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682 来源: 满天芯 发布人: 胖哥
2021年接近尾声,今年疯狂的芯片短缺行情历史罕见,尤其关于MCU的涨价、炒货一度陷入疯狂。
意法半导体(ST)MCU因其出色的本土化战略,过去十多年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生态口碑俱佳。
不过今年这一波市场乱象下,ST的MCU变得一片难求,价格飙升,买不到的情况下再加上几轮官方涨价,不少用户直言,已拉黑、已用国产替代。
虽然不少人忍痛割爱,但在ST 产品依然热销。不过在庞大的舆论及市场反馈面前,ST也不得不正视这些问题,并计划在产能上大跃进。
重视缺货问题
据外媒报道,意法半导体总裁兼CEO Jean-Marc Chery先生今日表示,2022年全球芯片短缺的情况将逐步改善,最少要到2023年上半年,整个供应链才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关于芯片缺货缓解的预测,Jean-Marc Chery这次的说法和他7月份说的基本上没什么区别。
但他还表示,短期范围内,意法半导体最重要的事情是处理好缺货的问题,要避免供应链过度吃紧而影响客户出货,处理缺货问题是公司首要任务,而这对于所有管理者而言,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Jean-Marc Chery认为,客户通过经验学习,与公司探讨妥善规划未来需求与产能,为半导体供应链提供更可靠的需求预测,以便灵活部署产能,公司也正与客户讨论应对措施,制定资本支出计划。
大力扩产
7月份时,意法半导体曾指出,今年将只能满足客户总需求的70%,但随着公司投资于产能,明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85%至90%。
对于产能规划,Jean-Marc Chery表示,公司将在未来数年投入巨额资金,建立合理的产能,支持客户业务发展。
就今年的情况来看,意法半导体的资本支出约21亿美元,其中14亿美元将投入全球产能扩建,7亿美元则用于策略计划。其中包括正建立的意大利Agrate 300mm(12寸)新晶圆厂、意大利Catania的碳化硅(SiC)工厂,以及法国Tours的氮化镓(GaN)工厂。
另外,意法半导体计划自2020-2025年,将欧洲工厂的整体产能提升一倍,主要是增加300 mm(12寸)和200 mm(8吋)产能。
除此之外,意法半导体还积极寻找外部晶圆代工资源。有消息表示,因全球MCU大缺货,意法半导体将把自己的MCU生产外包一部分给三星电子的晶圆代工部门。
据满天芯了解,意法半导体这次外包的业务是其大客户苹果的MCU产品,这也是意法半导体首次这么干,可见ST在产能这一块真的认真了。
应该认真
短期来看,目前全球仍处在半导体行业的上升周期,芯片荒并未缓解。借着这波行情,无论国际大厂还是国内微控制器厂商,今年都业绩都有一个较高的增长。
MCU作为电子行业的基础控制芯片,在物联网与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未来市场下游需求必然会持续增长。
而MCU缺货浪潮下,国内一众MCU厂商迎来了大量的验证机会,并进一步积累了技术实力,市场份额也有一定提升。目前虽然较ST、NXP,Renesas等大厂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如果大厂不认真的话,也存在翻车的可能。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