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2022了,现在转行IC还来得及吗?

发布时间:2021-12-16 阅读量:913 来源: IC修真院 发布人: 胖哥

一眨眼2021就快过完了,最近也有很多“马上2022了,你还有什么愿望没实现”之类的话题。

 

有的朋友把“暴富、升职加薪、发际线、祖国强盛……”列入自己的愿望清单,很多朋友在期待冬奥会,大三的同学已经在准备2022考研。

 

很多有转行IC打算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地有一个担心:我现在转行还来不来得及?

 

一方面担心未来几年行业凉下来,另一方面是担心赶不上2022秋招/春招,这两类提问都有。其实就是长期看和短期看的区别。

 

长期看:IC行业还能火多久?现在转还来得及吗?

 

很多平台上都有类似的提问,IC行业还能火多久?

 

虽说众说纷纭,但基本上也能摸索出一个相对统一的答案:未来五年内,都是发展的风口。

 

私以为还是比较合理的。原因无他,之前也提到过——“十四五规划”。

 

很多朋友很少关注具体政策方面的内容,但是“财富密码”往往就藏在这些政策当中。

 

“十四五规划”全称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起止时间段是2021年-2025年。集成电路作为十四五规划开篇的七大科技前沿领域,也被很多朋友称为“财富密码”。

 

这五年能用来做什么?五年可以让一个IC小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IC工程师。五年可以经历2-3个流片项目,积累足够的经验。五年可以让你年薪30W+的薪资翻倍。

 

五年之后呢?行业就到头了吗?当然不是,在国家的扶持下,势必能成长起一批优秀的企业,成为或即将成为行业龙头。IC行业也会遵循市场规律做良性的发展。

 

当然,错过了风口再想重新进入某个行业,无异于“追涨杀跌”。举个例子,某教培行业的朋友,今年3月刚从成人教育转到K12教培,8月就领了N+1。一边后悔当年校招没拿某大厂的Offer,一边又后悔今年又进了这家大厂。

 

政策在哪里,风口就在哪里。所以在政策加持下,2022年转IC来得及。

 

短期看:参加2022年的春招、秋招来得及吗?

 

考虑短期进入IC的同学除了科班校招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转行的朋友。转行到IC的成本和难度其实并不小,所以转行的可行性还是要根据个人情况好好判断一下的。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前所长魏少军面对IC人才培养的现状:“芯片人才培养的周期过分长,大学毕业生很难被企业用起来……我们应该首先鼓励一批不是从事集成电路的人,转型到集成电路事业当中,并且加大企业的在职培训,通过提升在职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使他们满足现在需求”。

 

鼓励非本行业的人才,转行到集成电路行业,这是当下的一个趋势。

 

其实今年秋招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无论是科班还是非科班的同学,各大企业都在抢着要,今年都能够拿到薪资很可观的Offer。

 

再来分情况讨论是否来得及。

 

如果你已经在学习IC相关的知识,并且已经持续了2-3个月的话。说不定可以抓住春招的尾巴,投递一波简历来试试。当然,如果是IC修真院在学的同学,课程已经安排妥当,赶上春招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如果是现在刚刚有打算转行,或者还在观望的话。春招不一定来得及,建议以秋招为目标来规划学习安排。按照IC修真院的安排4个月理论课程+2个月实训项目,时间也是非常充足的。只要节奏足够快,学习进度跟得上的话,还可以试试投递提前批。

 

总而言之。如果有转行IC的打算,并且已经综合考虑了可行性,在2022将至的关口,转行IC是来得及的。

 

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进行项目实训,还是总结面试经验,都是转行IC必不可少的步骤。时间不会驻足,抓住时间不断学习提升才是上策。

 

春去冬来,立夏冬至,周而复始,年年有余。但风口不会一直在。

 

IC修真院与你同行。


相关资讯
美国被曝秘密植入追踪器监控高端AI芯片流向 严防技术流入中国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下)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上)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3点区分TCXO温补晶振与OCXO恒温晶振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

体积缩小58%!Vishay发布185℃耐受汽车级TVS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