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 阅读量:892 来源: 我爱方案网整理 发布人: Aurora
据韩媒报道,谷歌已决定使用三星电子的3纳米代工工艺生产其下一代智能手机Pixel 8移动应用处理器(AP)。这家美国科技巨头正在与韩国智能手机巨头合作开发这款芯片,计划2023年下半年推出。
Tensor是谷歌2021年开发的移动芯片,首次应用于谷歌智能手机Pixel 6。谷歌在2020年之前一直使用高通的移动芯片,但在三星电子的支持下成功开发了Tensor。Tensor预计暂时仅用于智能手机。不过,谷歌计划通过自己的芯片扩散战略,将自己的芯片应用扩展到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谷歌认为半导体性能的提高有助于提升核心服务和产品性能。
截至去年底,谷歌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仅为3%。在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中,谷歌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截至去年底,谷歌的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OS)占全球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的72%。谷歌认为,如果它自己制造芯片并与优化的操作系统相结合,它可以在一个集成的生态系统中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由于台积电三纳米尚未量产,且苹果已经宣布将于今年9月8日发布新机,因此大概率苹果将在2023年下半年推出首款采用3纳米AP技术的智能手机。同时,业内人士预计高通和联发科将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之间推出其3纳米智能手机AP。不出意外,苹果明年将继续与台积电签订合同,为其生产定制设计的iPhone芯片。
鉴于制造成本仍然很高,移动AP供应商目前不愿急于以3纳米工艺制造芯片。因此,一些专家表示,谷歌不太可能使用三星电子的3纳米生产线生产其移动芯片,因为谷歌的Pixel手机不是需要尖端技术的昂贵高端产品。他们表示,预计谷歌将继续使用4纳米工艺,而不是采用成本高昂的3纳米工艺。
今年6月30日,三星的代工部门声称其3纳米工艺是业界第一个使用环栅晶体管(GAAFET)技术的商业生产工艺节点。三星电子表示。与5纳米工艺相比,第一代3纳米工艺可以降低高达45%的功耗,提升23%的性能,减少16%的面积,而第二代3纳米工艺可以将功耗降低50%,性能提高30%,面积减少35%。但该工艺产量是否足够和足够稳定以吸引订单仍有待观察。
知情人士表示,三星电子已经向至少两家客户供应这些产品,预计需求的增长速度将超过三星电子的产能扩张速度。三星的首家客户是一家中国矿机芯片厂商,但第二家客户三星并没有公布。值得注意的是,矿机的芯片结构相对简单,三星3nm想要拥有更大客户,还需要接着发展自己的3nm技术,此次与谷歌的合作也有助于三星提高其在整体半导体业务中的竞争力。
回顾三星以前的工艺水平,三星最新的旗舰智能手机系列Galaxy Z Flip4和Z Fold 4均使用的是高通公司的Snapdragon 8+ Gen1而不是自己的芯片,而Snapdragon 8+ Gen1的芯片采用的是台积电的N4(即4纳米工艺技术)。同时,高通预计将在2022年晚些时候推出其新一代骁龙8系列移动AP,该芯片也由台积电制造。台积电也被视为高通和联发科下一代智能手机3纳米AP系列的代工合作伙伴。供应链消息,台积电已重新获得高通高端骁龙系列的订单。
台积电方面表示,将很快将3纳米工艺技术投入量产。然后,代工厂将继续推出名为N3E的增强型3纳米工艺,N3E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量产。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在7月中旬的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N3E将进一步扩展我们的N3系列,增强性能、功率和良率。”
此前的报道援引业内消息人士的话说,台积电的N3已经投入生产,但至少要到2023年第一季度,该工艺不太可能产生大量收入。消息人士称,苹果将在2023年成为台积电3纳米工艺制造的主要客户,预计该代工厂将在2024年为多个客户完成相当多的3纳米芯片订单。
魏哲家在台积电的技术论坛上表示,3纳米有说不出的困难,预计下半年开始量产,现在就快要开始了,在考虑很久后,还是决定采用FinFET架构。主要原因在于一个新技术推出来不只是好看、好名声,还要实用,以较低成本,符合客户产品需求,因此台积电尽量努力协助客户推进产品技术,并确保稳定供应。
总而言之,搭载3纳米应用处理器的智能手机在2023年下半年之前不太可能上市。
关于我爱方案网
我爱方案网是一个电子方案开发供应链平台,提供从找方案到研发采购的全链条服务。找方案,上我爱方案网!在方案超市找到合适的方案就可以直接买,没有找到就到快包定制开发。我爱方案网积累了一大批方案商和企业开发资源,能提供标准的模块和核心板以及定制开发服务,按要求交付PCBA、整机产品、软件或IoT系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52solution.com
在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唐科技以颠覆性创新奏响行业强音。4月25日,这场历时10天、横跨七城的科技盛宴在深圳迎来高潮,以"创新驱动AI、新能源与车用科技"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行业领袖,首次公开七大核心产品矩阵,展现从芯片设计到智能生态的全链条创新能力,为半导体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2025年北美技术研讨会上,台积电正式宣布其A14(1.4nm)工艺将于2028年量产,并明确表示无需依赖ASML最新一代High NA EUV光刻机。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全球半导体巨头在技术路线、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中的深层博弈。
随着AIoT技术的快速落地,智能设备对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硬件的需求持续攀升。华北工控推出的EMB-3128嵌入式主板,搭载Intel® Alder Lake-N系列及Core™ i3-N305处理器,以高能效比设计、工业级可靠性及丰富的接口配置,成为轻量级边缘AI计算的理想选择。该主板支持DDR5内存、多模态扩展接口及宽温运行环境,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智慧零售等场景,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作为全球半导体沉积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荷兰ASM国际(ASMI)近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展现强劲增长动能。财报显示,公司当季新增订单额达8.34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4%,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的8.08亿欧元。这一表现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设备需求激增与中国市场的战略性突破,同时反映出半导体产业技术迭代与地缘经济博弈的双重影响。
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显示屏等传感器数量激增,数据传输带宽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国际厂商基于私有协议(如TI的FPD-Link、ADI的GMSL)垄断车载SerDes市场,导致车企供应链弹性不足、成本高企。2025年4月,纳芯微电子发布基于HSMT公有协议的全链路国产化SerDes芯片组(NLS9116加串器与NLS9246解串器),通过协议解耦、性能优化与供应链自主可控,为ADAS、智能座舱等场景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标志着国产车规级芯片从“跟跑”迈向“并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