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 PCB 布局布线规则及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4-06-17 阅读量:646 来源: 综合自网络 发布人: wenwei

【导读】作为电子设备的心脏,电源的设计与布局布线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优化策略包括器件摆放、数据手册参考、主回路布局和布线铺铜等。还需注意过孔、焊接、反馈路径和电感处理。那么电子工程师该如何惊喜打造电源PCB,确保电源供应的稳定、高效安全?


一、电源 PCB 走线


(1)线宽:根据铜箔厚度、走线电流、温度来确定走线宽度,一般来说越宽越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电源岛上被过孔打碎的地方也需要注意有效线宽。


(2)电源部分远离 RF 电路。高频容易干扰低频。


(3)电源走线在相同层应尽量避免与其他信号线平行, 若无法避免,则中间需加包地,且包地宽度保证 3~5W 宽度;电源走线与相邻层的其他信号线避免重叠或者平行,但可以是正交的。


(4)DC-DC 电路的输出部分需要先经过滤波电容,然后才能通过过孔传递至各层,且此处的过孔至少要 2~3 个。同时 DC-DC 的反馈走线要尽量短。


(5)各芯片电源输入脚的滤波电容尽可能的靠近芯片,且要尽量保证电容到芯片引脚不再有过孔。


(6)电源输入脚若有多个滤波电容,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小电容尽量靠近电源输入脚。


(7)同一个电源给多个电路供电的时候, 电源要用星型连接,在星型节点位置放置大电容滤波,尽量使各个供电保持独立。


(8)电源的回路面积要小,回路面积大了容易引起辐射。


(9)电源部分的电解电容需要远离发热大的器件。电解电容随着温度升高其容值会大幅度下降。


二、电源PCB的布局布线优化策略


①器件摆放


大型电容、电阻与小型器件摆放时,应选择中心对齐,避免边缘对齐导致的焊接问题。


②数据手册参考


在布局布线电源芯片前,应详细阅读数据手册,确保设计符合芯片要求。


③主回路布局


对于开关电源,应明确VIN、VOUT的主回路布局,确保器件摆放紧凑且有序。


④布线与铺铜


布线主要采用铺铜处理,确保电流流通的顺畅。同时,走线宽度应满足电流需求,如20mil走线可过1A电流。


⑤过孔与焊接


输入、输出回路的过孔数量应平衡,并采用十字连接提高焊接效果。


⑥反馈路径


FB或SENS信号的走线应保持稳定,通常采用20mil宽度。


⑦电感处理


电感下方避免布线,且需进行挖空处理,以减少干扰。多路输出时,电感应垂直摆放。


⑧电容布局


电容应紧邻芯片管脚,确保滤波效果最佳。


相关资讯
PCB电路设计中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与作用

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贸泽连续第六年荣获Molex亚太区年度电子目录代理商大奖

2024年6月26日 – 提供超丰富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的业界知名新品引入 (NPI) 代理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宣布连续第六年荣获Molex颁发的亚太区 (APS) 年度电子目录代理商大奖。这项大奖主要表彰贸泽2023年在亚太地区取得的卓越成就,包括贸泽在客户数量增长以及高效库存管理和整体运营方面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自2018年以来,贸泽一直蝉联这项殊荣,年复一年地展现出始终如一的卓越表现。

RAM在单片机应用中的主要功能解析

RAM是一种能够实现数据快速读写的易失性存储器

PCB电路设计中如何有效实现防浪涌功能

设计清晰的大电流回流路径,减少环路面积,以降低电磁干扰(EMI)并提高浪涌承受能力

惯性测量单元(IMU)的电路设计要点及实战案例

惯性测量单元(IMU)由传感器,ADC和MCU组成,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和惯性值控制命令输出功能。它是作为现代导航、定位与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以其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不仅应用于高科技领域如航空航天、机器人与运动分析、自动驾驶与无人系统等,还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智能手机、VR/AR体验等。IMU技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算法优化向微型化、数字化和模块化的趋势发展。同时,新型材料的应用和算法的优化也进一步提升了IMU的性能。