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808 来源: 新电子科技杂志 Micro-Electronics Magazine 发布人: 胖哥
面对剧烈变动的国际局势,未来晶片缺货恐成新常态,产业链韧性亦是半导体业共同面对的必修课题。
半导体产业自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逐渐提升其在全球经济的重要性,中美贸易衝突至2019年升级为科技战,2020年COVID-19疫情爆发,2021年蔓延全球且造成供应链前所未见的动盪,全球对于半导体的需求持续升高,甚至已经成为战略物资与战略产业,2021年晶片缺货成为新常态,面对疫情与国际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产业链韧性亦是所有厂商共同面对的必修课题。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 WSTS)发布的资料显示,202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4,404亿美元;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受到市场需求激增,预估将会拉升全球半导体市场高度年成长25.1%,推升全球半导体市场站上5,509亿美元的新高峰;2022年仍将维持正成长动能,在供需趋于平缓之际,于高基期的状况下年成长10.1%,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可达到6,065亿美元(图1)。这三年台湾地区的表现都超越全球,整体产值最终上看新台币4.5兆元。
图1 全球半导体产业产值与成长率
半导体产业于动荡中屡创新高
全球半导体产业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呈现明显成长,根据资策会MIC研究指出,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在疫情的影响下,宅经济带动笔记型电脑的需求;第二,2020年下半年起,智慧型手机跟车用电子的需求回温;第三,美中贸易战引起的转单效应。除此之外,5G、AI、物联网、车用电子等新兴应用持续发展,推动对半导体元件的长期需求,引发晶片需求大于供给,甚至因为缺货风潮蔓延,导致许多厂商重複下单,更加剧半导体市场供给的紧缺。
受惠于这波需求,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整体表现突出,尤其是製造部分,产能利用率通常是满载,甚至突破100%,因为全球80%的笔记型电脑是由台厂组装,同时晶片大部分亦是由台厂供应,所以供不应求的情况在台湾地区更为明显,这样的动能延续至2021年的上半年,所以台湾地区的IC设计、製造跟封测产值持续攀升。另外在2021年下半年,整个需求动能慢慢转向5G、AI、物联网和车用电子等新兴应用。
工研院预估,2020年台湾地区IC产业总产值为新台币3.2兆元。2021年台湾地区IC产业预估将年成长25.9%,总产值轻鬆达成新台币4.1兆元的历史新高点,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的成长性高于全球半导体市场平均值。展望2022年,在全球市场需求持续存在,产能供给趋于平衡之际,台湾地区IC产业年成长率将达12.0%,总产值将成长至新台币4.5兆元,亦高于全球预估的10.1%成长率。
半导体供需失衡非一时能解
半导体供需失衡与区域供应链重组的现象,简单而言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当然也没有一帖特效药可以快速的药到病除;整体而言,有许多全球性的重大事件在近年陆续发生,导致产业链的混乱,是一个多重因素的结构性问题。MIC认为,在供需失衡方面,需求部分,快速高涨的需求牵涉到许多不同的终端产品和晶片。
而供给面主要问题则来自于8吋跟12吋晶圆产能的成长幅度无法跟上需求,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各类型的晶片出现产能排挤的效应,以8吋晶圆而言,显示驱动IC、电源管理IC跟CIS、MCU因为製程接近会有一些产能排挤;12吋晶圆的部分就是电源管理IC、Audio Codec IC、WiFi IC、RF IC等等,这些会有产能排挤的效应。另外还有一些影响供给的因素来自于意外的发生,比如说德州的暴风雪、日本的地震、Renesas火灾,甚至是台积电跳电,还有东南亚的疫情,这些都会影响到晶圆厂到封测厂的生产供货。
供应链失衡影响多个层面
IC的供不应求,对整体供应产生巨大影响,以几个面向进行探讨,首先在製造跟封测方面,因为产能达到满载,开始出现订单排队的情况,交期也逐渐拉长;另外反映成本的原因,製造跟封测厂的报价会往上,因为需求很高,所以製造跟封测厂比较放心、积极地扩充产能,并开始发展长约跟订金的营运模式,确保产能开出以后有足够的需求来去化。
在设计方面,对于IC设计厂来讲,取得产能变得相对困难,因此成本提高,可能透过晶片涨价转嫁给下游终端产品;另外,因为终端产品无法取得晶片,所以会出现重複下单的情况,使得真实需求难以掌握。所以IC设计业者很难确定到底哪一种晶片才是最需要的,在这种产能排挤下,没有办法决定真正需要的晶片类型的产能,就会出现长短料的问题。
在设备跟材料方面,设备是扩充产能需要的元素,但是因为设备本身也需要半导体晶片,当晶片缺货时,设备交期也会拉长,进而影响到製造跟封测产能扩充。材料方面,因为原物料交期拉长,所以大厂会积极去争抢相关产能,大厂不管是製造封测产能或是材料的产能都比较有优势。对于终端产品来讲,也会影响终端产品零组件的取得,因为长短料的问题,使得有些产品因为缺料无法出货,变成有些终端产品业者,可能需要缩减产品线或者进行整併,以便有足够晶片的产品能够出货。
AI/汽车电子/化合物半导体热烧
此波晶片缺货,让各国政府意识到近年半导体製造已经逐渐转移到亚洲,尤其台湾晶圆代工产能占全球50%以上(图2),如果台湾的代工产能受阻,对于全球晶片生产影响甚钜,产业链韧性低,有鑑于此,全球各国尤其欧、美、日本便兴起建立半导体产能风潮。同时推动政策鼓励,比如美国的CHIPS法案或是AFA法案,透过建厂补助、研发补助,增加对于本土半导体建置产能的吸引力或吸引其他国家合作,在这些政策推动下,各国未来几年会逐渐建置新的半导体产能,也会有国际合作的发展。
图2 全球晶圆代工产能分布
展望未来,AI、汽车电子、化合物半导体等都是被看好的新兴应用,以汽车电子化为例,MIC指出,四个趋势为C.A.S.E,C是Connected联网车,A是Autonomous自驾车,S是Sharing或者是服务,基本上是车联网相关的服务,E是Electric电动化。自驾车跟电动车已经在业界风起云涌,气候变迁加速车辆电动化,电池跟马达导入驱动系统后,车子对于电控晶片需求越来越高,不管是DC/DC、或是AC、DC之间的转换,都需要功率半导体,根据产业研究机构Gartner研究,2020年,平均每台车使用的半导体金额约489美元,2025年时,将增加到716美元。
另外,由于自驾技术的发展,感测装置数量持续提升,不管是雷达、LiDAR、摄影机皆是,因为需要更精准的感测跟安全,感测后对于讯号分析整理也需要半导体晶片支持。另外,车辆联网能力持续进化,车联网(V2X)有三大应用,包含车载资通讯影音的传输,还有车子对外的沟通,与车子内部状态的监控,这些都需要联网技术的支持。
在化合物半导体部分,宽能硅半导体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因为材料的特性,所以在高压、高频方面有不同的应用,近年来不管是在能源、高铁、工控、电动车、通讯、行动快充方面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年成长率约20%,会慢慢渗透既有市场。台厂这方面的投入也很积极,在磊晶方面有嘉晶、环球晶、晶成等,代工方面有汉磊、晶成、世界先进、台积电,甚至最近听到联电也开始在做这方面的研发,台湾地区在磊晶跟晶圆代工已经有实绩,但目前还是集中在GaN,SiC不仅技术难度高,台湾的发展也相对落后。
半导体供应链的变局带来一连串的机会与挑战,台湾地区凭藉过去几十年打下的基础赢得不错的成绩,但经过近期的发展,也让产业发觉供应链的脆弱,2021与2022都在成长的格局下因应变局,相较压力是比较小的,因此如何藉由这个机会强化自己的产业韧性,相信是现阶段的重点与未来再次取得成功的关键。今天的优势可能成为明天的劣势,国际环境变化剧烈,无论是政治、气候、疫情都是牵一髮动全身,事实上,没有人有鬆懈的本钱。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加速,车载系统对ESD(静电放电)防护的要求日益严苛。虹扬电子推出的车规级ESD保护二极管AH05C325V0L,采用SOT23封装,符合AEC-Q101标准,专为CAN总线、车身控制单元(BCU)及电子控制单元(ECU)等场景设计。其核心特性包括80W浪涌吸收能力、5V反向工作电压、单向电流设计,以及低漏电流和高抗静电能力(±30kV接触放电),为敏感电子元件提供高效防护。
全球显示面板核心元器件市场呈现企稳态势。根据TrendForce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面板驱动IC产品均价环比下降幅度收窄至1%-3%区间,第二季度虽仍存在价格下行压力,但降幅预计将控制在2个百分点以内。这标志着自2020年疫情引发的剧烈市场波动后,驱动IC价格曲线首次出现明显筑底信号。
在全球5G网络部署与边缘计算需求井喷的背景下,易飞扬创新推出基于O波段的100G QSFP28 DWDM光模块,直击城域网络升级痛点。该产品通过零色散传输架构与硅光集成技术,突破传统C波段方案在中短距场景下的性能瓶颈,以低于3.5W的功耗实现30km无补偿传输,同时兼容开放光网络架构。据行业测算,其部署成本较同类方案降低40%,为5G前传、分布式AI算力互联及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高性价比选择,或将成为运营商边缘网络改造的关键技术引擎。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欧盟新电池法规(EU 2023/1542)的驱动下,旭化成微电子(AKM)于2025年2月正式量产AP4413系列充电控制IC,以52nA超低功耗、94.8%充电效率及多电压适配等核心技术,重新定义小型设备供电逻辑。该产品通过电容器预充电机制破解完全放电恢复难题,并凭借动态电压调节算法兼容光能、振动等微瓦级能源输入,显著优于TI、ADI等国际竞品。面对国产替代窗口期,AP4413依托BCD工艺与专利壁垒抢占先机,有望在智能家居、工业传感等千亿级市场替代传统一次性电池方案,成为环保供电赛道的标杆级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的领军者,贸泽电子始终以"技术赋能创新"为核心战略,通过构建覆盖1200余家原厂的供应链网络,为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持。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物料突破8,000项,其中多项产品体现了行业技术演进的三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