无线充电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发热严重,而对于无线充电发热的原因,姜翔文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线圈和隔磁材料发热;功率器件发热;手机本身充电过程中的发热。

 

姜翔文表示:“我们在选择方案的时候经常与一些供应商讨论线圈发热的问题,但后来发现大多数供应商对于线圈设计并不是特别精通,他们对于标准线圈以及定制线圈是否最优化没有概念。于是我们在对线圈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和仿真测试后,找出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优化接收线圈的Q值,二是采用多股绕线的线圈。”

 

事实上,充电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发热程度息息相关,Rui Liu认为:“目前手机无线充电效率低、充电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体积限制,手机端的线圈普遍较薄,最厚的也不过0.3毫米,如此薄的线圈还要承载更大的电流,需要从线圈上着手改进;二是由于线圈一般放置在于电池紧密接触的位置,线圈发热后热量会导到电池上,一旦电池发热,就会启动安全保护措施,限制充电效率。”

 

 image.png

 

在改善无线充电发热以及效率方面,姜翔文表示由于目前无线快充采用低压大电流的方案,传统的电路效率较低发热较大,因此为了解决发热问题,他们在无线充内部使用精密降压,为手机供给2倍的电池电压,手机接收到后,手机内部采用高效率电荷泵降压为电池充电,相比传统方案,接收端电流不变,功率提升,提高了充电效率。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充电的稳定性,牺牲无线充电底座体积,加入风扇以及散热鳍片,并在手机上优化充电曲线,最终解决无线快充发热严重的问题。

 

但要想真正解决无线充电现有的问题,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贺大玮表示,对于无线充电来说,手机作为接收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到材料的优化、线圈的位置、电池的设计等问题,光靠一个厂商是不行的,需要整个产业链协同解决无线充电的问题。

 

 image.png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外,其实WPC本身也在一直为推动无线充电生态发展而努力,在今年推出最新的Qi 1.3标准中,WPC为无线充电设备加入了强制性的身份鉴权要求,即需要在无线充电设备中加入安全芯片来确保设备通过标准验证,以免出现通过不合格设备充电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当然,加入安全芯片必然会使得终端厂商增加成本,提高了无线充电新玩家的入门门槛,那么这是否会影响其他终端厂商对于无线充电的态度?张庆峰强调,加入身份鉴权的功能并没有提高门槛,只是让Qi标准更加完善。

 

 image.png

 

“因为安全芯片供应商可以提供一个‘交钥匙’的方案,从整个设备制造商或开发者的角度来讲,复杂度并没有增加,也就是说没有提高门槛。但是有了这个无线充电身份鉴权之后,对整个产业链、生态系统,保护品牌厂商、消费者,其实都是有非常大的好处。所以WPC也是顺应了市场和客户的要求,很及时地针对这方面做了对现有标准的一个补充。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这是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将来所有其它的充电方式可能都会往这个方向去做借鉴和参考。”张庆峰进一步解释道。

 

image.png

 

从“武汉街头无线充电路灯”可看出,在当下智能手机续航焦虑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像无线充电这种方便且通用的充电方式,相比于有线充电更加适合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手机电量补充。随着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越来越多,以及相关的便民公共设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无线快充的普及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

 


相关资讯
美国被曝秘密植入追踪器监控高端AI芯片流向 严防技术流入中国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下)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上)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3点区分TCXO温补晶振与OCXO恒温晶振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

体积缩小58%!Vishay发布185℃耐受汽车级TVS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