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电压线性稳压器-技术干货

发布时间:2021-01-18 阅读量:1524 来源: 发布人: lina

什么是负电压?说到电压,一切都是相对的。不同的电导体之间有不同的电位。这意味着一个电压可以高于另一个电压。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使用“负电压”的描述。我们所说的负电压是指一个电压低于系统的地电位。图1是一个3.3V电源电压和0V系统地电位的示例。在这个系统中,需要测量和记录传感器的信号。这些信号可能在+2.5V和–2.5V之间。


为了检测这些信号,我们采用+3.3V的正电源电压和–3.3V的负电源电压的运算放大器。且系统中已经提供+3.3V正电压。对于所需的–3.3V负电压,可以利用系统的–5V来产生。该电压轨可能来自基于变压器的电源,通常该电压是没有经过精确调节的。为了精准生成–3.3V,我们需要使用线性稳压器。


市场上有众多适用于正电压的线性稳压器可供选择。在需要转换负电压的应用中,是否可以使用这种正线性稳压器?


图1显示了用于这种应用中的正线性稳压器。图中的可调电阻代表线性稳压器的调整元件。对于这种线性稳压器IC来说,VIN、VOUT和GND连接器之间的电压关系是完全相同的,就像在正电压应用中一样。然而,在这种环境中使用正线性稳压器有几个缺点。该电路将使用电阻分压器来调节基于–5V电压轨的输出电压,而不是基于0V电压轨、系统地。这会导致–5V电压轨上的干扰和噪声直接耦合到产生的–3.3V轨上。此外,稳压精度也相当差。当–5V电源电压精度只有±10%时,这个不精确度也会耦合到–3.3V产生的输出电压上。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正线性稳压器的第二个缺点是线性稳压器设备的I/O引脚(例如使能引脚)将以–5V为参考。如果需要监控不同电压的上电序列,则可能需要电平转换。


负电压线性稳压器-技术干货

图1.产生负电压的正线性稳压器。


图2所示的是相同系统,但是使用了专为降压负电压设计的线性稳压器。

这些IC被称为负线性稳压器。ADI公司的新型ADP7183负线性稳压器专为最低噪声、最高电源抑制比(PSRR)而设计。这使得该器件非常适合对电源噪声敏感节点的滤波应用。


负电压线性稳压器-技术干货

图2.产生负电压的负线性稳压器。


如果使用如图2所示的负线性稳压器,则产生的–3.3V是相对于0V地电压进行稳压。这将产生非常低的噪声和精确的输出电压。此外,I/O引脚以0V的系统地为参考,可以省去电平转换。


这样一来,特殊的负线性稳压器在转换负电压或滤波负电压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市场上的负线性稳压器通常供应有限。ADP7183(300 mA)和ADP7185(500 mA)等新产品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多可用的产品系列。


相关资讯
智能家居电源管理新突破:纳米功耗技术助力超长电池寿命

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自动化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升生活便利性。然而,分布式传感器的无线部署对电池供电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有限电池容量下实现长久续航?传统电源方案因效率不足、静态电流过高而难以满足需求。如今,纳米功耗(nanopower)技术的创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突破口。通过采用ADI公司新一代MAX77837降压-升压转换器和MAX18000升压转换器,智能家居传感器可将单节碱性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的低电压(低至0.5 V)高效转换为稳定3.3 V或5 V系统电压,同时将静态电流控制在纳安级。本文结合具体电路设计与仿真工具,揭示如何通过超低功耗电源管理延长设备寿命,推动智能家居向更小、更可靠、更低成本的方向迈进。

基于晶体管与电位计的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与实现

在模拟电子系统中,可变增益放大器是实现动态信号调理的核心模块。本实验聚焦运算放大器拓展应用,通过晶体管压控切换与电位计阻值调节两种方法构建可变增益放大器。采用ADALM2000模块搭建实验平台,结合OP97运放、2N3904晶体管及可调电阻网络,探究增益动态控制机制。通过方波驱动晶体管实现增益阶跃切换,以及电位计连续调节反相/同相放大倍数,验证压控与手动增益调节的电路特性,为音频压缩、通信调制等应用提供硬件设计基础。

高精度窗口电压监控器:提升低电压数字器件电源性能的关键

随着数字计算器件(如FPGA、处理器及ASIC)的工艺技术不断微缩至纳米级别,其内核电压持续降低至1V以下,电源容差窗口已缩减至±3%甚至更小。这一趋势对电源的精准性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开关稳压器的输出误差可能导致内核电压偏离安全范围,进而引发器件故障或永久性损坏。本文聚焦高精度窗口电压监控器的核心作用,通过量化分析其阈值精度对电源窗口的影响,提出优化策略,确保低电压器件在严格容差范围内稳定运行,同时最大化电源输出性能。

晶振核心参数全解析:从无源到有源,精准匹配电子设计需求

晶振是电子设备中的关键元件,为各类电子产品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了解晶振的主要参数能够更好地了解晶振性能以及如何根据参数选择合适的晶振。

Unitree B2-W机器狗展现新技能:晶振在四足机器人中的关键作用

随着四足机器人(机器狗)在高动态运动与复杂环境作业中的突破性进展,其核心控制系统对时钟信号精度的需求已迈向“微秒级”挑战。以宇树科技Unitree B2-W为代表的轮足式机器狗,通过空翻、抗冲击越野等高难度动作验证了机器人技术的飞跃,而支撑其精准运动控制、多传感器协同及稳定通信的核心,正是晶振提供的精密时钟基准。面对户外温差(-40℃~85℃)、振动干扰及多模块同步需求,YXC针对性推出TCXO温补晶振解决方案——包括通用型YSO510TP(±2.5PPM稳定性)、可编程YSO511PJ(10-250MHz全频段覆盖)及超精密YSO512ET(±0.1PPM工业级精度),配合小至1.6×1.0mm的32.768KHz微型谐振器,为机器狗的全场景应用构建从基础时序到高速通信的完整时钟链,驱动智能机器人突破物理环境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