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0 阅读量:947 来源: 人民日报 发布人: Viva
“自2015年网络提速降费实施以来,在提速方面,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了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在降费方面,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和移动网络单位流量平均资费降幅超过95%。”在19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
“十三五”以来,我国网络提速降费工作取得哪些成效?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今年的重点方向是什么?工信部及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用户体验速度较5年前增长约7倍
“近年来,我国网络提速降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固定宽带和移动网络速率大幅提升,资费大幅下降,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降低企业成本、繁荣数字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刘烈宏说。
从网络能力看,用户速率大幅跃升。“十三五”以来,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看固定网络,光纤宽带用户占比从2015年底的56%提升至现在的94%,千兆光网覆盖家庭超过1.2亿户;看移动网络,4G基站规模占到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开通5G基站79.2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2.6亿,独立组网模式的5G网络已覆盖所有地级市,初步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移动网络。目前,我国固定宽带和移动网络端到端用户体验速度,较5年前增长约7倍。
从资费水平看,降费感受实实在在。5年来,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和移动网络单位流量平均资费降幅超过95%。企业宽带和专线单位带宽平均资费降幅超过70%,各项降费举措年均惠及用户逾10亿人次,累计让利超过7000亿元。
从创新应用看,融合赋能成效显著。网络提速降费促进各类互联网应用快速普及,激发信息消费潜力。移动用户月均流量从2015年初的205MB提升至现在的10.85GB,提升了40多倍。
不仅如此,通过加快补齐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短板,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目前,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99%。
面向中小企业、老年人等群体精准降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新一轮网络提速降费的着力点是什么,将如何落实?
“今年提速降费工作重心将从网络‘覆盖普及’向‘提速提质’转变,从‘普惠降费’向‘精准降费’转变。”刘烈宏说。
在网络提速方面,将推进以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日前,工信部印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的能力。
刘烈宏提出,今年将开展更大范围的千兆光网升级和入户改造,有序推动5G网络按需建设和深度覆盖,同时深化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在降低资费方面,将继续实施精准降费。抓紧组织基础电信企业,明确面向中小企业和农村脱贫户、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细化举措。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人刘郁林介绍,目前,基础电信企业已推出一些具体落实举措,比如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企业宽带提速惠企行动,推出“云+网+应用”等融合产品优惠,持续降低了企业用网用云成本。面向农村脱贫户提出五折基础通信服务资费折扣。“我们将持续引导企业更多关注重点群体,推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符合特定需求的专属资费方案或降费举措。”
在完善农村信息基础网络方面,刘烈宏介绍,今年预计在农村及偏远地区支持1万个4G基站建设,今年底,未通宽带行政村数量将实现动态清零。
加快向新兴业务转型,提高运营效率
中央电信企业如何平衡实现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确保提速降费的可持续性?
国务院国资委财管运行局负责人刘绍娓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央电信企业通过以投资建设促发展、以协同发展促共享等方式增强了提速降费的能力。
从投资情况看,“十三五”时期,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快4G建设,扩大5G投入,基站等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7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净利润的2.6倍,其中5G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
从协同发展看,一方面推进铁塔资源整合,提高铁塔共建共享水平,铁塔共享率从成立之初不到15%提升到目前80%以上,相当于累计少建铁塔84万座,节约行业总体投资超过1500亿元。另一方面推进5G协同发展,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两家共享基站超过35万个,节约投资超过700亿元。
“‘十三五’期间,中央电信企业全力开展提速降费工作,在累计让利超过7000亿元的基础上,累计实现净利润超过6500亿元,年均增长4.3%。”刘绍娓介绍,今年中央电信企业继续将通信行业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放在首位,提供惠及全民的通信服务。一方面,重点向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性、战略性产业布局,加快由管道业务向新型业务转型,培育新的效益增长极。另一方面,通过严控管理费用,压降销售费用,扩大企业的效益增长空间,不断挖掘提速降费的潜力。
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的领军者,贸泽电子始终以"技术赋能创新"为核心战略,通过构建覆盖1200余家原厂的供应链网络,为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持。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物料突破8,000项,其中多项产品体现了行业技术演进的三大方向:
V112E高精度振动传感器以1V/g超高灵敏度与纳米级分辨率为核心突破,重新定义了工业设备健康监测的技术边界。通过钛合金激光密封工艺与陶瓷剪切传感技术,该传感器兼具IP67防护等级与-55~120℃极端环境适应性,攻克了传统产品在高温、潮湿场景下的信号失真与寿命短板。其覆盖半导体制造、能源安全、医疗设备等高价值领域,精准捕捉微米级振动能量,为工业4.0智能化运维提供硬核数据支撑,有望在千亿级传感器市场中占据高端技术制高点。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下,车载网络带宽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总线技术面临瓶颈,车载以太网凭借高带宽、低延迟等优势成为新一代车载通信核心。然而,该领域长期被博通、Marvell等国际巨头垄断,国产化率近乎为零。裕太微电子率先破局,推出中国大陆首款集成自研千兆&百兆PHY的 车规级TSN交换芯片YT9908/9911系列 ,以“全能、可靠、安全、不加价”四大技术优势对标国际一流,填补国产高端车载通信芯片空白。该芯片支持多域时钟同步精度<20纳秒、ASIL-D功能安全认证及国密加密算法,可满足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高实时场景需求,预计2025年带动国内车载以太网芯片市场规模突破293亿元,成为国产汽车芯片突围的关键里程碑。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面临重大政策风险带来的结构性调整。根据TechInsights最新发布的产业预测模型显示,美国关税政策的多维影响将重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格局。基于动态关税情景模拟,研究机构绘制出三种潜在发展路径,揭示出不同政策强度下市场演变的深层逻辑。
在机器人智能化与精密制造的浪潮下,六维力传感器的微型化与高精度成为突破行业瓶颈的关键。宇立仪器全新发布的M3701F1六维力传感器,以6mm直径/1g重量的极致尺寸,攻克传统传感器难以兼顾的“维间耦合干扰”“微型化标定”等技术难题,将国产精度提升至≤0.5%F.S,成本降低至进口产品的30%。这一突破不仅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场景提供毫米级力控解决方案,更推动国产传感器实现从“跟随”到“领跑”的跨越。据预测,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15亿元,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60%,技术壁垒与产业链协同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