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5 阅读量:806 来源: 我爱方案网整理 发布人: Aurora
2022 年7月14日,全球基因测序和芯片技术的领导者因美纳宣布获准成为全球首批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净零目标企业之一。这一认证基于该组织对因美纳企业温室气体(GHG)减排目标的评估认可。
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是一家全球机构,旨在推动企业基于气候科学来设立长期减排目标。其净零标准是全球首个以气候科学为基础的企业净零排放标准认证,符合《巴黎协定》将全球变暖控制在 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因美纳公共事务全球负责人 John Frank 表示:"因美纳很荣幸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成为全球首个拥有经认证、基于科学的净零排放目标的基因组学公司。此举更好地体现了我们的长期净零气候目标是可靠、宏远且负责任的。"
经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认证的因美纳目标
·净零目标
·承诺到 2050 年实现直接运营(范围1和范围2)和价值链(范围3)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以 2019 年数据为基准。
·基于 2019 年基准的近期目标承诺
·到 2030 年,将直接运营产生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46%;
·到 2030 年,将间接运营产生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46%,其中重点关注价值链上与采购材料、运输、投资、商务旅行和员工通勤相关的要素;
·到 2030 年,将可再生电力的年度采购占比从 2019 年的 0.6% 提高到 100%。
·基于 2019 年基准的长期目标承诺
·到 2050 年,将直接运营产生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90%;
·到 2050 年,将间接运营产生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90%,主要指与采购材料、资本货物、上游运输和分销、商务旅行、员工通勤和投资有关的要素。
2021 年 10 月,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发布了全球首个企业净零标准。2022 年 1 月,其向所有企业开放这一认证,因美纳为首批申请净零目标认证的企业。目前,因美纳已成为全球首批获得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以科学为基础的净零目标认证的企业之一。
"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发布的企业净零标准推动了全球企业达成共识,并积极开展行动," John Frank 表示, "我们深感还有更多工作亟待去开展,因美纳将公司碳减排目标调整为气候行动目标最高标准的同时,也推动更多企业采取碳减行动。"
因美纳企业社会责任全球负责人 Sharon Vidal 表示:"科学是因美纳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根基,我们必须要确保减排目标与以科学为基础的净零排放目标一致,并得到认证。此次获得认证对于我们将环境管理融入企业运营极为重要。"
因美纳的净零进程和可持续发展表现将在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汇报。
因美纳的气候行动计划包括2,000 万美元的慈善捐款,用于支持致力于可持续创新和环境正义的举措,以及在直接运营中减少用水强度和废弃物填埋的目标。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于2025年4月28日披露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环比均下滑9%,但略超市场预期。在汽车、工业与物联网等核心业务需求疲软的背景下,Non-GAAP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56.1%,自由现金流则维持在4.27亿美元,突显其成本控制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对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中值(29亿美元)释放出环比复苏信号,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为业绩蒙上阴影。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移远通信推出的全新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引发行业关注。该产品通过双向动态补偿、微秒级频段切换及混频电路集成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车载通信中长期存在的射频链路损耗难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支持。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分析、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读这一创新方案。
在全球DRAM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将跳过第八代1e nm工艺节点,转而集中资源开发基于垂直通道晶体管(VCT)架构的下一代DRAM技术。据内部路线图显示,三星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VCT DRAM量产,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世代。该技术通过三维堆叠晶体管结构,将存储单元面积缩减30%,并利用双晶圆混合键合工艺解决信号干扰问题,被视为突破传统平面工艺物理极限的核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