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IaaS市场份额全球第五 国内仅次于阿里云

发布时间:2021-06-21 阅读量:737 来源: 齐鲁晚报 发布人: Joisse

在美国的四轮制裁之下,余承东表示华为的消费者业务举步维艰。不过华为也在求生存、谋发展,其他业务迅速做大,这两年重点发展的云业务已经初见起色,拿下了全球第五、中国第二份额,国内仅次于阿里云。


4月21日,盖特纳发布《Market Share:IT Services,Worldwide 2020》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全球市场规模达到643.9亿美元。2020年,华为云全球IaaS市场排名上升至中国前二、全球前五,主流厂商增速最快,成为全球五朵云之一。


另外一家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华为以全国17.4%的份额占据全国第二位,同样仅次于阿里云。


37d12f2eb9389b50d79c3d12d0c44ad5e6116e0d.jpeg


据报道,华为云业务成立于2017年,2018年任正非给华为云定调,目标定位于可供千万家公司种“庄稼”的“黑土地”,华为云业务开始迅速发展,在2019年Q2季度拿下了国内6.7%的市场份额,超越了亚马逊AWS,仅次于阿里云、腾讯云及中国电信,首次位列第四。


2020年1月份华为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云业务成为华为第四大BG,与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并行。


今年1月份华为宣布了多项人事调整,其中余承东,现任消费者BG CEO,本次拟增任命Cloud&AIBG总裁(兼)、Cloud & AI BG行政管理团队主任、增任命Cloud BU总裁(兼)、Cloud BU行政管理团队主任。


不过4月份,华为内部发文宣布组织架构调整,撤销了四大事业部之一的云与计算BG(Cloud & AI BG),曾担任华为消费者云业务负责人的张平安,被任命为华为云(Cloud BU)总裁。


今年2月份,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发表讲话,称华为已有十亿台手机在网上了,手机是终端,手表、水表、电表、大屏等都是终端,这些“天罗地网”的终端反馈的信息,能充分体验网络的质量,经过归纳、统计可以知道网络的运行质量,以及预测网络故障,预判网络故障,评估网络质量,会起到较大贡献。


端管云要协同,力出一孔,再通过2-3年实践,将来在GTS(全球客户培训中心)服务上,打造全球体验最佳、最安全可靠的端管云生态。


华为云高管此前表态,“在华为没有甘当第二的产品,华为云也是一样。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第一的路上。”


截至2020年底,华为云上线了220多个云服务、210多个解决方案,发展了超过19000家合作伙伴,汇聚了160万开发者,云市场上架应用超过4000个;有超过10个城市智能体、600多个中国政务云、30多个国家级部委、超过220家金融客户、300多家SAP上云客户、30多家TOP汽车制造企业、超过14家TOP基因公司选择华为云。

相关资讯
第四代Tandem OLED技术突破!LG显示双路布局高端显示器市场

LG Display于6月27日宣布正式启动27英寸OLED显示器面板的全面量产计划,标志着高端显示器市场迎来重大技术革新。该面板基于革命性的第四代Primary RGB Tandem OLED技术,通过红、绿、蓝三原色四层独立堆叠结构,实现1500尼特峰值亮度与280Hz刷新率的卓越性能组合。

美国PC市场2025Q1强劲增长15%,惠普重夺榜首,全年增速或放缓

根据Omdia(原Canalys)最新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1690万台,同比增长15%。这一超预期增长主要源于厂商为应对潜在关税政策调整的提前备货,导致渠道库存短期内激增。

三星第二代2nm GAA工艺获突破 高通或重返代工合作阵营

三星电子在先进制程领域取得关键进展。据产业链报告确认,该公司已完成第二代2nm全环绕栅极(SF2P)技术的基础设计验证,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该节点将首次应用于三星下一代旗舰SoC Exynos 2700的生产,并有望成为其晶圆代工业务重返竞争赛道的核心筹码。

美国芯链缺口显现:台积电亚利桑那晶圆空运台湾封装应对AI热潮

美国雄心勃勃的芯片本土化战略正经历一场现实考验。尽管政策推动与巨额投资不断加码,其芯片供应链距离完全自给自足仍有显著差距。最新的行业动态揭示了一个关键瓶颈:尖端芯片封装能力的缺失。

解析Sensirion新品传感器:±0.2℃精度+可拆卸保护盖技术突破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高精度环境传感技术已成为智能设备的关键核心。全球知名环境传感器制造商Sensirion公司近日通过其全球代理网络正式推出SHT40-AD1P-R2与SHT41-AD1P-R2两款全新数字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突破性防护设计与精度优化,为严苛应用环境树立了全新的性能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