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4 阅读量:764 来源: 新电子科技杂志 Micro-Electronics Magazine 发布人: 胖哥
根据TrendForce表示,由于电源管理晶片(PMIC)属于半导体缺货潮的短料,至今涨价态势依然持续,预估2021年平均销售单价(ASP)年涨幅近10%,创下近六年来最高。从全球供应链来看,目前电源管理晶片产能除了主要由IDM大厂掌握,包含德州仪器(TI)、英飞凌(Infineon)、亚德诺半导体(ADI)、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恩智浦半导体(NXP)、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瑞萨电子(Renesas)、Microchip、罗姆半导体(ROHM),其中Maxim已被ADI收购、Dialog则被Renesas收购。IC设计业者如高通(Qualcomm)、联发科(MTK)等亦在晶圆代工业者手中取得部分产能,而其中TI具领导地位,上述业者合计市占超过80%。
2016~2021年通用型PMIC平均销售单价(单位:美元) (图片来源:Trendforce)
从产品结构来看,随著消费电子、通讯、工控、汽车终端需求的不断提升,加上产业转型所带动的产品更迭,全球市场对电源管理晶片的使用量大幅增加。消费电子产品是电源管理晶片应用最大宗的领域,儘管近期笔电、Chromebook、智慧型手机、电视需求出现杂音,少数构造简单的品项如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拉货动能确实放缓,不过由于电子产品对电源管理晶片的需求为结构性提升,部分型号仍是供不应求。其中,Qualcomm及MTK则受限于晶圆代工的成熟製程产能紧缺,自用的电源管理晶片也是相当吃紧。
此外,在车市复甦之下,电动车、车用电子、ADAS快速成长,对电源控制、管理与充电的技术要求提高,且车用晶片检验项目繁多,必须保证其一致性和零失效率,目前IDM业者车用晶片订单普遍已排至2022年底。由于产能满载、原物料紧缺等因素,目前电源管理晶片供应业者制定较长的交期,消费电子用晶片交期拉长至12~26週;车用晶片交期则是长达40~52週,部分独家生产的型号甚至停止接单。
TrendForce认为,第四季电源管理晶片需求持续强劲,总体产能仍旧供不应求,在IDM业者领涨的情况下,电源管理晶片价格将维持高档。儘管疫情仍存在变数,加上8吋晶圆产能难以大幅扩产,但在2022年下半年TI的新厂RFAB2将完工量产,加上晶圆代工业者计画将部分8吋晶圆生产的电源管理晶片往12吋推进,适度缓解电源管理晶片产能不足的可能性高,但仍需关注未来市场供需变化。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