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4 阅读量:2621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Doris
假设MCU的供电是3.3V,ADC能够测量的电压范围是0-3.3V,如果要测量如电池电压6V的这种场景,该怎么办呢?
很容易能够想到的方法是先进行电阻分压,将高于3.3V的电压分到ADC的量程内进行采集,最后再换算回实际电压。这就引入了一个问题,分压电压该选多大?比如进行1/2分压,是选2个1KΩ串联还是选两个1MΩ串联呢?电阻值能否随意选择呢?
先说结论:电阻不能随意选,首先它不能太大!
以STM32F103为例子,在数据手册中可以看到外部输入阻抗有一个最大值50kΩ的要求。
这个值是由下面的计算公式算出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输入阻抗的最大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说只要小于50kΩ就可以,因为它和ADC时钟频率、采样周期、转换位数都有关系。比如上面表格中,当ADC时钟频率14Mhz,采样周期1.5 cycels,转换位数12时,最大输入阻抗就是0.4kΩ。
Tab 46标称的最大输入阻抗50kΩ,是在ADC时钟频率14Mhz,采样周期55.5 cycles,转换位数12时计算出来的值,它同时也是ADC模块所能接受的最大值 (受硬件决定,这也是为什么Tab 47最后两行写NA的原因,虽然根据公式也能算出来一个比50更大的值)。
简单来说,可以这么理解:因为ADC内部的采样保持电路(电容组成),如果外面的电阻大,就会导致RC电路充电时间长,如果采样周期小,就会引起电容在没完全充满电的情况下就被采集,自然ADC得到的数就不准。
从提高ADC采样速率的角度来说,电阻越小,RC充放电速度快,ADC的采样速率就能更高。不过电阻小,会增大功耗,在对功耗有要求的场合,这个电阻还不能选的太小。
对于必须低输入阻抗,同时又需要低功耗的场合,可以先用大电阻分压,后面再用运放跟随器的方式。
电阻大小的问题说完了,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等效输入阻抗和第一幅图里的两个串联分压电阻是什么关系?等效输入阻抗是R1、还是串联值R1+R2,还是并联值R1*R2/R1+R2
呢?这个问题曾困惑了我好久,当年上学时学的理论知识全交给老师了。
这个问题可以这么简单想,假设R2是0Ω,进入到ADC的电压就是GND,和R1是多大就没关系了,等效输入阻抗就是0Ω。再假设R2无穷大,等于是断开,电阻只有R1了。这么一想答案就清晰了吧,等效输入阻抗是两个分压电阻的并联。
来源: TopSemic嵌入式
在硬件调试中,许多工程师在测量晶振时发现两端都有电压,例如1.6V,但没有明显的压差,第一反应可能是怀疑短路。
在电子设备中,CMOS有源晶振作为核心时钟源,其供电电压与输出特性直接影响系统稳定性。然而,高频方波信号的测量常因工具选择不当而产生误差:传统万用表的交流档基于正弦波有效值校准,测量方波时误差可达40%以上,而示波器通过直接捕获峰峰值(Vpp)和频域特性,可精准反映晶振的幅值、占空比及起振状态。本文将从有源晶振的电压特性(如YSO110TR系列兼容1.8-3.3V宽压供电)切入,解析万用表直流档的半压测量原理(3.3V供电时显示约1.65V),并对比示波器在探测CMOS方波时的关键技术参数(如探头衰减档位选择与接地优化),为工程师提供兼具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的测量方案参考。
加速度灵敏度是晶体振荡器对任何方向施加的外力的固有灵敏度。石英振荡器确实提供了我们所有人每天都依赖的电子设备的心跳。石英的有用之处在于,如果施加电压,石英将开始振动。不利的一面是,如果施加振动,石英会产生电压。该电压显示为相位噪声,并且是真正的阻力。
在很多电路中,系统晶振时钟频率很高,干扰谐波出来的能量也强,谐波除了会从输入与输出两条线导出来外,也会从空间辐射出来,这也导致若PCB中对晶振的布局不够合理,会很容易造成很强的杂散辐射问题,并且一旦产生,很难再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所以在PCB板布局时对晶振和CLK信号线布局非常重要。
为落实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的重要共识,自2025年5月14日12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由34%调整为10%,在90天内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这一政策调整旨在缓和贸易摩擦,促进双边经贸合作,但也进一步凸显了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YXC晶振断凭借优异的成本资源及质量,与国外逐渐缩小差距,并在市场上获得大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